2021-2022 年山东潍坊昌乐县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
案(部编版)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1. 看拼音,写词语。
1.2021 年 9 月 17 日,神舟十二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降落,xuān ɡào(
)天宫空
间站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sù jìnɡ(
)的指挥中心 bào fā(
)
出雷鸣般掌声,所有人都沉浸在成功的 xǐ yuè(
)之中。我们为那些不知 pí juàn
(
)努力奋斗、勇于 pān dēng(
)科学高峰的科研人点赞。
2.他想 pāi shè(
)那罕见的 shén mì(
)的花朵,到了那儿,才发
现花儿已经 kū wěi(
)了,他感到十分 jǔ sànɡ(
)。
【答案】 ①. 宣告
②. 肃静
③. 爆发
④. 喜悦
⑤. 疲倦
⑥. 攀登
⑦. 拍摄
⑧. 神秘
⑨. 枯萎
⑩. 沮丧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
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注意肃(“肃” 字
共有 8 画,笔画顺序为: 横折、横、横、竖、撇、竖、撇、点)、爆(“爆” 字共有 19 画,
笔画顺序为: 点、撇、撇、点、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横、撇、捺、竖钩、点、
提、撇、点)、攀(“攀” 字共有 19 画,笔画顺序为: 横、竖、撇、点、撇、点、撇、
点、横、竖、撇、点、横、撇、捺、撇、横、横、竖钩)、摄(“摄” 字共有 13 画,笔画
顺序为: 横、竖钩、提、横、竖、竖、横、横、横、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捺)、萎
(“萎” 字共有 11 画,笔画顺序为: 横、竖、竖、撇、横、竖、撇、捺、撇点、撇、横)
字的书写。
选择填空。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正确读音。
1.路边的那些冬青很久没有修剪了,长得高高低低参.(cān
2.他揪.(jiū
3.他终于从抽屉.(tī tì)里找到了那把勺.(sháo
【答案】1.cēn
qiū)住了快要倾.(qiōng
cī
cēn)差.(chā
cī)不齐。
qīng)倒的孩子。
shuó)子。
2.jiū
qīng
3.tì
sháo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选择正确拼音的能力。
根据词语选择拼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能力,读音要正确标准,要注意一字多音的现象。
1.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2.揪住:jiū zhù;倾倒:qīng dǎo。
3.抽屉:chōu tì;勺子:sháo zi。
3. 仔细辨析下面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幽雅
湿淋淋
斩钉截铁
暴露无遗
B. 洒脱
手镏弹
自作自受
粉身碎骨
C. 糟糕
目地的
心惊肉跳
居高临下
D. 猜侧
热乎乎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
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书写正确。
B.“手镏弹”改为“手榴弹”。
C.“目地的”改为“目的地”。
D.“猜侧”改为“猜测”。
4. 选择近义词填空(每个词语只能使用一次)。
A.颓然
B.悠然 C.猛然 D.恍然
1.当老师把问题答案公布出来时,他才(
)大悟。
2.我看到同学脸上有些(
)丧气,急忙过去安慰他。
3.我刚走出家门,(
)想起来没有带课本。
【答案】
①. D
②. A
③.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选字词填空的能力,选字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
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认真分析词语的不同,然后进行正确的选择。
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
悠然:形容悠闲的样子。
猛然:形容忽然;骤然。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的意思。
1.句子描写的是当老师把问题答案公布出来时,他恍然明白。可知,此处填“恍然”。
2.句子描写的是同学脸上有些丧气,可知,此处填“颓然”。
3.句子描写的是我刚走出家门想起来没有带课本。可知,此处填“猛然”。
5. 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B.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C.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确处理语言的断
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
现力和音乐性。
根据句意可知,ABC 正确。
D.有误,句意: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应划为: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 给下列句子选择表示“说”的词语。
A.夸夸其谈 B.议论纷纷 C.赞不绝口 D.欢呼雀跃
1.下面的听众(
):“免费领取,是不是真的?”
2.“万岁!”我们(
),“没有作业,太好啦!”
3.“我的矛什么盾都戳得破,我的盾任何锋利的兵器都无法击破。”楚国人还在
(
),但周围的人早已散去。
4.马老师的板书清晰而秀丽,令人(
)。
【答案】
①. B
②. D
③. A
④.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
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议论纷纷: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
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7. 给下面这些句子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环境描写 E.心理描写
1.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2.“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赶紧完成今天的作业?”(
)
)
3.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
)
4. 一片透明的灰云,轻轻地遮住了月光,月色朦胧,如同坠入了梦境。(
)
【答案】
①. B
②. A
③. E
④. 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常见的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
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1.“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从“走、
拂”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2.“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赶紧完成今天的作业?”从“训斥我”可
知,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3.“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从“心情”可知,这是人物
的心理描写。
4.“ 一片透明的灰云,轻轻地遮住了月光,月色朦胧,如同坠入了梦境。”从“月色朦
胧”可知,这是环境描写。
8. 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南方到处有榕树。
,
,
,诉说着那古老的故事。
①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②榕树垂着长须 ③在晚风之中低语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A. 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排序,注意分析具体语境。
结合语境理解,及各选项,可知空格处为一比喻句,先出现本体,故②为第一句;①为喻体
是第二句;③紧接上句意思,完成语意的表达。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③。选 B。
按照要求完成句子。
9. 修改下面的一段话(标点 1 处,病句 4 处)。
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你会看到花坛里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花坛里
有菊花、万寿菊、一串红、枫树等花儿。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荡。从教室里朗朗的传
来读书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你会看到花坛里美丽的鲜花和闻到的香味。
花坛里有菊花、万寿菊、一串红等花儿。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教室里传来朗朗的
读书声。
【解析】
【详解】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
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一句话讲完,应该用句号,把分号改为句话。
搭配不当,在“和”后面加上“闻到”。
归类不当,枫树不属于花儿,把“枫树”去掉。
用词不当,把“飘荡”改为“飘扬。
语序不当,“传来”和“朗朗的”交换位置。
即: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你会看到花坛里美丽的鲜花和闻到的香味。花
坛里有菊花、万寿菊、一串红等花儿。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
书声。
10. 体会下面例句的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并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
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仿写:我爱太阳,因为它温暖我的身体;我爱雨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①. 它洗净我的灵魂
②. 我爱光明
③. 因为它为我指引道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使用的是排比修辞手法,使用三个“漓江的水真……啊,……得……”的句式,形象的
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使气势增强,使节奏鲜明。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
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仿写的句子使用排比修辞手法,使用三个“我爱……,因为……”的句式构成排比句。题干
已经写出“我爱雨水”,则要将自己喜爱雨水的原因写出来,再将自己喜爱的某事物以及喜
爱的原因写出来即可。
11. 口语交际。
小军很喜欢阅读课外书,但妈妈却认为读课外书耽误了学校的功课,影响学习成绩。请你以
小军的口吻,用上逐条说明(“第一”、“第二”、“第三”……)的方法,说服妈妈支持
他读课外书。
注意:1.用语文明,条理清晰;2.理由恰当,语言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妈妈,谢谢您的关心,但是我读的课外书并不是闲书,也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读课
外书的好处有很多,第一,它们可以让我补充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开阔我的视野;
第二,阅读课外书可以陶冶我的情操,提升我的文学素养;第三,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积
累好词好句,对我考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有很大帮助。所以妈妈,您就让我读课外书吧!我
一定会合理安排好看书和学习的时间的,保证不耽误学习进度。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阐明看课外书的好处及意义即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要求学生运用逐条说明的方法,在阐述过程中注意分点答题,按照“第一”、“第二”、
“第三”这样的顺序阐述,语句通顺、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12.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很多人用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诸葛亮践行了“鞠
躬尽瘁,____________”的无私奉献精神;李纲立下了“祖宗疆土,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铿锵誓言。曹植曾慷慨豪言:“_________,__________”。南宋诗人陆游
也深情地告白:____________。
2.诗词里凝聚着诗人很多情感。贺知章老来还乡感到物是人非,无人认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与朋友在田舍饮酒畅谈,表达两人之间的情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他触景生情,又添新愁时写道:“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毛泽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红军翻越
雪山后的喜悦心情。朱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颂了春天美景。
【答案】
①. 死而后已
②. 当以死守
③. 不可尺寸与人
④. 捐躯赴国难
⑤. 视死忽如归
来
红总是春
⑨. 待到重阳日
⑥. 位卑未敢忘忧国
⑩. 还来就菊花 ⑪. 野旷天低树 ⑫. 江清月近人
⑬. 更喜岷山千里雪 ⑭. 三军过后尽开颜 ⑮. 等闲识得东风面 ⑯. 万紫千
⑦. 儿童相见不相识
⑧. 笑问客从何处
【解析】
【详解】考查了学生对于名言警句、诗词名句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内外的
学习及“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
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出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意思:祖先留
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为国献身,
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出自宋代陆游《病起书怀》翻译: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希望天地
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
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2.“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
贺知章《回乡偶书》翻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
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
里来的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
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翻译: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
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
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翻
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
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
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
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
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
逐颜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
《春日》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
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大约已有
2000 多年历史。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
说,纪念伍子胥说。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
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
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
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
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等。端午节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
雄黄、香药,清香四溢,香囊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
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的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
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3. 丁丁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的地点是(
)。
14. 【材料二】从端午节的历史与名称、(
)、(
)三个方面进行
介绍。
15. 根据两则材料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丁丁知道了端午节还有天中节这个别称。(
)
②兰兰告诉妈妈,作为中华传统节日的端午节,它的由来有许多说法。 (
③红红根据活动安排来到专业楼,用蓝色丝线为同学们制作了香囊。 (
④冬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后,在学校端午文化节上朗诵了屈原的作品。 (
)
)
)
【答案】13. 教学楼 2
①. 由来
②. 庆祝活动
①. √
②. √
③. ×
④. √
14.
15.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由材料一可知,丁丁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的地点是教学楼
2。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材料二“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大约已
有 2000 多年历史。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
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与名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