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1.书写展示(请用正楷字书写下面词句,要求端正、整洁,行
款整齐,力求美观)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
爱思考的人。
2.(10 分)根据情境,读拼音写词语。
航天员们克服了 jì mò
、kǒng jù
等 yán jùn
成了许多 bù kě sī yì的实验。出舱那刻,“ g ǎ n jué
人民听到英雄们 hóng liàng 的声音,rè xuè fèi
téng
的 考 验 , 完
良好!”全国
。 中 国 在 航
空航天 lǐng yù
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3 .( 3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聊天(liáo)徘徊(huí)耽搁(dā
n)截然不同(jié) B.酸碱(jiǎn)
剔除(tī)蝎子(xiē)一声不吭(kē
ng) C.惆怅(zhàng)揉搓(cuō)唾
沫(tuò)奄奄待毙(yǎn) D.野蛮
(màn)吓唬(xià)咔嚓(cā)头晕目
眩(yùn)
4.( 3 分)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证实 书藉 蜂涌而至 见微知著
B.敦厚 彩绘 万象更新 司空见贯
C.筷子 绽开 悬灯结彩 千锤万凿
D.杯盏 皎结 肃然起敬 鼎力相助
5.( 3 分)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星堆遗址众多文物重见天日,神秘的黄金
面具格外引人瞩目。 B.这篇小说的构思别具
匠心,富有创意。
C.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桂海潮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成为“载荷专
家”,5 月 30 日,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进人太空。
D. 相信通过你处心积虑地学习,很快就能实现你的梦想。
6 .( 3 分)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中国传
统节日的一项是(
) A.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7.( 3 分)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弗若之矣 自愧弗如
B. 非然也
不以为然
C. 虽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D. 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8 .( 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
改善。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 C.教育部门
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
泳。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
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9 .( 3 分)结合语境选词填空,填入
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 ;为人有 ,豁达淡泊,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
A.质量 分量 雅量
B.雅量 质量 分量
C.分量 雅量 质量D.分量 质量 雅量
10. 按要求填空。
(1)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而
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
学态度。
》。对于两小儿的争辩,孔子“
”,这反映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求
(2) 在北京 2022 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环节再次展现了我国的人文与浪
漫。我国“折柳送别”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古代含柳的离别诗还有许多,比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
轻尘,
出阳关无故人。”
。
,西
(3) 小学即将毕业,与恩师告别,我们可以用《春夜喜雨》中的“
,
”这句话来 赞美老师的对我们的教育。友情难忘,在毕业留言中,我们可以用《长歌行》中的“
(4)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李大钊同志诠
释了“粉骨碎身浑不怕,
”的精神。
(5) 阅 读 就 是 和 高 尚 的 人 谈 话 。读《 增 广 贤 文 》,我 明 白 了“良 药 苦 口 利 于 病 ,
”“
,莫把无时当有时”的道理;从《周易》“穷则变,
,
”的思想
中,我懂得了“穷则思变”的道理。
11.(3 分)语言实践。
学校举办了一场书法作品展览,许多同学都参与其中。六年级(1)班的名名和琳
琳针对书法展开了一场辩论。以下是名名的观点,你会怎么反驳?注意观点明确,
有说服力。
名名:书法练习会占用我们的学习时间,而电脑打字却方便快捷易修改。所以,我
认为我们现在不需要再练习书法了
琳琳:
四、阅读与理解。(26 分) 12 .( 6 分)阅读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
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解释带点的词。
①众皆弃去
②破之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
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13.(5
分)非
连续性
文本阅
读加
油站
进站
须知
[注意事项]
一、站内严禁烟火。
二、严禁顾客在站内检修车辆、敲击铁器等
易产生火花的作业。三、所有机动车辆均须
熄火加油。
四、摩托车推离危险区域后发动。
五、严禁在作业现场穿、
脱、拍打化纤服装。六、
加油区内严禁穿钉子鞋的
人员进入。
七、不准在加油现场使用手机。
(1)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即使加油时间很短,汽车司机也要熄火。
②爸爸想趁着加油时间,把车检查一下,避免在路上出现故障。
③为了节省时间,各种车辆进入加油站不必减缓速度。
(2) 小红的爸爸在加油的时候手机响了,他准备接听,他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加
油站的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劝小红的爸爸
14.(15 分)现代文阅读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
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
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
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惊奇
奇
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
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
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
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 浓厚)极了,气
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
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
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
“这里的好! ”“怎
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清爽 清静)。“是味
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
儿!”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
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可怜 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
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人知道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
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
无形中就毁了它呢?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
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
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
格;低俗的人不会
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 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2) 给文中“□”的地方加上标点。
(3) 本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由物及人、借物言志的写法让我想
起之前学过的课文
《
》,同样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4) 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
怒”,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
(5) 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
,“盆
景家兰”的特点是
。
(6) 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我能写出诗中
相关的诗句。
(7) 读了文章,我们体会到父亲要告诉孩子哪些做人的道理?
15.每个人都在成长,成长中有书香伴随,也有浓浓的亲情相依,也有股股的师
恩;成长中有快乐相伴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 400 字。
1.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的句子,将字写
参考答案
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
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
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寂寞 恐惧 严峻 不可思议 感觉 洪亮 热血沸腾 领域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
词语。
3.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
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
B.正确。
C.有误,“惆怅”的“怅”应读“chàng”;不痛快。
D.有误,“野蛮”的“蛮”应读“mán”,不通情理,指摩擦。读“cā”时、摩擦声
等,指昏迷,指头脑发昏,有要跌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