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新疆吐鲁番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新疆吐鲁番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四组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勾勒.(lèi) 小丘.(qiū) 孕育.(yù) 鏖.(lù)战 B. 磅礴.(bó) 诞.生(dàn) 旗帜.(zhì) 俨.(yán)然 C. 土壤.(rǎng) 摇曳.(yì) 瘦削.(xiāo) 蜷.缩(quán) D. 祭奠.(diàn) 废墟.(xū) 铁轨.(guǐ) 咆.(páo)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要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 多练、多积累。 A.“勾勒”的“勒”读音错误,应读作:lè;“鏖战”的“鏖”读音错误,应读作:áo。 B.“俨然”的“俨然”读音错误,应读作:yǎn。 C.“摇曳”的“曳”读音错误,应读作:yè;“瘦削”的“削”读音错误,应读作:xuē。 D.加点字读音均正确。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日寇 斗蓬 念念有词 别出心栽 B. 抵御 陆续 悬崖峭壁 自作自受 C. 洒脱 瀑布 威风凛凛 技高一筹 D. 萍藻 枯竭 一望无际 暴露无遗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易错字字形的掌握,要求我们注意识记与积累。 A.斗蓬——斗篷;别出心栽——别出心裁 B.书写均正确
C.书写均正确 D.书写均正确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拊.掌大笑(表示动作,拍) C. 硕大无朋.(朋友) B. 六月六,看谷秀.(优异) D. 饱.经风霜(肚子不饿)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可以结合句子或词语的含义,理解、辨析加点字解释是否正确。 A.“拊掌大笑”意思是: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拊:表示动作,拍。该选项中加点字解 释正确。 B.“六月六,看谷秀”意思 是:农历六月初六观看庄稼抽穗开花。秀:植物吐穗开花,多 指庄稼。该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 C.“硕大无朋”意思是: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朋:比。该选项中加点字 解释错误。 D.“饱经风霜”意思是: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饱:充分。该选项中 加点字解释错误。 4. 下列词语搭配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观演出 发现问题 B. 揭示规律 增强友谊 C. 掩护群众 保卫公物 D. 检阅部队 培养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 A.“参观”指实地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参观”与“演出”搭配 不当,故“参观演出”改为“参观工厂”。 B.“增强”指增进、加强,指增加效能和强度。“增强”与“友谊”搭配不当,故“增强友 谊”改为“增强信心”。 C.“保卫”指保护使不受侵犯。“保卫”与“公物”搭配不当,故将“保卫公物”改为“保
护公物”。 D.正确 5. 下列词语中,与戏曲完全无关的一项是( ) A. 亮相 唱白脸 字正腔圆 B. 捧场 跑龙套 科班出身 C. 美声 男高音 精雕细琢 D. 行头 对台戏 有板有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A.“亮相”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 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这就称 其为“亮相”。 “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 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跟“唱红脸”相对)。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B.“捧场”原指特意到剧场去赞赏戏曲演员表演,今泛指特意到场对别人的某种活动表示 支持,或对别人的某种活动说赞扬的话。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 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班出身的人越 来越多。 C.“美声”优美的歌唱,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 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因之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 “男高音”指声乐曲中女高音、女低音与男低音之间的一个声部。 “精雕细琢”直译是指对玉器详细地进行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 D.“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把、衣服、靴子等。 “对台戏”旧时两个戏班子,为争夺观众压倒对方,在同一场合、同一时间演出同一出戏。 现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以反 对或搞垮对方。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他说起话来有板有眼,办起事来头 头是道。
6. 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春景的诗句是( ) A.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 春。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 项:本句出自唐代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意思是千里江 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 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描写的是春景,故该项正确; B 项:本句出自宋代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谁都可以 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描写的是春景,故 该项正确; C 项:本句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 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描写的是冬景,故该 项不正确; D 项:本句出自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描写的是春景,故该项正确。 7. 下列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问题的一项是( ) A. 项羽大喝一声,好似把眼前的山也震得晃动起来。(夸张) B.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用) C.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拟人) D.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反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解答此题时,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 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这是夸张句,“能把山也震得晃动起来”属于夸张。 B.这是引用的修辞手法,“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 C.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大红花和斑红花倒映在河水中的影子很美,把河水也 映红了。是错误的。 D.这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四周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B. 我仿佛记得好像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C.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D. 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个美丽的季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作答时要先判断所给句子的病句类型,再根据修改病句的方法进行修改。常见病句类型包括: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分类不当、重复啰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不合事理、 指代不明、含糊不清、标点用错、比喻不当、关联词语不当。修改病句的方法是增、删、调、 换。 A.该句子没有语病。 B.该句子重复啰嗦,句中“仿佛”与“好像”意思重复,可任意删去一个。 C.该句子搭配不当,“端正”与“方法”搭配不当,可将“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修 改为“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改变了学习方法” D.该句子语序颠倒,可将“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 9. 按要求写词句。 (1)写出两个与艺术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古人表现爱国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轻扣诗歌的大门,我看到了“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的田园风光,领略
到了“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月夜景色”,感受到了“儿童相见不相识, ______________”的悲伤无奈。 【答案】 ①. 阳春白雪 ②. 余音绕梁 ③. 地球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④.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⑤. 两山排闼送青来 ⑥. 野旷天低树 ⑦. 笑 问客从何处来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成语填空。 认真审题可知,题中要求写出两个与艺术有关的成语。这类成语较多,如:颜筋柳骨、高山 流水、诗中有画等。 (2)本题考查写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具有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简明易懂的特点。 认真审题可知,本题要求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如:环境联系你我他,清洁保护靠大 家;人人爱环保,未来无限好等。本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3)本题考查诗句积累,要求我们注意识记与积累。 认真审题可知,本题要求写出古人表现爱国之情的诗句,这类诗句较多,如:出自唐代王昌 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题答案不唯一, 符合要求即可。 (4)本题考查诗句填空,要求我们注意识记与积累。 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第一个横线上应填写“两山排闼送青来”。诗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 湖阴先生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 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原诗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二个横线上应填写“野旷天低树”。诗句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两句诗的意 思是: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原诗是: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三个横线上应填写“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 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 里来的呀?原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 童年,是一首清新的歌。 。童年,是一副纯蓝的画。 。 横线上应依次填入( )和( )。 A. 我用岁月的相机,把时间定格为一句句诗 ,在心头涌流 B. 我用稚嫩的双手,把日子谱成一串串音符 ,在指尖跳跃 C. 我用动人的笔墨,把时光汇成一个个故事 ,在心田荡漾 D. 我用清澈的眼神,把岁月绘出绚丽的色彩在心间流淌 【答案】BC 【解析】 【详解】略 11.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意味深长的话语 意味深长地对视 意味深长的道理 一望无际的西瓜地 一望无际的田野 一望无际的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天来了,我来到初春的一望无际的田野。不必说树上的嫩芽,田里的冬水,水波 粼粼的鱼塘;也不必说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芳香的野花;单是那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也 都使我心旷神怡了。 【解析】 【详解】略 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2.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丧父后,外祖母的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他的心。 ( ) 13.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战争与和平》。( 14. 根据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 15.《狼牙山五壮士》《少年闰土》《白雪公主》都是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的。( ) ) 【答案】12. √ 13. × 14. √ 15. √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能力。
根据四单元的读书吧的相关句子“外祖母的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阿廖沙的心”可 知这句话是正确的。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可知该题错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理解能力。 根据 21 课的资料袋中的“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 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可知,本题正确。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描写了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 转移,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毅然决定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 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继续痛击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性。课文表现了五 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 国的精神。 《少年闰土》通过作者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的、聪明能干的农村少 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而又短暂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白雪公主》的主要内容:白雪公主从出生开始就十分美丽,魔镜告诉白雪公主的继母,白 雪公主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的继母就决定要害死白雪公主,于是几次 三番设计害死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在七个小矮人的帮助之下,躲过了继母-次又一次的陷害; 最后继母自食其果,摔死在山崖之下,而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阅读回答问题。 16. 可以看出这是公交车的站牌,首发站是_________,末车的时间是_________。 17.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