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12 月月考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i-28 K-39 Mn-55 一、选择题(共 10 分。本部分共包括 10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特有的语言。下列化学符号,可表示钙离子的是 B. Ca2+ C. 2Ca D. 2  Ca A. Ca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 为钙元素的符号,表示钙元素和一个钙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a2+表示钙离子,该选项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 2Ca 表示 2 个钙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则 2  Ca 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该选项不符合题 意。 故选 B。 2. 中华民族辉煌的创造发明史,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 应的是 A. 火药及使用 C. 用粮食酿酒 【答案】B 【解析】 B.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D. 瓷器的烧制 【详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涉及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涉及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项 符合题意; C、用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则涉及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烧制瓷器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涉及化学反应,故选项不 符合题意。 故选 B。
3.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元素摄入过量或缺少都会引起甲状腺疾病的 B. 锌 C. 碘 D. 铁 A. 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缺钙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不符题意; B、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题意; C、碘元素摄入过量或缺少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符合题意; D、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题意; 故选:C。 4. 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要张贴的图标是 B. D. A.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标识是禁止烟火标志,故 A 选项错误; B、该标识为禁止吸烟的标志,故 B 选项正确; C、该标识为可回收标志,故 C 选项错误; D、该标识是易燃品标志,故 A 选项错误; 故选 B。 5. 中国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发明了照明弹,里面含有的可燃物之一是镁粉。根据图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是 2 个,是稳定结构
C.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g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 A 说法不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是 2 个,所以不是稳定结构, 氦原子最外层是 2 个电子时是稳定结构,其他原子最外层是 8 个电子时是稳定结构,故 B 说法不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 故 C 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 24.3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 g,故 D 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6. “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燃烧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原子大小 D. 元素种 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了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元素的种类 和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故选 A。 7. 硅广泛用于芯片等电子元件中。工业上使用二氧化硅(SiO2)提取硅单质,其反应原理 高温 是 2SiO +2C Si+2X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中 C 显+4 价 B. 该反应 为置换反应 C. SiO2 中硅、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28 D. 物质 X 由 C、O 两种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 中 O 为-2 价,化合物中正负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0,则 C 为+2 价,故选项 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发生变化,反应前 Si、O、C 的个数为 1、2、2,反应
后 Si、O、C 的个数为 1、0、0,则 X 中含有 1 个 C、1 个 O,为 CO,所以该反应中反应物为 单质与化合物,生成物为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SiO2 中硅、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8:(2×16)=28: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X 为 CO,一氧化碳由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由 C、O 两种原子构成,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所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闻药品气味 C. 倾倒液体 D. 滴加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图中操作错误; B、闻气味的时候应用扇闻法,不能用鼻孔凑近闻,若是有毒气体,易造成中毒,故图中操 作正确; C、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操作错误; D、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悬空滴加,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B。 9. 艾草中富含的黄酮素(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 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2 D. 黄酮素中含有 1 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黄酮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 错误。 B、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则黄 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5+1×10+16×2=2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 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总和的一半以上。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 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C.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 CO,再撤掉酒精喷灯 D. 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为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则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 后加热玻璃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为红色,铁为黑色,则现象 为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应先撤掉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 冷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则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保护环 境,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1.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 CO2 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 国提出争取 2030 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 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 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 途径可降低大气中 CO2 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 CO2 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 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 CO2 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 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 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 变化如图所示。 (1)CO2 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2)写出利用 CO2 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 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 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C.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 CO2 的排放 【答案】(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O (2) 2  3H 2 一定条件下 CH OH 3  H O 2 (3)有分子筛膜、210℃ (4)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所以 CO2 可以封存在海洋里,并会引起海水酸化; 【小问 2 详解】 CO2 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条件下 CO 2  3H 2 CH OH 3  H O 2 ; 【小问 3 详解】 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有分子筛膜、温度为 210℃(此 时甲醇产率最高); 【小问 4 详解】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 A 错; B、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 CO2,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 B 错;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 CO2 的排放,故 C 正确。 12. 化学实验是认识物质的重要途径,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我们中学生必做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制取】 (1)写出 B 中仪器 a 的名称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加热过程中试管突然炸裂了,请分析炸裂的原因:___。 (3)若用 G 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并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请将装置图补画完整。 (4)小明在实验室把 30g 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后称 量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 28.4g。则参加反应高锰酸钾质量为___g。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 O2 制备时,对 MnO2 做催化剂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 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们按图组装,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 O2 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 O2 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图 1 图 2 【实验结论】 对比四条曲线,进行分析: ①二氧化锰、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作用,______对过氧化 氢溶液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 ②小组的同学们不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 H2O2 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 表。 温度 H2O2% 50℃ 60℃ 70℃ 5% 10% 15% 无明显气 无明显气 极少量气 泡 泡 泡 无明显气 无明显气 泡 泡 少量气泡 无明显气 泡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F 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