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2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碳酸饮料
B. 自来水
C. 海水
D. 蒸馏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酸饮料含有水、碳酸、蔗糖、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B:自来水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C:海水含有水和一些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D:蒸馏水只含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综上所述:选择 D。
2.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 0.03%,其
他气体和杂质 0.03%。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B. 镁条
C. 硫粉
D. 铁丝
A. 木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4.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为爆炸品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为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符合题意;
C、图为腐蚀品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善存”片富含维生素、钾和镁等,这里的“钾”和“镁”指的是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A. 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的宏观描述是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详解】食物中的营养素有六大营养素,其中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物质的宏观描述是一切物质都是
由元素组成的,因此说矿物质中含有的钾和镁指的是元素。故选 C。
6. 下列物质不含..金属元素的是
B. HCl
C. MgO
D. Fe3O4
A. Ca(O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氢氧化钙由 Ca、O、H 三种元素组成,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氢元素和氯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四氧化三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气焊
B.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白磷用作烟雾弹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于气焊,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形成降
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白磷用作烟雾弹,利用了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 C。
8. 下列物质不属于...可燃物的是
B. 甲烷
C. 酒精
D. 氧气
A. 氢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氢气、甲烷、酒精都可以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选:D。
9.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读出液体体积
B.
闻气体气味
C.
取固体粉末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 正确。
B: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B 错。
C:取固体粉末时,应略斜的持试管,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C 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则装置
气密性好。D 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 B。
10. 气体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B
【解析】
B.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详解】气体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 B。
11. 下列方法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 观察颜色
C. 滴加澄清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B.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D. 伸入燃着的木条
【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故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
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二者能用澄清石灰水区别,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者可以用燃着的木
条进行区别,故不符合题意。
12. 下列符号表示 2 个氧原子的是
B. O2
C. H2O2
D. 2O
A. 2O2
【答案】D
【解析】
【详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所以 2 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
故选:D。
13. 下列试剂瓶标签中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 价,则硫酸的化学式为 H2SO4,故选项化
学式书写正确;
B、碳酸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 价,则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MgCO3,故选项化学式
书写正确;
C、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则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CaO,故选项化学式书
写正确;
D、氢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 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 价,则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NaOH,故选项化学
式书写不正确。
故选 D。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3Fe + 2O2
点燃
Fe3O4
2MnO
B. H2O2
O2↑+H2↑
C. 2CuO + C=2Cu + CO2↑
D. Na2CO3 + HCl=NaCl + H2O + 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MnO
2H2O+O2↑,故选项
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 + C
高温
2Cu + CO2↑,故选项
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5. 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 28
C. 元素符号是 Ni
【答案】B
【解析】
B.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0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58.69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镍的原子序数为 28,故选项说法正
确;
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28,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镍的元素符号是 Ni,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8.69,故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6.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B. 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 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
D. 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方法正确。
B.电器着火时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引起触电,造成更大的危险,灭火方法不正确。
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方法正确。
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可以隔绝可燃物,灭火方法正确。
故选:B
17.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B. Cl2
C. O2
D. N2
A. 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
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 A。
18. 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将金属易拉罐放入厨余垃圾桶
C. 洗手涂肥皂时关闭水龙头
D. 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硬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较高,加入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
性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故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易拉罐应放入可回收垃圾垃圾桶,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洗手涂肥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来净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9.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红磷的作用是消耗瓶中的氧气
C.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并读数
D.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为了防止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仪器造成的药品损失,在连接好仪器后,装入药品之前,需
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选项 A 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选项
B 正确;
C、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并读数,若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瓶内压强仍较大,进
入的水就会偏小,选项 C 错误;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消耗了
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
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 D 正确;
故选:C。
20. 已知 H2S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 3O2
点燃
2S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体现 H2S 的可燃性
B. H2S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
C. 生成的 SO2 可以直接排入空气
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反应中,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故该反应体现硫化氢的可燃
性,符合题意;
B、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 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酸雨,故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1. 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乙烯可制备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 乙烯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个数比为 1:2
B. 乙醇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28 g 乙烯能与 36 g 水反应生成 64 g 乙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乙烯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个数比为 1:2,正确。
B、由图可知,乙醇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