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真题及答案 1. 正确、工整地抄写语句。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学生要在保证书写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字迹清晰、工整、美观,汉字间结构合理。要注意连 贯书写,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该题要注意“淘”、“俊”的写法。 按要求写字词。 2. 写同音字。 táo( )气 ( )跑 àn( )照 黑( ) 【答案】 ①. 淘 ②. 逃 ③. 按 ④. 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 淘气:(形)顽皮。 逃跑:(动)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 按照:(介)根据。 黑暗:(形)①没有一点光亮。②形容社会腐朽阴暗,政治反动而腐败。 3. 看拼音写词语。 神话故事中,女娲 xiū bǔ 了天上的大窟窿,赢得了人们的ɡǎn jī 和 尊敬;生活在 20 shì jì 的人类更 jìnɡ pèi 科学家,他们们 用科学 jì shù 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 shū shì 和便捷。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 “修”“佩”“舒”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4.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官绅.(shēnɡ) 溃.败(kuì) B. 蝙.蝠(biǎn) 角.色(jiǎo) C. 家雀.儿(què) 花圃.(pú) D. 衣襟.(jīn) 骨髓.(su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识记与辨析。 A.官绅(shēnɡ)——官绅(shēn) B.蝙蝠(biǎn)——蝙蝠(biān) 角色(jiǎo)——角色(jué) C.家雀儿(què)——家雀儿(qiǎo) 花圃(pú)——花圃(pǔ) D.正确。 5. 下列加点字字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溺.而不返(溺水) B. 精疲力竭.(尽) C. 梅须逊.雪三分白(谦虚) D. 有志者当效.此生(模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理解。
“梅须逊.雪三分白”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逊”的意思是:逊色,不 及,比不上。 6.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 A. 考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否则很容易栽跟头...。 B. 蟋蟀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并亲自挖掘, C. 这么乱的房间,就算有三头大臂....,一下子也整理不完呀。 D.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掌握能力。 B.不正确;随遇而安: 随:顺应。遇:境遇。安:安然,满足。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 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作“随寓而安”。跟语境重的“慎重”、“亲自挖掘”,前后矛盾。 7. 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神奇想象的一项是( ) A.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B. 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 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C. 老百姓在湖两岸种庄稼,用湖水来灌溉,过着富足安乐的日子。 D. 后羿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 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 所表达的内容。本题中 A、B、C 的句子出自神话故事,都是富有神奇想象的句子。C.这句话 描写的是老百姓非常勤劳,过着富足的生活。句子中没有体现神奇的想象。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了江面夜晚时的美景。 B. “铁面无私”“志存高远”这两个词能让我们分别想起包青天和周恩来。 C. “用‘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 D. 《麻雀》中,作者通过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写清楚,展现了老麻雀的无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和课文的理解、识记与辨析。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这两句的意思是:傍 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 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所以本句描绘的不是江面傍晚的景色,A 选项错误。 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包青天: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 1898 年 3 月 5 日 生于江苏淮安。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C.“用‘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说法正确。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出自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内容:讲述了 20 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D.《麻雀》主要说明了老麻雀的母爱。老麻雀不管自己危险不危险,还是有一种力量让它勇 敢地专落在小麻雀面前属保护它。作者的心被老麻雀的母爱感动了,猎狗也是一样,它也被 麻雀的母爱震撼而退却了。本选项说法正确。 9. 照样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一种心情。 例:害怕 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激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的心里绽开了朵朵鲜花,就要蹦出来似的。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概念与结构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给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首先要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联系,组织语言后再进行造句和仿写。 激动:感情剧烈冲动;使感情冲动,因受刺激而感情冲动。 答案不唯一,例如: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 楚。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景物美不胜收。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浪潮______,犹如______白色战马______,浩 浩荡荡地______。”月夜的家乡美丽温馨;“细细的溪水,流着______的香味,流着______。 灰白色的鹅卵石______。” (2)诗词韵味悠长。“空山不见人,______。”描绘了山林的幽静;“______,远近高低各不 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展开了雄浑的画面;“莫愁前路无知 己,______?”宽慰了离别的友人…… (3)精神世代传颂。“______,以湮于东海。”______的精卫令人赞叹;用各种办法拒绝为 日本人演戏,______的梅兰芳值得赞颂。 【答案】 ①. 越来越近 ②. 千万匹 ③. 齐头并进 ④. 飞奔而来 ⑤. 山 草和野花 ⑥. 月光 ⑦. 布满河床 ⑧. 但闻人语响 ⑨. 横看成岭侧成峰 ⑩. 秦时明月汉时关 ⑪. 天下谁人不识君 ⑫. 常衔西山之木石 ⑬. 坚持不懈 ⑭. 有高贵民族气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古诗和文言文的识记与理解。 (1)选自课文《观潮》,原文: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选自课文《走月亮》,原文: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 卵石,布满河床。 (2)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全诗内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苔上。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的《出塞》,全诗内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 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全诗内容: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选自《精卫填海》,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中精卫是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
《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 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 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 情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 1 爬山虎的脚(片段) ①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 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 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 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②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 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 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③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 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 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1. “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12. 对于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描写得也很清楚。图文对照,我们发现 图( )是正确的画法。 A. B. C. 13. 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从“不几天”“以前”“今年”等词,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 (2)第②自然段既描绘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又写到了它的颜色和形状。( ) ) (3)从“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等处可见,作者观察时不但用眼看,还用心想了。 ( ) (4)第③自然段告诉我们,爬山虎是这样爬的:触着墙——紧贴墙——巴住墙。( )
14. 找出选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2. C 13. ①. √ ②. √ ③. √ ④. × 14.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文中“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可 知答案。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文中“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 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可知下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从“不几天”、“以前”、“今年”等词,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 (2)√。 文中第②自然段“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 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描绘了爬山虎的 脚的位置,又写到了它的颜色和形状。 (3)√。这些地方是作者通过细微的观察,把爬山虎的脚想象成“蜗牛的触角”、“蛟龙的 爪子”,是用心想了。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 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句话可知题干里 介绍的爬山虎爬的时候顺序错了。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句辨析。 摘抄文中描写爬山虎的颜色和形状准确、形象的句子,本题答案不唯一,从文中摘抄即可。 短文
那只松鼠 ①我心里异常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常吵着要养一只小松鼠,可惜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 很难找到松鼠的一丝踪迹。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我却意外地发现了它们。 ②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 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 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东奔西跑地去抓。 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 棵树梢。当我累得直喘粗气,瘫坐在地上时,那些小精灵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 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用随身携带的网袋,总算 网住了一只。 ③它可怜巴巴地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完全失去了几分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 活劲儿。 ④看着这只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我很开心,想伸手去摸摸它。突然,我看到了它 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⑤我的手触电般地缩回原处。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 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⑥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我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 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⑦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决定回家后不对女儿说这件事。 ⑧我始终忘不了那只松鼠。在一次晚餐时,得意忘形....的我还是讲了那只松鼠的故事。当 我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不安地看着女儿时,女儿竟一点也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依旧沉浸在我 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看来,女儿和我一样也惦记着它——那只松鼠! 15.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忘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①—⑥自然段,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结果是 ____________。 17. 联系语句思考,下列对“我”心情的体会有误..的一项是( ) A. 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我却意外地发现了它们。(惊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