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a40 Fe56 Cu64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 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下列项目不属于空气质量评价主要污染物的 是 A. 二氧化碳 B. 臭氧 C. 一氧化碳 D. 细颗粒 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 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 选 A。 2.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的是 A. 楠木制舟 B. 五谷酿酒 C. 粉碎矿石 D. 机杼织 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A、楠木制舟,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五谷醇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 C、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 D、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B。 3.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中含有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则黑火药属于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A. 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 形成的纯净物,所以氧化物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详解】根据题意,黑火药中含有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属于混合物;
故选 D。 4.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高锰酸钾 B. 二氧化锰 C. 空气 D. 过氧化 氢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氮分子、氧分子等,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检查气密性 B. 取用固体 加热液体 D. 倾倒液体 A. C.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 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管稍稍倾斜,试管口与瓶口要紧靠,药品瓶标签必须向着 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D。 6.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 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锰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25 B. 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4.94 C. 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锰原子核内有 25 个中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标签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如图锰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25,选项 正确; B、元素周期表标签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如图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4.94, 选项正确; C、锰元素名称偏旁是“钅”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则中子数是:54.94-25=30,选项错误; 故选:D。 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 B、木炭燃烧后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错误; 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正确。 故选 D。 8.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瓶气体的是 A.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A 【解析】 B. 观察气体颜色 D. 倒入澄清石灰水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瓶气体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 燃性);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能使木条熄灭的为氮气(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因此该方法能鉴别三种气体,故 A 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氧气、氮气和空气都是无色气体,观察气体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三种气体,故 B 方法不 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氮气和空气都是无味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三种气体,故 C 方法不正确, 不符合题意; D、三种气倒入澄清的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用于鉴别三种气体,故 D 方法不正 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 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变小——压强变大,分子的体积变小 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微观实质是氧化汞分子加热时分解出汞原子和 氧原子,汞原子构成汞,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氧分子构成氧气,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C、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选项 错误;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 故选:C。 10. 某+2 价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2,则此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 A. 40 【答案】B 【解析】 B. 56 C. 72 D. 80 【详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元素通常显-2 价, 设该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R,相对原子质量为 x,故其化学式为:RO,x:16=5:2,x=:40, 故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6=56,故选 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 符合题意) 11.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火种灯的造型灵感来自“中华第一灯”一西汉长信宫灯,火种灯燃
料是一种气体燃料 X,点燃 X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5O2 点燃 3CO2+4H2O,则 X 的化学 式为 A. H2 【答案】C 【解析】 B. CO C. C3H8 D. CH4 【详解】根据 X 5O  2 点燃 3CO 4H O  2 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 子数目不变,反应前 C、H、O 原子个数分别为 0、0、10,反应后 C、H、O 原子个数分别为 3、 8、10,则 X 分子中含有 3 个碳原子和 8 个氢原子,X 的化学式为 C3H8,故选 C。 12. 一氧化氮(NO)在心脑血管、神经、免疫调节等方而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极易与氧气反 应。在 2NO+O =2NO 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2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中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 该反应中 NO、O2、NO2 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 D. 每 30 份质量的一氧化氮可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此反应中两种物质反应生成 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B、由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其中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此反应中 NO、NO2 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说法正确; C、在 2 NO  O 2  2 NO 2 的反应中,每两个一氧化氮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二氧 化氮分子,分子个数比为 2:1:2;说法正确; 2 NO 60 O  2 32  2 NO 2 92 D、在 的反应中,每 60 份质量的一氧化氮可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92 份质量的二氧化氮,说法错误。 故选 D。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 过滤液体时发现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
D.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在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红 磷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无论红磷是否完全反应,天平都保持平衡,故 A 正确;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 价,故 B 错误; C、过滤液体时发现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 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故 C 正确;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 的混合气体是一种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故 D 错误; 故选 AC。 14. 一定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应容器 能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B. D. A.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的质量减少,氧气过量,最终木炭的质 量变为 0,故 A 不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质量减少,氧气过量,木炭反应完全,氧气的质量不变,故 B 正 确; C、木炭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要从零开始,木炭反应完全,二氧化 碳的质量不变,故 C 不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由于在 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故 D 不正确。故选 B。
15. 3.2g 化合物 M 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3.6g 水。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 化合物 M 中只含碳、氢元素 B. 化合物 M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37.5% C.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6.4g D. M 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 1:4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M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 素, 碳元素的质量等于 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 12 44  100% =1.2g; 氢元素的质量等于 3.6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 2 18  100% =0.4g; M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2g-0.4g=1.6g<3.2g 故 M 中含碳、氢、氧元素,故 A 错误; B、化合物 M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1.2g 100% 3.2g  =37.5%,故 B 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4.4g+3.6g-3.2g=4.8g,故 C 错误; D、M 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 故选 B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题,共 15 分) 1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4,故 D 正确。 1.2g 0.4g 12 1 : 第 II 卷 (1)空气成分中可做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 (2)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 (3)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爆炸的气体单质是______。 【答案】(1)稀有气体 (2)不活泼 (3)二氧化碳##CO2 (4)氢气或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稀有气体属于空气成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故 填:稀有气体; 【小问 2 详解】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填:不活泼; 【小问 3 详解】 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二氧化碳或 CO2; 【小问 4 详解】 凡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易发生爆炸,氢气、一氧化碳都可燃,故填:氢气或一氧 化碳(合理即可)。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分子______; (2)氢氧化钙______; (3)硫酸铜______; (4)硝酸银______; (5)盐酸______; (6)三个钠离子______。 【答案】(1)2H2 (2)Ca(OH)2 (3)CuSO4 (4)AgNO3 (5)HCl (6)3Na+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故两个氢分子表示为 2H2; 【小问 2 详解】 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 对值交叉约简,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 1 时不写。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示+2 价, 氢氧根显示-1 价,则氢氧化钙表示为 Ca(OH)2; 【小问 3 详解】 硫酸铜中硫酸根显示-2 价,铜元素显示+2 价,故硫酸铜表示为 CuSO4; 【小问 4 详解】 硝酸银中银元素显示+1 即,硝酸根显示-1 价,故硝酸银表示为 AgNO3; 【小问 5 详解】 盐酸的化学式为 HCl;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