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下半年上海教师资格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5 下半年上海教师资格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图 1 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可用于说明的 物弹问题分别是( )。 A、小球 D 的振幅最大,小球 C 的振幅最小,摆长与振幅的关系 B、小球 D 的振幅最小,小球 C 的振幅最大,摆长与振幅的关系 C、小球 B 的振幅最大,共振现象 D、小球 B、D 和 C 的振幅相同,受迫振动规律 【答案】C A、A B、B C、C D、D 【答案】D 3、如图 2 所示,三个小球 a、b、c 分别在距离地面不同的高度危 h1、h2,h3 处同时以相同 的速度向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依次落到水平地面,小 球。落到水平地面 D 点,DE=EF=F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两球落在 D 点的左边 B、b 球落在 D 点,c 球落在 E 点 C、三个小球离地面高度 h1:h2:h3=1:3:5 D、三个小球离地面高度 h1:h2:h3=1:4:9 【答案】D
4、如图 3 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细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竖直插在大而深的水银槽中, 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玻璃细管足够长,管内气柱长 4.0cm,管内 外水银面高度差为 l0.0cm,大气压强为 76 cmHg。现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移动,当管内 外水银面恰好相平时,管内气柱的长度约为( )。 A、2.0 cm B、3.5 cm C、4.0 cm D、4.5 cm 【答案】B 5、如图 4 所示,在以 0 为圆心,半径为 R 的虚线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 强度 8 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B=B0+kt(k 为常数)。在磁场外有一以 O 为圆心,半径为 2R 的半圆 形导线。则该半圆形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 A、A B、B C、C D、D 【答案】C A、36J B、48J C、56J D、60J 【答案】A 7、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 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 5 所示,有一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 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 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 的光斑半径为( )。
A、r B、1.5r C、2r D、2.5r 【答案】C 8、“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 物理规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一项具体课程目标,它属于三维目 标中的哪个维度?(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科学探究 【答案】B 二、计算题 9、质量为 m 的跳水运动员从 10 m 高台跳下,设他离开跳台初速度为 0,在水中所受浮力与 其自身所受重力正好抵消,所受阻力大小为βv2,β为比例系数,不考虑身高,忽略空气阻 力。取重力加速度 g=lO m/s2。 (1)求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率秽,。(6 分) (2)若其入水后竖直下沉,以入水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建立 X 轴,求下沉速率口与下降 深度戈的关系。(14 分) 【答案】 三、案例分析题 10、某教师为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 某同学的做题步骤。题:如图所示。能量为 l 000 eV 的电子流从面积足够大的两极板中央 斜向上进入匀强电场,其初速度秽。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300,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为了使电 子不打到上面的金属板上.则应该在两金属板间至少加多大的电压 U?
问题:(1)指出该同学作业中的错误和可能的出错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10 分) (2)针对出错的原因提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10 分) 【答案】 (1)错误:动能定理式子列错,电场力做功并不是使电子动能变为 0。 (2)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发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可知速度 不能减小到 0。 再请学生思考应该是哪一部分的速度减小到 0 了,学生会想到速度的合成分解知识,得出结 论,应该是竖直速度减小到 0。 最后,引导学生求出初速度、再根据动能定理求解。 11、下面是某老师讲授“向心力”一课的教学片段实录: 老师:同学们,上次课学习了向心加速度,我们知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这 节课我们学习向心力,大家翻看教科书第 20 页,将屏幕上展示的这几页课文读一遍(同时老 师在屏幕展示课文的相关内容如下)。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而沿着 一个圆周运动?那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用手抡一个被绳系着的物体,它能做圆周运动, 是因为绳子的力在拉着它。月球绕地球转动,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在“拉”着它。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一定是物体受到 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同学们大声地朗读着课文……) 老师:好了,同学们知道向心力了吧? 同学们:(大声地回答)知道了! 老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书上的实验,大家先看老师的演示。 (老师拿出一根一端拴着小球的细绳,用手抓着绳的另一端,使小球做圆周运动)
老师:同学们都看见了吧,这就是书上所说的圆锥摆。现在大家看屏幕(图 7 所示)谁能说说 图中小球的圆周运动所受到的向心力。 甲同学:向心力是绳子拉着小球的力。 老师:不对,有谁知道? (没有同学回答) 老师:大家仔细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乙同学:书上说了,向心力是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 老师:对了,大家要认真看书,还有不懂的吗? 甲同学:书上说的,我们刚读过,“用手抡一个被绳系着的物体,它能做圆周运动,是因为 绳子的力在拉着它。”所以向心力是绳子拉着小球的力。 老师:说的不是一回事,你怎么不动脑筋呢?大家看书上的图。(老师将书上的图投影在屏幕 上) 老师:跟着我读书上的这句话。 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钢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重力 ra9 和细线拉力 B 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 F。” 老师:这个合力就是向心力懂了吗? 同学们…… 问题: (1)简述向心力特点,及其大小的表达式。(5 分) (2)指出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之处。(10 分) (3)设计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认识做“圆锥摆”运动的小球所受的向心力。(15 分) 【答案】 (2)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教学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没有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的作用, 在教学行为上的不当之处如下: ①提问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设置任何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而是直接将知识内 容展示给学生,违背了提问的启发性原则。 ②评价行为:在学生产生错误理解的时候,该教师直接打击学生,违背了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当面对学生的回答,该教师只说“对”“错” 而不讲清原因,违背了评价中的反馈性原则.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的思考, 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③教学内容的处理:对于学生较生疏难懂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设置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引
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理论知识,该教师没有设置任何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 知识,是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的失误。 (3)师:同学们,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学这座大厦的砖瓦,因此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我 们需要解决两个概念。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向心加速度。 师:正确,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继续保持;那么,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力和加速度 方向相同,根据这个,谁能告我,物体受到的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呢? 师:0K,非常好。那你能在黑板上画出圆锥摆受到的向心力的方向吗? 生 2:(画图) 师:物体受到的这个向心力是哪来的呢?谁提供的呢? 生 3:是绳的拉力提供的。 师:为什么呢,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 3:从受力分析上来看,物体受到重力和沿绳方向的拉力,重力没有水平方向的分力,这 个向心力一定是绳的拉力的分力。 师:正确,分析得很到位,其他同学有不同观点吗? 生:没有,我们理解了。 四、教学设计题 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 问题: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自感”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自 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自感”一节中关于“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 度的变化”内容如下: 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取 2 只相同的小灯泡,1 个带铁芯的线圈, 1 个滑动变阻器,1 组电池,1 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1) 按图连接器材。 (2) 合上开关,连通电路,调节 R,使小灯泡 1 和小灯泡 2 正常发光时的亮度相同。 (3)打开开关,断开电路时,注意观察小灯泡 1 和小灯泡 2 的亮度变化,想想看,是什么原 因造成了 2 只小灯泡亮度变化的不同?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感应想象、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等知识。 任务: (1)简述自感现象。(4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教 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设计意 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 分) 【答案】 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神奇的小实验,下面请一位同学介绍你看到的实验装置。 学生:有一个光源,一个有缝隙的挡板.后面还有一个光屏。 老师:好的,观察很仔细,下面老师要做实验了(打开光源,发现光屏上出现了条纹)。谁来 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光屏上出现了亮暗相间的条纹,中间最亮,两侧较暗,间距也变小。 老师:非常好,这位同学结合了之前的光的干涉的知识来进行描述。下面继续看我做实验(调 整缝隙宽度),你们看到现象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我发现条纹逐渐消失了。 老师: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刚才衍射条纹的消失是和缝隙 宽度有关的。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光的衍射现象。 13.【参考答案】 (1)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