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第Ⅰ卷 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胆矾研碎 C. 空气液化 D. 铁钉生 锈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干冰升华是固态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不正确; B、胆矾研碎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不正确; C、空气液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不正确; D、铁钉生锈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故选 D。 2.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 A. 甲烷 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甲烷具有可燃性,和氧气遇到明火容易爆炸。故选 A. 考点:燃烧的条件 3.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C. 面粉 D. 高锰酸 A. 蔗糖 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蔗糖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 成均一、稳定的蔗糖溶液,故 A 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食盐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均一、稳定的食盐溶液,故 B 错误; C.面粉是固体小颗粒,放入水中,会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悬 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一段时间后,面粉颗粒会沉在水底,故 C 正确;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均一、稳定的高锰酸钾溶液, 故 D 错误。 故选:C。 4. 某反应: A. SO2 【答案】C 【解析】 MnO +H SO +H O =MnSO +O 2 2 4 2 2 4 +2X 2 ,则 X 的化学式是 B. H2 C. H2O D. H2SO3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前有 1 个锰原子、4 个氢 原子、1 个硫原子、8 个氧原子,反应后有 1 个锰原子、1 个硫原子、6 个氧原子,则剩余 4 个氢原子、2 个氧原子,则 X 由 2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 H2O。 故选 C。 5. 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 氧化物:干冰 B. 单质:液氧 C. 碱:碳酸钠 D. 混合 物:合金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是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属于氧化物,正确; B、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正确; C、碳酸钠俗名纯碱,不是碱,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 D、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型熔合而成的具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 C。 6.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 D. 取用固体粉
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 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A 不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 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 C 不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 D 正确。故选 D。 7.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B. 锌 C. 钾 D. 钙 A. 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 D。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黑色固体生成,错误; C、要燃着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才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错误; D、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受热分解,故溶 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正确; 故选 D。 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 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C.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同温度下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比不饱 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绝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有 的物质是升高温度,例如氢氧化钙,有的物质是降低温度,例如硝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例如不饱和溶液通过 降温刚好变成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D、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Y=2Z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Z 一定是化合物 B. 若 a g X 与 b g Y 充分反应,生成 Z 的质量可能为(a+b)g C. 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n D. 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X、Y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Z,Z 一定是化合物,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若 a g X 与 b g Y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Z 的质量为(a+b)g;若 a g X 与 b g Y 充分反应后有剩 余物质未参与反应,则生成 Z 的质量小于(a+b)g,所以若 a g X 与 b g Y 充分反应,生 成 Z 的质量可能为(a+b)g,说法正确;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2m n   ,则生成 2z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m n  2 ,说法不正确; D、由 2X+Y=2Z 可知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说法正确。 故选 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 2 个符合题意。)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该选项说法错误; B、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该选项说法错误;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 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2. 为了验证 Fe、Ag、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 A. 硫酸亚铁溶液、铜、银 B. 硫酸铜溶液、铁、银 C. 银、铜、铁、盐酸 D. 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答案】BD 【解析】 【详解】A、Cu、Ag 与 FeSO4 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 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错误; B、Fe 与 CuSO4 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 与 CuSO4 溶液不反应,说明了 活动性 Cu>Ag;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正确; C、银、铜都不和盐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活动性铁>铜,铁>银,但 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错误; D、Cu 与 AgNO3 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 与 FeSO4 溶液不反应,说明了 活动性 Fe>Cu;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正确; 故选 BD。 13.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 用水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固体 B. 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末 C. 用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 溶于水,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正确; B、稀盐酸和铁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和木炭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应该使用过滤的方法,错误;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需要氧气,会引入新杂质,错误; 故选 AB。 14.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 某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因此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错误; 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 不一定显负价,如硝酸钾中的氮元素显正价;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错误;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 D。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则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 3∶4 B. 要使 CO2 和 CO 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则 CO2 和 CO 质量比是 1∶2 C. 某化合物 1.6g 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3.6g 水,该化合物中只含有 碳、氢两种元素 D. 将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以加 10g 氯化钠或 者蒸发掉 50g 的水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相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设 1g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 = + Mg 2HCl MgCl 24 1g 2 质量为 x,则: 24 2  1g x  2 + H 2 x
x= 1 12 g 设 1g 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y, + 6HCl = 2AlCl 3  2 + 3H 6 y 则: 2Al 54 1g 1g y 54 6  y= 1 9 g 相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则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 3∶4,正确; B、要使 CO2 和 CO 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则 CO2 和 2CO 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此时质 量比为 44:28×2=11:14,错误;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 12 44  100% 1.2g  ,水中氢元素质量为 3.6g  2 18  100% 0.4g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某化合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 1.2g+0.4g=1.6g,故该化合物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正确; D、将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设加入氯化钠的质量 为 x, 100g 10% x   100g  x 故选 AC。 注意事项 :  100% 20%  , x=12.5g,可以加 12.5g 氯化钠,错误; 第Ⅱ卷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试卷共 11 题,共 70 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12 N 14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题,共 20 分) 16.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氦气 ②干冰 ③氮气 ④金刚石 ⑤明矾 ⑥活性炭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 (2)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的是________; (3)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________; (4)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__;
(5)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的是________; (6)空气中含量最高,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_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⑥ ③. ④ ④. ① ⑤. ⑤ ⑥. ③ 【解析】 【详解】(1)干冰升华吸热,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②;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⑥; (3)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金刚石,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最硬的物质,故填④; (4)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氦气,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故填①; (5)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铝离子与水反应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故填:⑤; (6)空气中含量最高,能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氮气,氮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 78%, 化学性质稳定,故填③。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 1 所示,X 是________;Y 是________。 (2)从宏观角度看,汞由________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汞由________构成。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在某金属单质与硫单质反应过程中,硫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形成硫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硫离子属于阳离子 B.与金属单质 Al 可生成 Al3S2 C.硫离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D.“S”既可以表示 1 个硫原子,也可以表示硫元素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