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2021 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卷共 6 页,25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限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 3.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指定位置填涂,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答。 4.字体工整,笔迹清晰。考生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请勿折叠答题卡。 潺.潺(chán) 争讼.(sòng) 缄.默(jiān)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7 题每小题 3 分,第 8 题 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孕.育(yùn)农谚.(yàn) 行.辈(háng) B.屹.立(yì)糜.子(mí)脑畔.(pàn)羁绊.(bàn) C.冗.杂(yǒng)闭塞.(sè) D.沼.泽(zhǎ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腐蚀稀疏雕零慧星 B.追朔陨石潦原锵然 C.振撼踊跃偏避家眷 D.皎洁严峻褪色翩然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龟.裂(jūn)砂砾.(lì)山麓.(lán) ) 清明是追思过往的,也是希冀未来的遥望。从寄托哀思到走向新生,我们不只有肝肠寸断的悲伤,坚 韧不拔的意志。武汉的樱花开了,湖北的城市陆续“解封”,全国各地工厂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大街小 巷再次着令人怀念的“烟火气”……这些看似日常的生活细节,正在一点一点重新“”。这是一群人用莫 大的牺牲换来的,我们必须学会珍惜。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A.回眸也有充满载入 B.回顾更有氤氲开启 C.回顾更有充满开启 D.回眸更有氤氲载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五堰街头万人空巷,无比热闹,行人摩肩接踵....。 B.我妈妈说话真啰嗦,总喜欢把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说几次,生怕我没有听清楚。 C.他的身体似乎出了点状况,只要略略用点气力,就会目眩神迷....。 D.体育老师帮我们调整的队列,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站在了最合适的地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6 月 13 日,十堰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展览活动正式启动,旨在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 目的。 B.十堰郧西是牛郎织女的故乡,是七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该县通过举办“七夕文化节”极大提 升了十堰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C.十堰旅游资源丰富,位于茅箭区的秦巴生态植物园正是繁花似锦的时节,为避免新冠病毒不再扩散传播, 园区采取了限制每日游览人次的措施,从而确保市民游园期间的安全。 D.武当山紫霄宫是保存较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虽然是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艺术风格也协调统一, 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6.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看完就忘,怎么办?有人沮丧地问。在这一遍遍的重复中,知识会渗入你的血脉,重组你的文 化基因。所谓的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意思。 ①而重读不是简单的重复,你带着新阅历、新思维,重读又成了初读。 ②如果这本书足够重要,你就会不停地看。
③从某种程度上说,遗忘是学习之友,正因为有遗忘,才有重读。 ④一些重要的书,从年轻时开始,我看了十多遍,仍然把它们放在手边,以备随时重读与检索,而且每 次看都会有新的收获,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⑤没事儿,我看完也会忘,每个人都会忘。 C.⑤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⑤③ A.⑤④②①③ B.⑤②④③① 7.下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浓缩着我国古代先人智慧,它反映季节的变化,用以指导着农事活动。其中,“清明”是唯 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清明时节有踏青春游、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大量民歌,形式和内容也体现出民歌的风致:内容单纯,常以 重章叠句营造氛围,抒发质朴浓烈的情感,如《关雎》《蒹葭》都有此特点。C.《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 集《彷徨》,通过对可爱的故乡与黑暗的社会的对比,表达自己对光明前景的向往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关系 的追求。 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 8.古诗词默写填。(5 分) (1)微君之故,?(《式微》) (2),悠悠我思。(《子衿》) (3)气蒸云梦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4)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句道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成为千古名句。 (5)《蒹葭》中用“,”起兴,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意。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6 分,10、13 题各 2 分,其余每小题 3 分) 上坡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 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 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 1000 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 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 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 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 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 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 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 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 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 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 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 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
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 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 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謝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 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文/王广军,摘自《润•文摘》) 9.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仿照示例,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3 分) 替父拉煤→()→()→() 10.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2 分) 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1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3 分) 12. 如果要给本文加一个结尾,你加的结尾会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用 50 字以内的文字写出来。)(2 分) 13.下面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第②段中,他“心里感到一阵刺痛”,是为父亲的辛劳感到心痛。 B.通读全文,可以知道,第⑨段中写他拉车非常吃力,一是因为煤车重,又是上坡,自然吃力,二是老 师根本没有帮他推车。 C.全文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其中,老师的语言言简意深,有力突显老师这 个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 D.文中的老师善解人意、有责任心、关爱学生,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策略的老师,也可以说是他生命中的 “贵人”。 14. 生活中,你也曾得到他人的帮助和鼓励,请写出你的一次经历。(不重复文中内容,至少使用两种描 写方法)(3 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 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 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 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 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 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 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 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 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 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 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 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
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 形容了。 ⑥2010 年 4 月 21 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 100 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 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 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 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 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 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 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 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 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 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 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 5.5 千克。它能直接在其 上方的空中投射出 3D 影像,影像最高可达 2.5 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 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 何 3D 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 很酷呢? 15. 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处? 16.第⑦段中画线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17.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在电影院戴 3D 眼镜观看的 3D 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技术投影仪放映的。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D.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18.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水尤.清冽(尤:格外) B.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可以) B.日光下澈.(澈:穿透) D.为坻.,为屿(坻:水中高地)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3 分) 2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 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面 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 蜿蜒。 2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几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产生这样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 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分) 2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君子想象和淑女相处、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 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参差”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 象。 D.全诗感情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4.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做简要赏析。(2 分) 四.写作题(50 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 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 《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最美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 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 650 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3.D 4.C 5.B 6.B 2.D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7 题各 3 分,第 8 题 5 分) 1. A 7.C 8. (1)胡为乎中露(2)青青子佩(3)波撼岳阳城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16 分)9.(3 分)【拉煤遇坡(阻)】→【得到帮助(老师助推)】→【克难(自己)上坡】(前 面的答案更佳,因为它们都共同强调“他”这个主体)(每空 1 分,意思正确,数字不超皆可) 10.(2 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内心的极度不自在和难堪(1 分)。 11.(3 分)表层含义:他拉车上坡(1 分);深层含义: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只要相信自己,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2 分)。 12.(2 分)示例:不久,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以后的日子里,他铭记着老师的话,一步步走向 成功。)(2 分,内容合理即可) 13.(3 分) C 14.(3 分)答案略。运用 2 种描写方法,内容合理,字数在 75 字以内。如,在一次考试中,我失利了。老 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次失败算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听了老师的话, 我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15.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息技术。 16.不能删去。“目前”表“时间限制”,如果删去就成了“在任何时候全息摄影术在产品展览、发布会、 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17.C 18.举例子。列举了我国发行的邮折上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全息立体照片的事例,真是具体地说明了全息照片 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进而说明了全息技术越来越成熟,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9. C
20.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浮。 21.D 22.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1 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失意、落寞,二是小石潭凄清寂静环境的触发。(2 分) 23.B 24.“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主人公,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主人公内 心状态的不平静。这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追求心上人却求而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四、作文(50 分) 25.中考作文评卷说明及标准解读 类别 一类 分数 评分标准 45—50 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语言生动得体,简洁流畅;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二类 40—44 分 三类 35—39 分 四类 30—34 分 五类 29 分以下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语言较生动得体,语句通顺; 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有一定详略。 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真情实感;语言较得体,语句 较通顺;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不够得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较具体,缺少真情实感;语言较得体,语句较 通顺;结构不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内容不具体,没有真情实感;语言不得体,语句不通顺;条理不 清楚,结构不完整。 补充说明: (1)符合出题意图,达到基本字数标准,建议作文起评分在 36 分。评分时不求全责备,要充分考虑考场 作文的实际情况,允许有瑕疵。要确保 20%的学生作文分进入一类标准,确保 5‰的学生作文能拿满分。 (2)对下列情形要酌情加分:①有独立思考,立意新颖、深刻;②符合生活的真实,展示考生的阅读积累; ③表达有创意、有个性;④结构严谨、精巧;⑤书写工整美观。 (3)对下列情形要酌情扣分:①思想不健康,主题偏激;②情感虚假,无病呻吟;③语言不规范、低俗, 使用外语表达等;④卷面脏、乱、差。 (4)几种特殊情况的评分:①严重抄袭直接归入五类文;②缺少标题的扣 2 分;③未完成全篇,350 字以 上,每少 50 字扣 3 分;④350 字以下直接列入五类文。 评卷说明: 符合出题意图,达到基本字数标准,请以 36 分为起评分,根据作文实际上下浮动。对于确实不能达及格线 或低分数的不勉强送分。 满分 50 分。 一类卷 45—49 分,基准分 47 分。 二类卷 40—44 分,基准分 42 分。 三类卷 35—39 分,基准分 37 分。 四类卷 30—34 分,基准分 32 分。 (1)内容、结构、语言三项具备同类条件,可得该类卷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下限的, 可得该类卷中等分即基准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
(2)对下列情形要酌情加分:①有独立的思考、立意深刻新颖;②符合生活的真实,展示考生的阅读积累; ③表达有个性、有创意;④结构严谨、精巧;⑤书写工整美观,在相应等次基准分上加 2-3 分。 (3)对下列情形要酌情扣分:①思想不健康,主题偏激;②作文中出现低俗的、不规范的语言、生造词语 以及过多使用外语表达等情况。③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4)几种特殊情况的评分: ①严重抄袭直接归入五类文(大部分抄袭 60%—80%可定位 20—25,完全抄袭即抄袭达全卷 80%以上则不超 过 15 分,抄袭定位是:与原作品对照,语言一致或 80%一致; ②缺少标题的扣 2 分; ③字数:350 字以上,先看作文是否成篇,若成篇则按标准给分后,再按每少 50 字扣 3 分的标准扣分;若 不成篇,分数在 30 分左右。 ④350 字以下直接列入五类文(400 字、300 字、200 字、100 字以内的分数分别为 25 分、20 分、15 分、10 分)。 ⑤跑题作文不超过 30 分,语言好的可给 30—35 分。 ⑥每 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到 3 分为止。 1.评阅每份试卷时,首先确定等次,然后根据所评等次的基准分,上下浮动。 2.满分作文比例不少于全部作文的 3‰,45—49 分作文应该占全部作文的 20%以上,40—44 分作文应该占 全部作文的 25%以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