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运用(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书籍..的背后,都是一段经典历史的演 yì,都是一段陈 niàng 古今的佳话。从书中, 我们可以透过一段段文字感知古今中外,见证大事要事,也可以透过一段段文字触动..生活脉 bó,感受岁月更迭和社会变迁的澎湃..气息。书,既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又是解读世间万 物的窗口。 庚子年初,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蔓延至祖国大江南北,又恰逢农历新年,国人热热闹闹 【甲】市场熙熙攘攘的光景被迫按下“暂停键【乙】开启了“宅”家生活的新模式。病毒只. 是.隔离了人们的空间距离,却永远阻挡不了时代向前的脚步。我们时刻关注媒体信息,在阅 读中读懂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培育自强不息的坚 rèn 品格,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书 就像时代演进的见证者、传递正能量的传声筒。 1.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乙】,” C. 【甲】、【乙】,”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甲】、【乙】”, D. 【甲】,【乙】”, A. “书籍”“触动”“澎湃”“只是”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B. “古今中外”“见证大事”“社会变迁”“时刻关注”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书就像时代演进的见证者、传递正能量的传声筒。”这句话的主干是“书像见证者、 传声筒”。 D. “书,既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又是解读世间万物的窗口。”这句话是表递进关系的 复句。 【答案】1. 绎 酿 搏 韧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演绎(yǎn yì):铺陈、表现。 陈酿(chén niàng):液体的陈划。 脉搏(mài bó):动脉的搏动;借喻一种动态或情势。 坚韧(jiān rèn):指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即面对危 险与灾难时精神的坚定、坚强的耐受力、勇气和后劲。 【2 题详解】 “国人热热闹闹”与“市场熙熙攘攘”为并列关系,都是形容光景,形容新年的热闹的词语, 故应在“国人热热闹闹”后添顿号; “暂停键”在此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过年的热闹停止了,要开启“宅”在家里的生活;应在 “暂停键”后添加后引号; 故选 B。 【3 题详解】 D.根据“书,既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又是解读世间万物的窗口”中“既……又……”这 组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可知,这句话是表并列关系的复句; 故选 D。 4.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③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⑤面对仕途的曲折,人生的坎坷,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表达了对 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表现出乐 观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答案】 ①. 千里共婵娟 ②. 沙鸥翔集 ③.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 天与云 与山与水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婵娟、翔集、
济、畔”等字词容易写错。 5. 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育才学校团委准备在九年级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系列 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发布通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活动定于 10 月 20 日下午 2:00 在本校报告厅举 行,团委书记拟写了一则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有三处不当,请一一指出。 九年级各班同学: 通知 为发扬和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历史责任感,学校团委将于 10 月 20 日下午 2:00 举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活动,请各班级选手认 真准备,积极参加。 此致 敬礼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育才学校团委 2021 年 10 月 18 日 【寻找楷模】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九年级(1)班班委会举行“对对联,寻楷 模”活动,请你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祖逖______,张扬少年意气;下联:稼轩挑灯看剑,_______。 【致敬英雄】今年九月,我市驰援南京、扬州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疫情之下, 这些英雄逆向而行,他们的选择令我们感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至少引用一句古诗文, 5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发扬和继承”语序颠倒,应改为“继承和发扬” ②. 缺少具体地点, 在“举行”前加上“本校报告厅” ③. 发布通知无需用“此致 敬礼”,可删除 ④. 上联:祖逖闻鸡起舞,张扬少年意气 ⑤. 下联:稼轩挑灯看剑,抒发爱国情怀 ⑥. 示 例:叔叔阿姨,你们好!欢迎你们胜利归来,在同胞危难之际,你们逆行而上,是你们认真
负责的态度和真情高尚的品质让人们获得了温情,看到了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我要学习你们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刻苦学习,自强不息,也做一个像 你们一样胸怀祖国、心有大爱的人。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②③空考查通知。 ①语序不当;应先“继承”再“发扬”;修改建议:将“发扬和继承”改为“继承和发扬”。 ②通知内容的缺失;缺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活动的地点;修改建议:在“举行” 前加上“本校报告厅”。 ③通知格式错误;一般书信会在结尾写上“此致 敬礼”,而通知则不需要;修改建议: 将“此致 敬礼”删除。 ④⑤空考查对联。填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 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④空对应的“挑灯看剑”为动词,根据“祖逖”联想到“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 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 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闻鸡起舞”为动词,可填入 ④空; ⑤空对应的“张扬少年意气”为动宾短语,形容祖逖少年奋发的精神;稼轩是南宋将领、词 人辛弃疾的别号,“挑灯看剑”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一词中“醉里挑 灯看剑”提炼出来的,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 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故而⑤空可填动宾短语为“表达爱国之志”。 意对即可。 ⑥空考查语言表达。主要围绕欢迎医疗队胜利归来,同时展现“逆行的英雄”的精神,表现 我们的敬意,表现自己该如何去做即可。注意至少引用一句古诗文及字数要求。 示例:叔叔阿姨,你们好!欢迎你们凯旋归来!国家危难之际,你们选择直面危险,逆行而 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要学习你们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也 做一个像你们一样胸怀祖国、心有大爱的人。 二、阅读理解(共 66 分) (一) 6. 阅读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①宿别》,完成题目。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韩绅,诗人的朋友。②翻:同“反”,反而。③共传:互相举杯。 (1)这是首惜别诗,却从上次的分别说起,首联中的“_______”(时间)、“_______”(空 间),两个词突出二人分别之久、相见之难。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颔联两句,尤其是“疑”字最为传神,请你结合诗句揣 摩“疑”字的妙处。 (3)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1) ①. 几度 ②. 江海/山川 (2)“疑”字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久别相逢后,感觉不真实,反而怀疑是梦境的心理状态, 说明思念心切,此次相会不易。 (3)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眼前的相聚,想象到明朝的离别,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 之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意思是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江 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 【小问 2 详解】 考查对诗歌炼字的赏析。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意思是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一 个“疑”字,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表 达了作者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心情神态。 【小问 3 详解】 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意思是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结 处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用一“更”字,就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离杯惜共传”,在惨淡的灯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劝饮,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 离情。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瞻①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③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④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注】①子瞻:苏轼。②陂陁:pō tuó,倾斜不平貌。③浮图:佛教高塔。④乱流:横渡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湖。 7.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迁.于齐安 ②庐.于江上 ③武昌诸.山 ④依山临.壑 8. 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好客而.喜游 A.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B.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C.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 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9.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断两处) 闻 子 瞻 至 幅 巾 迎 笑 相 携 徜 徉 而 上 10. 翻译下列句子。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1. 选文中的子瞻在九曲亭,《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在醉翁亭,他们享受了哪些共同的乐 趣? 【答案】7. (被)贬谪;盖房,建房,搭房;众,各;面对 8. C 9. 闻子瞻至/ 幅巾迎笑/ 相携徜徉而上 10. (1)一直走到深山尽头,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才停下歇息。
(2)(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1. ①山水之乐;②饮酒之乐;③与民同乐。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子瞻被贬到齐安后。迁:(被)贬谪; (2)句意:他的家就建在江边。盖房,建房,搭房; (3)句意:武昌的群山。诸:众,各; (4)句意:它们紧靠着山梁,面朝山沟。临:面对。 【8 题详解】 例句句意:待客热情,都爱好游玩。而:表并列; A.句意:到溪边来钓鱼。而:表修饰; B.句意:感慨到了极点就悲伤的心情。而:表顺承; C.句意: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而:表并列; D.句意: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而:表转折;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听说子瞻到来,急忙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他,然后一起去游玩。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独立且完整的表达句意,是形容“山中二三 子”听闻苏轼来的表现; 故断为: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 词有: (1)穷:穷尽;力极:筋疲力尽到极点;息:休息、停歇;
(2)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醉翁亭记》中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可知,欧阳修在醉翁亭 享受到了山水之乐(欣赏山间的美景)、宴酣之乐(宴饮之乐、饮酒之乐)、与民同游之乐(与 民同乐)的乐趣; 根据本文“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 密”可知,苏轼将家建在江边观江潮,赏山林,享受山水之乐;根据本文“山中有二三子, 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 相劳,意适忘反”可知,苏轼随山中的二三人在深山饮酒,享受惬意的生活,可见苏轼享受 饮酒的乐趣、与民同游(与民同乐)的乐趣。据此提炼作答即可 【点睛】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 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紧 靠着山梁,面朝山沟,被茂密的松树枥树丛所隐蔽,其中寂寞、清静、恍然绝世,听不到车 马的喧嚣,看不见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 杖,带上酒,驾着渔舟,到江南去。山中有几个人,待客热情,都爱好游玩,听说子瞻到来, 急忙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他,然后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很疲惫了, 他们扫去落叶,席地而坐,大家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得非常开心,都忘记了回家,常常 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没觉得时间有多长。 (三)名著阅读。(10 分) 12. 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藤野先生》一文中“清国留学生”是中国人,对祖国的前途漠不关心,而藤野先生是 日本人,却热望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B. 《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先后变成美女、老妇、老翁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识破。 C.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历经 三起三落,而妻子小福子的死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宣告了他与命运的抗争的失败 结局。 D. 老舍的创作喜欢用北京的口语、俗语、儿化音,这些京韵京腔展现了北京风情,也使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