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江苏扬州仪征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江苏扬州仪征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积累与运用 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是( ) A. 依偎.(wēi) B. 徘徊.(huí) C. 掺.(chān)和 D. 脉.(mò) 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 多练。 B 项,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2. 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拔弄 肿胀 B. 寂寞 书藉 C. 防御 蟋蟀 D. 严俊 恐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 项,拔弄——拨弄。 B 项,书藉——书籍。 D 项,严俊——严峻。 3. 《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怜”的意思是( ) B. 可爱 C. 可怜 D. 遗憾 A. 怜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是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怜”的意思 是爱惜,怜惜。 4. 下列句子表达劝诫人孝敬长辈要从小做起这一意思的一项是( ) A.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 行。 C.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 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俗语的识记和理解。可根据所给的提示,理解俗语的意思进行作答。 A 项中,“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预示着任何事情要顺其自然。语出《增广 贤文》该句不适合用于母亲节,所以该项不符合要求。 B 项中,“良药苦囗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 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 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该句不适合用于劝诫人孝敬长辈要从小做起,所以该项不 符合要求。 C 项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止,子女想 起赡养自己的父母时,等不及的父母这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或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适合用于本题要求, 所以该项符合要求。 D 项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意思就是在过富有的生 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岔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 活。所以该句不符合劝诫人孝敬长辈要从小做起的主题。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种子,如果害怕 ,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 ,那它永远不能开放;蜡烛, 如果害怕 ;那它永远不能发光;矿石,如果害怕 ;那它永远不能成钢。 A. 埋没 凋谢 熄灭 焚烧 B. 阳光 凋谢 熄灭 焚烧
C. 埋没 凋谢 点燃 焚烧 D. 埋没 凋谢 熄灭 挖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 境去完成。 “种子”是埋在土里的,应与“埋没”搭配; “鲜花”应与“凋谢”搭配; 根据“发光”,第三空应选“熄灭”; “矿石”经过“焚烧”才能炼成钢; 所以 A 选项正确。 6.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拟人) B.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排比) C. 男孩想摆脱他们,但是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夸张) D.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设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A 项判断正确。本题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将太 阳拟人化,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 B 项判断正确。本题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三个“互相……”的句式,更好的表明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 C 项判断正确。本题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将鸡的声音夸大 化,表现出男孩对鸡的声音的讨厌之情。 D 项判断错误。本题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意思是:你 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7. 下列关于《男生贾里全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智胜吸烟上瘾后,是贾里用计帮他戒掉烟瘾的。
B. “三剑客”指的是“贾里、鲁智胜、张飞飞”。 C. 贾梅是个只晓得“跟着感觉走”的女生。 D. 陈应达读的书成百上千,活像个书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男生贾里全传》是 1993 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秦文君。本书以生动有趣 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当代中学生的画面,情节引人,语言幽默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时代气息 和艺术魅力。男生贾里可不是个平平常常的人物,他的故事真不少!这个大男孩聪颖、热情 侠义,他周围的伙伴们一个个也都不同凡响,经常会做出点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干出点令 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少年生活,看到他们有滋有味的成长历 程。 B 项理解错误,“三剑客”指的是“贾里、鲁智胜、陈应达”。 8. 下列不属于《名人传》中的人物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 B. 贝多芬 C. 米开朗琪罗 D. 爱因斯 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名人传》别称《三大英雄传记》《巨人三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名人传》包括 1903 年的《贝多芬传》、1906 年的《米开朗 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11 年的《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D 项“爱因斯坦”不属于《名人传》中的人物。 9. 看拼音写词语。 zì ào fèi téng qīn xí nuó yí chén yù cán bào bō xuē jiàn shù
【答案】自傲 沸腾 侵袭 挪移 沉郁 残暴 剥削 建树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傲、腾、袭、挪、剥、建”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填空题。 1.诗中有美景:烟花三月的扬州,“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_____”;秋高气爽,登 高远眺,“___________________,淮山数点青如淀。” 2.诗中有情志:中秋佳节,我们用“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表达对朋友的思念。遇 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遇到老年人哀叹“夕 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助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 3.本学期,我们从《匆匆》中明白了要 _____________,不能虚度此生; 从《十六年前的 回忆》中认识了革命信念坚定的___________;从《两小儿辩日》中知道了两小儿争论的问 题是_________,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孔子。 4.《腊八粥》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 事,其中 “_____________”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_________”的过程写得比 较简略。表现了方 家大院八儿一家的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_,不必循旧。(《淮南子》) 【答案】 ①. 尽荠麦青青 ②. 长江万里白如练 ③.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 任 尔东西南北风 ⑤. 门前流水尚能西 ⑥. 休将白发唱黄鸡 ⑩. 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⑪. 等粥 ⑫. ⑦. 珍惜时光 ⑧. 李大钊 ⑨. 太阳远近 喝粥 ⑬. 其乐融融的亲情 ⑭. 苟利于民 ⑮. 苟周于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能力,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1.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 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元代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2.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 北宋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 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要珍惜时光,不能虚度此生的主题思想。 《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 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 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 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的精神。 4.《腊八粥》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 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 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 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5.句子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汜论训》。原文: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 循旧。 第三部分 阅读与理解
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 来,并且听得见 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 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 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 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 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 说:“噢, 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 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 太阳,光线正无可 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1. 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 A. 兴奋 B. 焦急 C. 惊慌 D. 失望 12. 画“ ”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融情于景,将“我”的心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 B. 写出了母亲没带“我”出去玩,“我”觉得很生气。 C. 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天色渐晚,“我”仍然期待母亲带“我”出去玩。 D. 直接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无奈。 13. 那个星期天,母亲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她还是不是一位好母亲呢? 结合课文内容, 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D 12. A 13. 这是一位好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 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 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 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 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说的是在那个星期天,“我”
渴望母亲带我出去玩。但是母亲因为繁重的家务一次次拖延,“我”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 慢慢地破灭。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有天色的变化和母亲洗衣服的声音牢牢地留在“我”的记 忆中。表现了“我”失望的心情。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光线荒凉的特点,衬托了 作者盼望无法实现的悲伤心情。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 要结合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来综合体悟人物形象。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他出去玩的承诺,表现了 小男孩由开始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 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无奈以及对孩子的爱。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 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这是母亲发觉我在失望、绝望后 流泪、伤心时的表现。母亲的惊惶表明她并不是一个不疼爱、不体谅孩子的母亲,她太沉浸 于自己的劳作中,以致暂时忽视了“我”。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 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出她对我的怜爱。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 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她带着怜爱、悲伤和悔恨抱住“我”,让“我” 感 受到那一直不曾离开过的母爱,所以说这是一位好的母亲。 阅读。 《黄生借书说》节选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 读书者有几?汗 牛塞.(sè sāi)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 独书为然(但是 这样),天下物皆然。 14. 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或解释。 15.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