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在 题后空格内。(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 1. 改革开放以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成为社会的共识,下列 选项中直接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 ) ①国家对全国劳动模范进行表彰 ②国家出台新政策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 ③国家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 ④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A.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家对全国劳动模范进行表彰,这是尊重劳动的体现,①说法正确;国家出台引进 高层次人才的政策,这是尊重人才的体现,③说法正确;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生自 主创业,这是在尊重创造,④说法正确;国家出台新政策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这里没有体 现出四个尊重的内容,②与题意不符;故选 C。 2. 下边漫画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 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B. 人民收入较快增长 C. 家庭财产稳步增加 D.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 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 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材料体现的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D 说法正确;ABC
与题意不符;故选 D。 3. “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 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 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表明,我国( ) ①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 ②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③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④实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①②③:分析题干,我国票证时代一去不返了,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 综合国力提升,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①②③说法 符合题意; ④:我国尚未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4. 2019 年 2 月 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 干意见》发布。做好“三农”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A. 不利于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 B. 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的差距 C. 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D. 会消除城乡发展所有的不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乡村振兴战略。 C:我国做好“三农”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C 说 法符合题意 A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缩小城乡差距,AB 说法错误; D:“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我国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5. 阅读下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的现实挑战是( ) 年份 我国国内生产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我国对世界经济 值(万亿元) 配收入(元) 配收入(元) 增长的贡献率 1978 0.3645 332 134 2.3%
年 2018 年 90.03 39251 14617 30%左右 A. 城乡发展不平衡 B. 城市间发展不平衡 C. 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世界 D.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分必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A:分析题干,1978-2018 年我国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978-2018 年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A 说法正确; B:材料数据不能说明城市间发展不平衡,B 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C:改革开放的意义,与题意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的现实挑战不符,排除 C 项; D:是做法,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的现实挑战,排除 D; 故本题选 A。 6. 由于美国掌握着传统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在互联网地址的分配上,北美共分得了全部地 址的 70%以上。地址分配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我国要想从根本 上摆脱困境就必须( ) A. 积极寻找互联网研究的战略合作关系 B. 加强同美国合作,直接开展经济对话 C.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 C:分析题干,我国科技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困境,我国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C 说法符合题意; ABD:都不能从根本上摆脱我国科技发展遇到的困境,排除 ABD; 故本题选 C。 7. 2020 年 3 月 2 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协同推进 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这表明( ) ①我国要大力加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战胜新冠肺炎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③只要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就能战胜疫情 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A. ①②③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表明战胜新冠肺炎离不开科学 发展和技术创新,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国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和人才强国战略,①②④说法正确。③中“只要,就能“说法太绝对。故选 B。 8. “津门战疫”“健康码”的应用,实现了高效、精准地信息追溯,降低了感染风险,使 得疫情风险更加可控。这说明( ) ①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②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③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 ④我国的科技水平全面超越发达国家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改变生活。 ①②③:分析题干,科学技术运用生活中,使得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这说明我国坚持 创新驱动发展,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 国家前途命运,①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④: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9.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 25 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勉励科 技工作者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 新的更大的贡献。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知识分子是人类文明唯一的传承者和建设者 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青少年应该努力争做国家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④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 ②④ 【答案】A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④:分析题干,“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 25 位科技工作者代表 回信,勉励科技工作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体现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④说法符合题意; ①:“唯一”说法过于绝对,①说法错误; ③:青少年应该努力争做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创新人才,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0. 面对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我们必须加快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提高我国的科技 创新能力,首要的是( )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C.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 提高全民族的民族素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根 据教材知识,要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所以观点 B 符合题 意;观点 A、C、D 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 B。 考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反映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好 地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保障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 ________的民主。( ) A. 很抽象 【答案】C 【解析】 B. 最广泛 C. 最真实 D. 形式上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分析题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反映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 必须更好地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保障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 是最真实的民主,C 说法符合题意; AD:都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排除 AD; B:题干没涉及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排除 B; 故本题选 C。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
当好人民公仆。”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坚持党的领导 【答案】B 【解析】 B. 人民当家作主 D. 依宪治国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B:依据教材知识,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B 说法正确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题干不符; D: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3. 国务院出台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 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这( ) A. 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C. 说明公民必须履行法定义务 D. 表明宪法保护公民人身自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 A:民族区域自治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A; B:题文中的关键信息“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表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故 B 说法正确; CD: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文主旨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 B。 14. 在居委会组织下,某社区进行“最美楼栋”建设。通过“邻里微信群”和“美丽楼栋建 设小组”,居民们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居委会尽心服务,共同让小区更加和美。从“最美 楼栋”建设可以看出( ) A. 基层群众自治,能促进社会和谐 B. 遵守正当程序,能避免产生纠纷 C. 培养高雅情趣,能有效调节情绪 D. 加强多党合作,能拓宽民主渠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题文中居委会组织某社区进行“最美楼栋”建 设,表明基层群众自治,能够促进社会和谐,A 符合题意;B“避免”观点绝对化,是错误 的;CD 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 A。 15. 下列做法属于中学生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是( ) A. 小龙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新华网发布的文章 B. 小丽将小偷在商场偷东西的情况告诉保安 C. 小明把班里同学的违纪情况汇报给班主任 D. 小铭向人大代表反映村民违规建房的情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D: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通过“媒体、借助 电话走访,直接向当地人大代表反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行使行使政治权利,但公民行使政 治权利的时候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随心所欲,小铭向人大代表反映村民违规建房的 情况是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 A:小龙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新华网发布的文章,不是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A 说法 与题意不符,排除; B:小丽的行为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与题意要求不符,故 B 说法错误; C:小明的行为是关心集体的表现,与题意要求不符,故 C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16. 2019 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共同打造《我给两会带 个言》特别节目,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两会。这有利于( ) ①反映民意推进民主监督 ②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③集中民智推动民主决策 ④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B.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解】《我给两会带个言》特别节目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两会,有利于拓宽渠道,保障公民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激发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反映民意推进民
主监督,集中民智推动民主决策,①②③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④ 与题干无关。故选 A。 17. 下列属于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选项是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参政 ④民主监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依据教材知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 义国家,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以保障人民的知 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①②④说法正确。B 错误,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作为参 政党所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不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故选 B。 18.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若要美德得以 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两句话的思想共识是 ①法为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之力量优于德治 ②德为准绳有规范作用,法为基石有教化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④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认识,题文中的观点表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 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法治与德治相辅 相成,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①观点错误,德治与法治是相得益彰的关系;②观点错误,法 律具有规范作用,道德具有教化作用;③④观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 B。 【点睛】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 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 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9. 中学生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应该( ) ①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 ②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