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徐州泉山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我会填。(每空 1 分,共 28 分)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辆大型运货车的长度有 12(
),能装 25(
)重的货物;它的一个轮
胎有 80(
)高,重达 50(
);这辆货车每小时能行驶 60(
)。
【答案】
①. 米##m
②. 吨##t
③. 厘米##cm
④. 千克##kg
⑤. 千米
##km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以及所学单位知识进行解答,大型货车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且
大型货车载重量是很大的,用吨合适,大型货车的一个轮胎也是非常的大,轮胎的高度用厘
米作单位合适,轮胎因为非常重,选择千克作重量单位,货车载重量很大,一般速度也不是
非常非常的快,这里行驶速度的数字是 60,选择千米作单位合适。
【详解】一辆大型运货车的长度有 12 米,能装 25 吨重的货物;它的一个轮胎有 80 厘米高,
重达 50 千克;这辆货车每小时能行驶 60 千米。
【点睛】考查学生对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重量单位大小的理解。
2. 第一行摆△△△,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的
(
)倍。
【答案】5
【解析】
【分析】数一数图形的个数,△有 3 个,□有 15 个,要求□的个数是△的几倍,用□的个
数除以△的个数即可。
【详解】15÷3=5
【点睛】先数出图形的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3. 比 43 多 24 的数是(
),比 90 少 65 的数是(
)。
【答案】
①. 67
②. 25
【解析】
【分析】(1)根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根据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可。
【详解】43+24=67
90-65=2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及应用。
4. 1 分 35 秒=(
)秒
20 分米=(
)米
140 秒=(
)分(
)秒
1 吨-300 千克=(
)千克
【答案】
①. 95
②. 2
③. 2
④. 20
⑤. 700
【解析】
【分析】(1)1 分=60 秒,用 60 秒加上 35 秒,据此解答;
(2)1 米=10 分米,把 20 分米换算成米作单位即可;
(3)1 分=60 秒,60 秒+60 秒=120 秒,120 秒+20 秒=140 秒,据此解答;
(4)1 吨=1000 千克,用 1000 千克减去 300 千克,据此解答。
【详解】(1)1 分=60 秒,60 秒+35 秒=95 秒,则 1 分 35 秒=95 秒;
(2)20 分米=2 米;
(3)140 秒=60 秒+60 秒+20 秒,则 140 秒=2 分 20 秒;
(4)1 吨=1000 千克,1000 千克-300 千克=700 千克,则 1 吨-300 千克=700 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在括号里填上“>”“<”或“=”。
400 千克+600 克(
)1000 千克
64×5(
)65×4
6
6
(
)
5
6
【答案】
【解析】
①. <
②. >
③. >
【分析】(1)400 千克+600 千克=1000 千克,比较 600 千克与 600 克的大小即可;
(2)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 64×5、65×4 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3)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较大的分数就大。
【详解】(1)600 克<600 千克,400 千克+600 克<400 千克+600 千克,400 千克+600
千克=1000 千克,故 400 千克+600 克<1000 千克;
(2)64×5=320,65×4=260,320>260,则 64×5>65×4;
(3)
6
6
>
5
6
。
【点睛】此题考查了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还考查了分数大小比较
方法的运用。
6.
3
7
是 3 个(
)。1 里面有(
)个
1
8
。
1
7
②. 8
【答案】
①.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7 份,其中 1 份是
1
7
,3 份是
3
7
。将一
个整体平均分成 8 份,其中 1 份是
1
8
,8 份是
8
8
,也就是 1。
【详解】
3
7
是 3 个
1
7
。1 里面有 8 个
1
8
。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
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7.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
),差是(
)。
【答案】
①. 1009
②. 989
【解析】
【详解】略
8. G7228 从芜湖开往南京南计划上午 8:12 到达。由于天气原因晚点 6 分钟,列车实际到
达时间为(
)。此列动车是在上午 7:30 开出的,途中共用时(
)分。
【答案】
①. 8:18
②. 48
【解析】
【分析】用原计划到达的时间加上晚点的时间,求出实际到达的时间。用实际到达的时间减
去开出的时间,求出途中用时。
【详解】8 时 12 分+6 分=8 时 18 分
8 时 18 分-7 时 30 分=48(分)
则列车实际到达时间为 8:18。途中共用时 48 分。
【点睛】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熟记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经
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9. 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个角,剪去的阴影部分是一个长 5 厘米,宽 2 厘米的
长方形,原来长方形纸的长是(
)厘米。
【答案】7
【解析】
【分析】长方形折起一个角,折起的部分为正方形,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边长为 5 厘米。阴
影部分的长为 5 厘米,宽为 2 厘米,即可求出。
【详解】5+2=7(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长都相等。
10. 某人身份证号码是 421xxx197802175136,由这个号码可以知道这个人是(
)
年(
)月(
)日出生的,性别是(
)。
【答案】
①. 1978
②. 2
③. 17
④. 男##男性
【解析】
【分析】身份证号码由 18 个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第 3、4 位表
示所在的市,第 5、6 位表示所在的县或区,第 7—14 位表示出生年、月、日,第 15、16
位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第 17 位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第 18 位是校验码。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某人身份证号码是 421xxx197802175136,由这个号码可以知道这个人是 1978 年 2
月 17 日出生的,性别是男。
【点睛】明确身份证号码各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 社团选课时,301 班同学可选足球、篮球两类课,每人至少选一类,选足球的有 35 人,
选篮球的有 24 人,两种都选的有 8 人,301 班共(
)人。
【答案】51
【解析】
【分析】选足球的人数加上选篮球的人数再减去两种都选的人数,求出 301 班共有多少人。
【详解】35+24-8
=59-8
=51(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集合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我会判。(每题 2 分,共 10 分)
12. 钟面上,当分针从“2”走到“3”时,秒针正好走 1 圈。(
)
【答案】×
【解析】
【分析】钟面上,分针从“2”走到“3”的时间,经过的时间是 5 分钟,秒针需要转 5 圈,
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分针从“2”走到“3”的时间,秒针需要转 5 圈。
故答案为:×
【点睛】分针走一个小格,经过的时间是 1 分钟,走一个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5 分钟。
13. 一个正方形分成 5 份,每份是它的
1
5
。(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它的
1
5
,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由分析可知: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它的
1
5
故答案为:×
,原题中没有强调平均分,故原说法错误。
【点睛】该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注意一定要把单位“1”平均分。
14. 一个三位数乘 9,积可能是四位数。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一个三位数是 100 或 999,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假设一个三位数是 100 或 999;
100×9=900
999×9=8991
900 是三位数,8991 是四位数;
所以,一个三位数乘 9,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故答案为:√
15. 明明今年 6 岁,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 6 倍,去年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 7 倍。(
)
【答案】√
【解析】
【分析】用明明今年的年龄乘 6,求出爸爸今年的年龄。再将明明和爸爸今年的年龄减去 1,
分别求出二人去年的年龄。用爸爸去年的年龄除以明明去年的年龄,看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否
是明明的 7 倍。
【详解】6×6=36(岁)
(36-1)÷(6-1)
=35÷5
=7
则去年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 7 倍。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16. 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三、我会选。(每题 2 分,共 10 分)
17. 小红看一本 240 页的连环画,第一天看了 9 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 2 倍,第三
天应从第(
)页看起。
A. 212
【答案】C
【解析】
B. 27
C. 28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乘法计算出第二天看的页数,再计算出两天看的总页数,即可求得第
三天开始看的页数。
【详解】9+2×9
=9+18
=27(页)
27+1=28(页)
故答案为:C
【点睛】求得前两天的总页数是解题的关键。
18. 小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误把 145 看成 154,算出的得数是 582,正确的结果是(
)。
A. 128
【答案】B
【解析】
B. 573
C. 591
【分析】根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可知,另一个正确的加数是 582-154=428,用另一个
正确的加数 428 加上正确的加数 145,求出正确的和。
【详解】582-154=428
428+145=573
则正确的结果是 573。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另一个加数,求出另一个正确
的加数。
19. “双减”政策下要求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请你看看 302
班的李帆当天写作业用的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
A. 不符合
【答案】B
【解析】
B. 符合
C. 不确定
【分析】先读出两个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再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求出李帆写作业用的
时间,看是否超过 60 分钟。
【详解】6 时 20 分-5 时 30 分=50(分钟)
50 分钟<60 分钟
则他写作业用的时间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灵活运用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解
答。
20. 下面图形中,周长最长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略
【点睛】本题考查周长的计算。
21. 下图中不能用
1
4
表示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数的意义为: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
据此意义分析各选项中的图形判断即可。
【详解】A.选项中的图没有平均分,不能用
1
4
表示;
B.选项中将圆平均分成 4 份,阴影部分用
1
4
表示;
C.选项中的三角形平均分成 4 份,阴影部分用
1
4
表示。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注意找准单位“1”,分析是不是平均分。
四、我会算。(共 22 分)
22. 直接写出得数。
54÷9=
=
240×0=
≈
340×4=
445-160=
506×6
530+280=
197×5≈
69×81
5
2
10 10
4
9
1
9
31
5
1
2
1
2
【答案】6;1360;285;3036;
0;810;1000;5600;
7
2
10
5
【解析】
3
9
;
;
;1
【详解】略
23.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04×2=
*780-309=
260×5=
*615+189=
【答案】1408;471;1300;804
【解析】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
位进一。加法验算时,用和减去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整数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