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淮安淮安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
1. 70 米 (
6 平方米 (
)分米
9000 千克 (
)平方分米
2 时 20 分 (
)吨
)分
【答案】
①. 700
②. 9
③. 600
④. 140
【解析】
【分析】(1)1 米=10 分米,据此把 70 米换算成分米作单位;
(2)1000 千克=1 吨,据此把 9000 千克换算成吨作单位;
(3)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据此把 6 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作单位;
(4)1 时=60 分,据此把 2 时 20 分换算成分作单位。
【详解】70 米=700 分米;
9000 千克=9 吨;
6 平方米=600 平方分米;
2 时 20 分=140 分。
【点睛】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
住单位间的进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2. 学校操场环形跑道一圈是 200 米,小军跑(
)圈是 1000 米,跑(
)圈
是 2 千米。
【答案】
①. 5##五
②. 10##十
【解析】
【分析】200×5=1000,1000 米里面有 5 个 200 米,则小军跑 5 圈是 1000 米;
2 千米=2000 米,2000 米里面有 2 个 1000 米,则跑 2×5=10(圈)是 2 千米。
【详解】由分析得:
学校操场环形跑道一圈是 200 米,小军跑 5 圈是 1000 米,跑 10 圈是 2 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 1 千米=1000 米的掌握与运用。
,是
米,用小数表示可以写成(
)米,读作(
)
;0.7;零点七
3. 7 分米是 1 米的
米。
【答案】
【解析】
7
10
;
7
10
【分析】将 1 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其中的 7 份占总数的
7
10
,再将分数改写成
小数,根据小数的读法读出这个小数即可。
【详解】分米是 1 米的
7
10
,是
7
10
,用小数表示可以写成 0.7 米,读作零点七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读法。
4. 一列火车的开车时间是 18:20。如果开车前 5 分钟停止检票,那么要赶上这列火车,最
迟应在下午(
)时(
)分到达车站的检票口。
【答案】
【解析】
①. 6
②. 15
【分析】从 18:20 开始向前推 5 分钟,即就是 18:15;24 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加
上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数大于 12 的要减去 12 时,再根据
此种方法把 18:15 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详解】18 时 20 分-5 分钟=18 时 15 分;
18 时 15 分=下午 6 时 15 分。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根据时间点和时间段来推算具体的时间,要注意此题的计时法采用的
是普通计时法。
5. 2022 年二月有(
)天,全年有(
)天,全年共有(
)个星期
零(
)天。
【答案】
①. 28
②. 365
③. 52
④. 1
【解析】
【分析】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根据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能被 4 整除是闰年,不能被
4 整除是平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进而解答即可。
【详解】2022÷4=505……2,所以 2022 年是平年,2 月有 28 天,一年有 365 天;
365÷7=52(个)……1(天),所以 2022 年有 52 个星期零 1 天。
【点睛】熟练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在 里填合适的小数。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由图中的数轴可知,数轴中从“0”向右每一大格代表的数值单位是 1,每一大格
被平均分成 10 份,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每一份是 0.1,由此数出即可。
【详解】
【点睛】根据小数的意义得出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单位是多少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7.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红的身高是 1(
)30(
),体重 25(
)。
一枚邮票的长是 3(
),宽是 2(
),周长是 10(
),面积是 6
(
)。
【答案】
①. 米##m
②. 厘米##cm
③. 千克##kg
④. 厘米##cm
⑤. 厘
米##cm
⑥. 厘米##cm
⑦. 平方厘米##cm2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小红的身高,数据是 1 和
30,则单位是 1 米 30 厘米;计量小红的体重,数据是 25,则单位是千克;计量一枚邮票的
长和宽,数据是 3 和 2,单位是厘米;则周长是 10 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小红的身高是 1 米 30 厘米,体重 25 千克。
一枚邮票的长是 3 厘米,宽是 2 厘米,周长是 10 厘米,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8. 把“200-180=20,20×12=240”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答案】(200-180)×12=240
【解析】
【详解】略
9. 在一张长 5 分米,宽 3 分米的长方形铁皮中,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铁皮的面积
是(
)平方分米。
【答案】6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剩
下的还是一个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5-3)×3
=2×3
=6(平方分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求出剩下部分的长和宽。
10. 小英比妈妈小 27 岁,妈妈今年的岁数正好是小英的 4 倍。妈妈今年(
)岁。
【答案】36
【解析】
【分析】小英比妈妈小 27 岁,妈妈的岁数正好是小英的 4 倍,则妈妈比小英大 4-1=3 倍,
用年龄差除以倍数差就是小英的年龄,进而求出妈妈的年龄。
【详解】27÷(4-1)
=27÷3
=9(岁)
9+27=36(岁)
【点睛】解决本题根据差倍公式进行求解: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二、选择。(将正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1. 30 7 得 21 个十, 30 70 得 21 个(
B. 十
A. 一
)。
C. 百
【答案】C
【解析】
【分析】30×7=210,210 即 21 个十;30×70=2100,2100 即 21 个百。
【详解】由分析得:
30 7 得 21 个十, 30 70 得 21 个百。
故答案为:C
【点睛】整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 0。
12. 与100 32 18
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100
32 18
100
B.
A.
)。
32 18
C.
100
32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据此解答。
【详解】与100 32 18
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100
32 18
。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还可以根据整数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进一步解答。
13. 三(1)班 43 名同学去动物园游玩,动物园每张门票 24 元。小芳用竖式计算购买门票
一共用多少钱,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表示(
)。
A. 4 张门票 96 元
B. 40 张门票 96 元
C. 40 张门票 960 元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竖式可知,箭头所指的数是 24 与 40 的乘积,表示 40 张门票需要的钱,据此
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表示 40 张门票需要 960 元。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100 年有 366 天
B. 11 月 31 日是小红的生日
C. 每年的下半年都有 184 天
D. 2000 年和 1900 年都是闰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即可解答。
【详解】A.2100÷400=5……100,2100 年是平年,有 365 天,原说法错误。
B.11 月是小月,只有 30 天,没有 31 日,原说法错误。
C.31+31+30+31+30+31=184(天),所以每年的下半年都有 184 天,原说法正确。
D.2000÷400=5,1900÷400=4……300,2000 年是闰年,1900 年是平年,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
15. 小芳用 2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测量自己课桌的面积(如下图),小芳的课桌的面积是
(
)平方分米。
A. 14 平方分米
B. 28 平方分米
C. 56 平方分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意可知:课桌长边上可以并排放 7 个正方形,宽边上可以并排放 4 个正方形,
用 7×4 计算出多少个正方形可以铺满课桌,再乘以每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小芳课桌的面
积。
【详解】7×4×2
=28×2
=56(平方分米)
答:小芳的课桌的面积是 56 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拼接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解答此题要先求出多少个 2 平方分米
的正方形可以铺满课桌,再计算课桌面积。
三、计算。
16. 直接写得数。
50 80
29 10
4 1.6
5 24
20 30
1 0.7
80 5
7.5 1.8
11
6
5
9
2
9
【答案】4000;120;600;0.3;290;
5.6;16;9.3;
5
6
;
7
9
【解析】
【详解】略
17. 用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
2.8 0.6
75 80
【答案】3.4;4.6;1140;
*35 26
9.3 4.7
60 19
6000;910
【解析】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计算;整
数乘法法则: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
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乘法验算可以将两个因数的位置交
换相乘即可验算。
【详解】2.8+0.6=3.4
9.3-4.7=4.6
60×19=1140
2
.
0
.
3
.
8
6
4
9
.
4
.
4
.
3
7
6
6 0
× 1 9
5 4
6
1 1 4 0
75×80=6000
35×26=910
7 5
×
×
8 0
6 0 0 0
×
验算
3 5
2 6
2 1 0
7 0
9 1 0
2 6
3 5
1 3 0
7 8
9 1 0
18. 计算下面各题。
122 22 5
【答案】12;1602;161
【解析】
18
537 448
708 258
6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3)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122 22 5
=122-110
=12
18
537 448
=18×89
=1602
708 258
6
=966÷6
=161
四、操作题。
19. 涂色表示每个图下面的数。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
3
4
表示把这些小正方体平均分成 4 份,把其中的 3 份涂上颜色即可;
1.6 表示把左边的正方形涂满,再把右边的正方形平均分成 10 份,把其中的 6 份涂上颜色。
【详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意义及分数意义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0.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先画一个长 5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再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
方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 1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