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四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
真题及答案
1. 看拼音,写词语。
wū yán(
)
měi cān(
)
téng luó(
)
méng lóng(
)
jǐng jiè(
shū cài(
)
zhuāng shì(
)
)
hé xié(
)
qīng tíng(
)
suì dào(
)
【答案】 ①. 屋檐
②. 美餐
③. 藤萝
④. 朦胧
⑤. 警戒
⑥. 蔬菜
⑦. 装饰
⑧. 和谐
⑨. 蜻蜓
⑩. 隧道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2022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中提出,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拼写能力,但在拼写时由于拼读不够仔细、汉字掌握
得不够好等原因往往又会出错,因此遇到这样的题型时,要认真拼读每个音节,再动笔写,
写完后读一读并进行检查,看看拼读、书写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屋檐”、“藤萝”、“朦胧”、“警戒”、“隧道”
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2. 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附和.(hé hè)
绮.丽(qǐ
yǐ) 屏.息凝视(bǐng pǐng)
杀菌.(jùn jūn) 交叉.(chà chā) 曝.着阳光(bào pù)
【答案】hè
jūn
chā
qǐ
pù
bǐng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
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
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和:[hé]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hè] 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屏:[píng] 遮挡:~风。~障。~蔽。~藩。[bǐng] 抑止(呼吸):~气。~息。
菌:[jūn]低等植物的一大类,不开花,没有茎和叶子,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过寄生生活,种类繁多 :细~。[jùn]即“蕈”。
叉:[chā](—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chà] 同“岔”。
曝:[pù] 晒:~晒(用强烈阳光照晒)。一~十寒。[bào] 〔~光〕使感光纸或摄影胶片感
光。
3. 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遇到问题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做个____________,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A. 变色龙
B. 百灵鸟
C. 应声虫
D. 哈巴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
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变色龙: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百灵鸟:鸟名,像麻雀但稍大,羽毛上有白色斑点,叫声很好听。
应声虫:比喻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的人。
哈巴狗:也叫巴儿狗、狮子狗。一种体小、腿短、毛长,供玩赏的狗。常用来喻指温顺的奴
才。
结合题干句意,故选 C。
4. 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回到乡下,那么我看不到的场景是( )
A. 炊烟袅袅
B. 车水马龙
C. 依山傍水
D. 鸡犬相
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的能力。ACD 项都是描写乡村景象的词语,B 项的“车水马龙”
是城市中才会出现的景象。炊烟袅袅:意思是指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
逝的景象,也指摇曳貌,飘动貌,也形容香气散发。依山傍水:意思是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
和水流。鸡犬相闻:解释为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 指人烟稠密 。
5. 下面的诗人中,和其他人不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
B. 杜甫
C. 孟浩然
D. 刘禹锡
A. 龚自珍
【答案】A
【解析】
【详解】BCD 项都是唐代诗人,而 A 项的龚自珍是清代诗人。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B. 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
C.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D.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在解答时首先需要熟知病句的类型。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把“通过”或“让”去掉。
C.搭配不当。“优美的舞姿”不能“在耳边回响”。
D.成分残缺,可在“已”后加上“成为”。
故答案为 B。
7. 下列句子中,冒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吃饭了吗?”妈妈问:“没有的话,就先吃饭吧!”
B. 我看见墙上写着:“请讲普通话”几个字。
C.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D. 我听老师说:明天学校组织春游!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冒号”这一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A.句子中间“:”改成“,” (“你吃饭吗?”妈妈问,“没有的话,就先吃饭吧!)
B.去掉“:” (我看见墙上写着“请讲普通话”几个字。)
D.冒号引出人说的话要加引号 (我听老师说:“明天学校组织春游。”)
8. 按要求完成句子。
(1)小红对小明说:“学校要进行合唱排练,我可能要晚一些回去,请你转告我妈妈。”(改
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3)山泉叮叮咚咚地流向远方,一群群鱼儿在泉水里游来游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小红对小明说,学校要进行合唱排练,她可能要晚一些回去,请你转告她
妈妈。 ②. 难道钱塘江大潮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③. 山泉水唱着歌向远方跑去,一
群群鱼儿在泉水里玩游戏。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句子。
(1)直述句改转述句。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
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改为:小红对小明说,学校要进
行合唱排练,她可能要晚一些回去,请你转告她妈妈。
(2)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
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
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
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
“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改为:难道钱塘江大潮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改写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需要注意的是,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
童话弄混。
改写拟人句的时候,可以用人做的事来代替句中的动词、拟声词。
“山泉叮叮咚咚地流向远方,一群群鱼儿在泉水里游来游去。”中动词有流向、游来游去;
拟声词有叮叮咚咚。
可以改为:山泉水唱着歌向远方奔去,一群群鱼儿在泉水里玩游戏。
山泉水哼着小调向远方跑去,一群群鱼儿在泉水里捉迷藏。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人杨万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描绘童扑蝶飞的
美丽画卷,辛弃疾则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来刻画小儿的活
泼可爱。
(2)“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_______、浅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得发黑、绿得_______。”这节诗选自______写的《绿》。我想绿色可能还有______。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诗
中两个“风雨”意思不同,第一个指____________第二个指_______________。从诗句中能
读出诗人对母亲的_________之情。
【答案】
①. 儿童急走追黄碟
②. 飞入菜花无处寻
③.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⑤. 墨绿
⑥. 嫩绿
⑦. 翠绿
⑧. 淡绿
⑨. 粉绿
④.
⑩.
出奇
⑪. 艾青
⑫. 草绿 豆绿 深绿
⑬.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⑭. 我只躲到
你的怀里
⑮. 大自然中的风和雨
⑯. 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⑰. 依恋
【解析】
【详解】(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宋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原诗:宿新市徐公店 其二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释义: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
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辛弃疾的 《清平乐·村居》
原诗:《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
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
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
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
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绿》,写出了绿
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我想绿色可能还有很多种,嫩绿、草绿、青绿、墨绿、翠绿等。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选自冰心的诗歌《母亲》,这首小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
生情的而写,是赞赏母爱伟大的诗。
诗中两个“风雨”意思不同,第一个指大自然中的风和雨,第二个指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作者写诗的时间正是军阀混战之时,可以看出作者热爱和平,深恶战争,发出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样的根据雨中荷叶庇护红莲的感触。从诗句中能读出诗人
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白鹅(节选)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
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
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
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颈子来咬你一口。
10.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描写了白鹅。
(2)作者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_________”
进行比较,表现了鹅的叫声_________的特点;把鹅和________的_________叫声进行比较,
写出了鹅__________的特点。
11. 第 2 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在选文中起______作用。你从“更”字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想象一下,若鹅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①. 叫声
②. 步态
③. 狂吠
④. 大、严肃
⑤. 鸭子
⑥. 步态
⑦. 傲慢(或步调从容)
11.
①. 过渡
②. 体会到了鹅的步态比叫声还要傲慢。
12. 你是谁啊,离我远点儿,别靠近我的地盘。
【解析】
【10 题详解】
(1)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
简练明确。
结合“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可知,选文主要
从叫声、步态两方面描写白鹅。
(2)本题考查了写作手法。
结合选文内容可知,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
“狂吠”进行对比,写出了鹅的叫声严肃郑重的特点,把鹅和鸭子的步态进行对比,写出了
鹅的傲慢特点。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
言表达要准确。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在文中起到了过渡作用。“更”是更加的意思,这里是与上文“鹅
的叫声”进行比较,同时也为下文写“鹅的步态”做铺垫,所以这个“更”字起承上启下的
作用。“更”让我们体会到鹅的步态比叫声还要傲慢。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续写能力。
原文: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
的狂吠。突出了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所以若鹅会说话,它一定会捍卫自己的领地,宣
誓自己的主权:你是谁?这里是我的家,谁让你进来了呀?快点出去!
你是谁呀,这是我的地盘,离这里远一点!走开!
阅读理解。
那条裤子温暖了我一生
在那个钞票紧张、布票肉票更紧张的年代,我们一直过着贫困而拮据的生活。
我最好的一条裤子是姐姐穿小了送给我的,裤子的样式让我很难为情。那时候还只有男
的穿前开门的裤子,女式的都是侧开门的。“男女有别” 让我不敢上厕所,实在憋不住了,
就瞅个机会跑到教师专用小厕所里迅速解决问题。一次我被一位高年级的数学老师逮了个正
着。当我嗫嚅着把我的裤子展示给老师看的时候,他竟然什么也没说,只拍了拍我低垂着的
脑袋就让我回教室上课了。
不久以后,我穿女式裤子的事还是被眼尖的同学发现了,并一时传为笑柄。
第二天,我坚决拒绝穿姐姐的那条裤子,换上一条破旧的裤子去了学校。没想到平时从
不理我的文艺委员却在校门外拦住了我,很不好意思地说她有一条前开门的裤子不好意思
穿,想跟我商量商量能否跟我换换。我当然大喜过望,从此那条裤子就松松地穿在了文艺委
员的腿上。
后来我才知道,文艺委员就是那位数学老师的孩子,而换给我穿的那条裤子花去了老师
积攒了半年的布票。那条裤子后来穿破了,却一直整齐地叠放在我的衣橱里,看到它我就想
起一位老师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一个贫寒的孩子,并使他留住了仅存的一点自尊。这
点小小的呵护,温暖了我的一生。
13. 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__________,数学老师给我买裤子,_______________
14.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拮据:______________
(2)嗫嚅:______________
15. 结合短文相关语句,说说“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难为情-(
)-(
)
16. 请你根据对文中“仅存的一点自尊”的理解补全下列句子。
(1)因为数学老师知道,如果___________,因此他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2)因为“我”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穿了文艺委员的裤子一点儿也不内
疚。
17. 你觉得文中的数学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①. “我”穿女士裤被同学嘲笑
②. 却用善意的谎言维护了“我”的
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