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南京市语文期末考试题
及答案
一(30 分)
1. 根据语境完成下面题目。
悠悠人生路,常怀赤子心。赤子之心是一种婴儿般未经世俗染污的纯洁心灵。它可以是
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的 jìn 头,也可以是具有丰富情感和美好纯真想法的童心,更可以是不
为他人所左右的心境。
我们常怀赤子之心, 能在繁杂中挣.脱思想桎梏,变得纯粹、真诚。纵使在逆境
之中,也能保持本心。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2)给加点字注音: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左右”的意思是( )
)
看拼音写汉字:jìn(
)
A. 左和右两个方面
B. 大约
C. 反正
D. 支配
(4)文中画横线处最适合填入的关联词是( )
A. 因为……所以……
C. 即使……也……
B. 如果……就……
D. 与其……不如……
【答案】(1)悠悠人生路/常怀赤子心
(2)
①. zhèng
②. 劲
(3)D
(4)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依题目要求,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即可,注意“悠、赤”的正确写法。
【小问 2 详解】
挣脱(zhèng tuō):奋力摆脱。
劲头(jìn tóu):力量;表情态度;神情。
【小问 3 详解】
“不为他人所左右的心境”意思是:心境不受他人影响,不被他人所支配,因此本句中的“左
右”是动词,意思是“支配”;
故选 D。
【小问 4 详解】
“我们常怀赤子之心”与“能在繁杂中挣脱思想桎梏,变得纯粹、真诚”是假设关系,因此
可用“如果”“就”来进行联结;
故选 B。
学校举办“不负青云志·永存赤子心”话剧展演活动,请你参与本次活动的前期策划工作。
2. 小语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活动宣传展板中“赤子之心”的内容,请你帮他完成。
展板栏目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徜徉自然
树绕村庄,①___________,
倚东风,豪兴徜徉。
秦观《行香子》
纯洁无瑕
洛阳亲友如相问,②__________。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至死不渝
春蚕到死丝方尽,③__________。
④______《无题》
⑤___
⑥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家国之忧
⑦_________________
从《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过零丁洋》《山坡
羊·潼关怀古》中任选一首,
填上合适的上下句...。
【答案】 ①. 水满陂塘
②. 一片冰心在玉壶
③.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 李商
隐
⑤. 临危受命/勇担责任
⑥. 受任于败军之际
⑦. 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陂、蜡炬、商、
阙”等字词容易写错。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意思是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
出使。表现的是诸葛亮临危受命,在形势危急之时勇担责任。
3. 小语拟写了邀请函初稿,你向他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
尊敬的某某老师:
邀请函
诚挚邀请您莅临“不负青云志·永存赤子心”话剧展演活动现场并担任本次活动的评
委。本次话剧展演将于 2022 年 1 月 6 日下午 1:30 举行。恳请拨冗,发表愚见。
【答案】(1)没有交代活动地点 (2)缺少署名和日期 (3)“愚见”是谦辞,不能用在这
里,应改为“高见”。(指出错误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的内容和格式。
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邀请函”三个
字,或者是“活动名称+邀请函”,位置居中。称呼顶格写,“敬语+称呼”。正文一般先
要交代活动的背景、目的,然后注明活动时间、地点、名称等具体内容,然后写邀请语。最
后是落款,位置靠右,上一行写署名,下一行写明日期。
(1)本则邀请函未交代活动地点,可在“下午 1:30”后面加上“学校报告厅”;(2)缺
少署名与日期,可在邀请函最后右下角空白处,上一行写署名,下一行写明日期;(3)“愚
见”指的是谦称自己的意见。在此指希望评委提出建议,使用有误;可将“愚见”改为“高
见”。
4. 话剧展演,需评选“最佳演员”。你帮助小语细化评价表中的评价要点。
“最佳演员”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正确理解剧本主题
剧本理解
①_______
较好地利用(或补充)舞台说明
表演自然,落落大方
舞台表现
②_______
③_______
与其他演员配合默契
【答案】
①. 准确把握戏剧冲突/对人物形象理解到位
②. 动作手势得体熟练有表
现力
③. 吐字清晰,语言流利,语调语速恰当。(②③顺序可调换,分别从动作和语言
提出要求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剧评价。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
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对剧本理解的
评价包括:正确理解剧本主题;准确把握戏剧冲突;对人物形象理解到位;较好地利用(或
补充)舞台说明等。对舞台表现的评价包括:表演自然,落落大方;动作手势得体熟练有表
现力;吐字清晰,语言流利,语调语速恰当;与其他演员配合默契等。
5. 小语组编选参演的剧目是《觉醒年代》,小语饰演李大钊。他有一段台词不知道该如何把
握。请你结合背景内容和《“最佳演员”评价表》,为他的表演提些建议。
李大钊: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
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
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
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
一日存在……
《觉醒年代》背景:1915 年《青年杂志》问
世,1921 年《新青年》成为党机关刊物,这
段期间有“新文化运动”,有“五四运动”,
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觉醒年代》展现了这
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左边台词背景: 1916 年,李大钊在日本写
下著名的《青春》一文。文章号召青年,冲
破历史的罗网,冲破陈腐学说的囹圄,以青
春的精神不断改造自我,去唤醒沉睡的旧中
国,为建立青春之中华而奋斗。
【答案】示例:小语,第一句可以语速稍慢,用平调;第二句则要加速,要昂扬。“青春”
一词反复出现,可以通过重读来突出强调。说这段台词时,眼神要坚定,目视前方,说到“以
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时,可一手抚心;说到第二句时,可一手握拳……这样更利
于表现李大钊身上青春的朝气和昂扬的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为表演提建议。可结合背景内容和台词,从语气、语速、情感、动作、表
情等角度提建议即可。
如《青春》一文的写作背景是“五四”运动时期,内容是号召青年,冲破历史的罗网,冲破
陈腐学说的囹圄,以青春的精神不断改造自我,去唤醒沉睡的旧中国,为建立青春之中华而
奋斗。在说这段台词的时候,要表现出李大钊身上青春的朝气和昂扬的精神。
这段台词的意思是:地球已经存在很多很多年了,而我们却还处于青春中,让我们用青春的
力量去为地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地球即使老了,也不会让人觉得很老。因此,地球
只要存在一天,我们的青春就存在一天,我们的青春存在一天,地球就能展现出青春朝气之
蓬勃的力量。这段台词中,第一句话“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
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告诉青年人要用青春的力量去为地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
此,说第一句台词时可用陈述的、平缓的语调来表达;还可用一手抚心的手势来表达对我们
用青春的两去做有意义的事;第二句“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
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青年人(青春)存在一天,地
球就都能展现出青春朝气之蓬勃的力量。因此说第二句台词时语速要快些,声音要大些,体
现出昂扬的力量。还可用一手握拳的手势来加强对青春力量的赞美之情。“青春”是作者赞
美的对象,在台词中多处出现,因此可通过重读来强调。
6. 小语想从下面两幅图中选一幅作为本次“不负青云志·永存赤子心”话剧展演活动演出
的宣传海报,请你推荐一幅,并说说理由。
【答案】示例:
推荐图 A: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支直插下来的钢笔笔尖,像个巨大的惊叹号;笔尖的中心还
有一个象形的紧攥着的拳头。画面非常鲜明地寓意着一代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号召民众觉
醒,团结起来一起奋斗。
推荐图 B: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火炬中间的钢笔笔尖。寓意非常鲜明,
觉醒年代,先进分子高举追求真理的火炬,用热血燃烧理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的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画面的构成,弄清楚每幅图的构成要素、理解其寓意,然后选择其一,
并说明理由。理由要紧扣宣传海报主题“不负青云志·永存赤子心”,语言要简洁明了。图
一中,一支钢笔笔尖直插下来,笔尖的中心像一个紧攥着的拳头,上方写着“觉醒年代”,
寓意着知识分子们在那个年代用笔杆子呼唤民众觉醒,团结一心,奋发拼搏。图二是一个炽
烈燃烧的火炬,一支钢笔是火炬把手,钢笔笔尖处于火炬中心,下方写着“觉醒年代”,寓
意着在那个年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将追求真理的火炬高高举起,用热血燃烧理想。
示例:推荐图 A:画面整体上看像西服的前胸和肩膀部位,以及领带。抛开红色底色,似一
支钢笔笔尖直插下来,寓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是文人,也寓意着打破封建,红色底色代
表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钢笔是以笔为武器斗争,笔尖中心似紧攥着的拳头寓意革命的力量。
二(40 分)
(一)【古诗文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卜式传
(选自《指南录》)
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
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
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7. 小语将选文中的带点字和课内进行比较,请你选出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有财者宜.输之
B. 岁余,会浑邪等.降
C. 布衣..草履而牧羊
D. 上过其羊所,善.之
8. 请你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等.死,死国可乎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王曰:“善.。”乃下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9. 《金陵驿二首》(其一)主要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0. 读完以上诗文,你和小语、小文一起进行如下讨论:
小语:读了《卜式传》,觉得卜式对皇上说“治民”的道理和课文邹忌讽谏齐威王的方法有
异曲同工之妙。
小文:是的,邹忌讽谏齐威王,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通过类比,让
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你:卜式对皇上说“治民”的道理,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
小语:你俩分析得都不错。我们再为两则诗文拟一副对联,赞美这两个历史人物。
小文:我根据《金陵驿二首(其一)》先拟个上联:“山河破碎愿舍身,诗篇诉衷情。”
小语:我根据《卜式传》对下联,考虑押韵,我先对下联后面半句。“
?
,
传记载史经。”请你对出下联前面半句。
你:(2)_____?
【答案】7. A
8. 皇帝对他的话感到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
9. ①借景抒情。诗人描写了战乱后金陵城荒芜衰败的景象。以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夕阳
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借景抒情,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
②化用典故。本诗多处化用典故。如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
句,道尽家国巨变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又如“啼鹃带血”句化用望帝魂化杜鹃的神话,
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③用反衬(对比)手法。如颔联,用依然如故的山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
的惨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10.
①. 示例:也是通过类比来说理,用自己牧羊的方法、心得类比“治民”方法。
②. 示例:国家急难能疏财
【解析】
【7 题详解】
A.都解释为“应该”;
B.列举后煞尾/同样;
C.穿着布衣/指平民百姓;
D.对……感到满意/好,表示赞同;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重点词有:奇,对……感到惊奇;使,派。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从义、修辞(或者表现手法)、景、情等方面入手。
(1)用典。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体现出诗人的爱国
精神。“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语,“城
郭人民半已非”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
在”的深深悲慨;“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寓“一片降
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常百姓家”这一典故。
(2)对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
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3)情景交融。如首句皇家行宫日渐湮没在夕阳的草丛中,亡国之悲尽在其中。
(4)设问。颈联说到自己年岁已老,国破家亡,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将有谁为新主人,
深切表达了自己家园不再的亡国之痛。
【10 题详解】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提示“读了《卜式传》,觉得卜式对皇上说‘治民’
的道理和课文邹忌讽谏齐威王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联系《卜式传》第三段“非独羊也,
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的意思“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
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可知卜式也是通过类比来说理,用
自己牧羊的方法、心得类比“治民”方法。
(2)考查对联。上联“山河破碎愿舍身”指文天祥。“山河破碎”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诗。全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
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写破碎的山河
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
句中,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下联要结合《卜式传》中“卜式”的事迹“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来对。
结合第二段“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
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分析,朝廷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卜式拿出了二十万给河南
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可用“国家急难”来对“山河破碎”,用“能捐款”来对“愿
舍身”。注意“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
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
【点睛】《金陵驿二首》(其一)参考译文: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
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卜式传》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捐出一半的
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
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
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