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重庆合川小升初语文真题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30 分)
选择题。
1. 下面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
A. 恐惧 拨弄 耽搁 晃动
B. 幼稚 觉察 倒霉 彻底
C. 通霄 书籍 唯恐 严峻
D. 残暴 玻璃 过度 倾覆
2. 读句子,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孩在学校门口徘徊.(huái)。
B. 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栖.(xī)息在这里。
C. 他今天干活分.(fēn)外勤快,像换了个人似的。
D. 桃花的花蕊.(ruì)呈黄色,形状细长,顶部有花粉。
3.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节日期间,钓鱼城人头攒动....,二佛寺摩肩接踵....,文峰古街熙熙攘攘....。
B. 毕业考试能考出好成绩,这既是老师的希望..,也是家长的期望..,更是我的愿望..。
C. 面对敌人的引诱,他谢绝..了高官厚禄,拒绝..了登门拜访,推辞..了高档宴请。
D. 小镇的居民爱种花,到了春天,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是花朵簇簇....、五彩缤纷....,真是一个
绚丽多彩....的世界。
朵簇簇...、五彩缤纷....,真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4. 下面诗句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
)
A.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香气满乾坤。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5. 下面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今年春节,大明在隔离观察期间简直是度日如年。
B. 睡莲开了,犹如美丽的少女在池中露出笑脸。
C. 他的心眼儿比针鼻儿还小。
D. 骆驼商队在沙漠里行走了半日,人们渴得嗓子都快冒烟儿了。
6.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
B. 《两小儿辩日》中的“探汤”是指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文中指天气很热。
C. 读名著时,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没有帮助。
D. 《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7. 形近字组词。
酷(
) 候(
) 校(
) 避(
) 锤(
借(
) 侯(
) 绞(
) 僻(
) 垂(
)
)
8. 词语填空。
①万(
)更新
②不可思(
)
③(
)见惯
④(
)知非福
⑤翻箱(
)柜
⑥见微(
)
9. 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星期天上午,第十二车间里的汤姆修好了破旧的机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开了这家火锅店后,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增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网课时,难道我们就可以开小差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相关提示填空。
(1)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
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____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刚每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关心他的父母。他的朋友劝说他要及时尽孝,会对他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与感悟(35 分)
看图,按要求作答。
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能在一定程度上
但佩戴时会有憋气感
预防呼吸道感染
包括 N95、KN95、DS2、
FFP2 等
11. 这幅图片介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市面上口罩种类繁多,上图介绍了这些口罩:纸口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大于等于 95%的口罩。
13. 单选题:“非首选项”是指(
)
A. 不能选择的口罩种类。
B. 不属于首先选择的口罩种类。
C. 非常好的、应首先选择的口罩种类。
D. 不是首创的口罩种类。
14. 图中推荐我们使用的口罩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至理名言”铸家风
吴建
①我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虽不识字,但她许多朴素的做人道理,
一直影响着我,渗透在我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
②我上小学时,因为贪玩,没少挨父亲的训斥,而母亲则对我宽容些,每天清晨,母亲
要送我到村口,一直望着我走到学校大门,她才折回身;傍晚,母亲也总是站在路口等我回
家。晚上,发黄的煤油灯下,母亲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看着我做作业。每每我有懈怠的时
候,母亲总是用“树不盘不成材,人不学不成器”“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读书各人好”等
她不知从哪儿学来的“至理名言”来教导我。
③上初二时,我因和外校几个学生打架,被班主任教训了一顿,我一气之下不想去上学
了,跑回了家。“不争气的东西!”对我从来都没高声的母亲,那天竟狠狠地打了我一耳光,
勒令我跟她回学校。可学校为严肃校纪,拒绝接收。从未在任何人面前委曲求全的母亲,居
然跪在校长面前,用近乎哀求的口吻恳请学校接纳我,还代替我向校长保证一定改过自新、
绝不再犯,母亲的倔强和泪水终于感动了校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母亲后来
又用她唯一知道的这句读书名言苦口婆心地开导我。如果不是母亲的执着,也许长大后的我
现在也和她一样在土里刨食呢。
④“穿不穷,吃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这是她告诫子女勤俭持家的常用语。我的童
年时代生活比较困难,但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日子尚能过得去。有一次,母亲煮了一锅薄
粥,外加黑面馒头,我嫌馒头粗糙,扔在地上。母亲默默地捡起来,掸去灰尘,大口大口地
吃了下去。“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这粮食是怎么来的吗?我和
你爹天天在田里劳动,不管夏天多热冬天多冷,不耕作,从哪儿来米面。一粒米,千滴汗,
粒粒粮食汗珠换啊。”上课时老帅讲《锄禾》,我似懂非懂,现在听了母亲这一席话,我才真
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
⑤如今,当我遭受困厄遇上坎坷不平时,母亲说的“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这朴实的话语就给我信心和勇气;当我取得小成功而骄傲时,耳边就响起母亲“火要空心,
人要虚心”的警告。母亲虽没有明确给我讲过什么家风,但她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家风。
15. 根据提示在文中找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
(2)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
16. 本文写了“我”成长中的哪些事例来体现母亲用“至理名言”铸家风?补充小标题。
(小学贪玩)一一(
)一一(
)
17. 母亲教育“我”时,引用了大量的“至理名言”,根据相关提示作答。
联系短文内容,想想这些名言分别让“我”明白了什么,简要写在括号里。
“树不盘不成材,人不学不成器。”——(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要懂道理、知礼仪)
“穿不穷,吃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
“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
“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
18. 母亲教育“我”时引用这些“至理名言”有什么好处?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母亲为了显示自已很有文化。
B. 母亲为了让“我”学习并能运用它们。
C. 母亲引用“至理名言”,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D. 母亲 为了让“我”记住这些“至理名言”。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有一次,母亲煮了一锅薄粥,外加黑面馒头,我嫌馒头粗糙,扔在地上。母亲默默地捡
起来,掸去灰尘,大口大口地吃了下去。“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知
道这粮食是怎么来的吗?我和你爹天天在田里劳动,不管夏天多热冬天多冷,不耕作,从哪
儿来米面。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啊。”
19. “我”把馒头扔在地上后,母亲有什么反应?分别用“ ”和“ ”标画出描写母亲动
作、语言的句子。
20. 你从母亲这些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关于“家风”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好的家风就是长辈的言传身教。
B. 家风是用于约束和规范所有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
C. 家风是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D. 家风只是用来教育孩子的行为准则,大人不必遵守。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与展示(35 分)
22. 2020 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席卷全国,让我们过了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春节:
不能随意出行、出行要戴口罩、亲戚朋友间聚会少了“家庭厨师”多了、村里广播或街道宣
传车天天普及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知识、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奔赴武汉,战斗在抗疫最前
线……
请你以“不一样的春节”为题写一篇习作,用一两个事例来体现今年的春节与往年有什么不
一样。
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注意书写美观,整齐。不
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