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江苏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江苏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 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答题时间:60 分钟) 一、认真思考,准确填空。 1. 325×4 的积是( )位数,末尾有( )个 0。 【答案】 ①. 四 ②. 2 【解析】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求解。 【详解】325×4=1300,积是四位数,末尾有 2 个 0。 2. 要使 33□×3 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在□36÷4 中,要使商是两位数, □里最大填( )。 【答案】 ①. 4 ②. 3 【解析】 【分析】333×3=999,334×3=1002,所以要使 33□×3 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4; 在□36÷4 中,要使商是两位数,则□<4,□里最大填 3。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要使 33□×3 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4;在□36÷4 中,要使 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3。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比赛用标准篮球的重量在 600( )左右。 一头水牛大约重 350( )。 一枚 2 分硬币约重 1 克,6000 枚 2 分硬币约重( )千克。 【答案】 ①. 克##g ②. 千克##kg ③. 6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比赛用标准篮球的重量 用“克”作单位;计量一头水牛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 根据“一枚 2 分硬币约重 1 克”,那么 6000 枚 2 分硬币约 6000 克,1000 克=1 千克,那么 6000 克=6 千克。 【详解】由分析得: 比赛用标准篮球的重量在 600 克左右。 一头水牛大约重 350 千克。 一枚 2 分硬币约重 1 克,6000 枚 2 分硬币约重 6 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还考查了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4. 在 △ 5 16    ○ 中,○最大是( ),这时△是( )。 【答案】 ①. 4 ②. 84 【解析】 【分析】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余数最大是除数-1;当余数最大时,被除 数最大,再结合“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解答。 【详解】○表示余数,最大是 5-1=4;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所以△=16×5+4=84。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清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5. 在括号内填上“>”“<”或“=”。 4 千克( )2980 克 1 4 ( ) 1 8 824÷4( )260 【答案】 ①. > ②. > ③. < 【解析】 【分析】第 1 题把单位统一后比较大小;第 2 题根据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小进行判断; 第 3 题先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1 4 【详解】4 千克=4000 克>2980 克 > 1 8 824÷4=206<26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换算、分数大小的比较、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掌 握。 6. 下图阴影部分占这个图形的            ,比空白部分少占这个图形的           。  3 8 ; 2 8 【答案】 【解析】 【分析】整体一共被平均分成了 8 份,涂色部分为其中的 3 份,空白部分为其中的 5 份,根 据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写出阴影部分、空白部分所表示的分数,然后再计算出阴影部分比空 白部分少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即可。 【详解】阴影部分占这个图形的 3 8 , 空白部分占这个图形的 5 8 。
2 8   5 3 8 8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简单计算,要熟练掌握。 7. 组装一辆玩具汽车用 4 个轮子,45 个轮子最多可以组装汽车( )辆,还剩 ( )个轮子,再添上( )个轮子又可以装 1 辆。 【答案】 ①. 11 ②. 1 ③. 3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得,如果每辆车装 4 个轮子,求 45 个轮子最多可以装多少辆车,就是求 45 里面有几个 4,用除法计算。 【详解】45÷4=11(辆)…1(个) 4-1=3(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掌握。 8.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 40 厘米的正方形,这根铁丝长( )厘米。如果用这 根铁丝围成一个长 50 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 【答案】 ①. 160 ②. 30 【解析】 【详解】略 9. 晚饭后,小丽和妈妈一起沿着公路边慢跑.公路边每隔 5 米种有一颗香樟树.她们从第 一颗树走到第 24 棵树,一共走了_____米.她们准备一共往前走 200 米,那要走到第_____ 棵树为止. 【答案】 ①. 115 ②. 41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此题属于两端都要栽的情况:间隔数=植树棵数﹣1,由此可以求出从 第 1 棵到第 24 棵有 24﹣1=23 个间隔,再乘间距 5 米即可解决问题;她们准备一共往前走 200 米,则走了 200÷5=40 个间隔,要走到第 40+1=41 棵树为止;据此解答. 【详解】(24﹣1)×5 =23×5 =115(米) 200÷5+1 =40+1 =41(棵) 答:一共走了 115 米.她们准备一共往前走 200 米,那要走到第 41 棵树为止. 故答案为:115,41. 二、慎重考虑,合理选择。(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 下面的图形中,( )是轴对称图形, A. C. 【答案】D 【解析】 B. D. 【分析】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能否找出对称轴,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 部分能完全重合。 【详解】A. ,找不到一条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 B. ,找不到一条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 C. ,找不到一条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 D. ,可以找到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判断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1. 两根同样的丝带,第一根丝带售价 20 元,第二根丝带售价( )元. 第一根: 第二根: A. 20 【答案】C B. 40 C. 60 D. 80
【解析】 【分析】第一根丝带售价 20 元,第二根丝带是第一根的3 倍,所以用 20 乘 3 就是第二根丝 带的售价. 【详解】20×3=60(元) 答:第二根丝带售价 60 元. 故选:C. 【点睛】1.读懂图的意思. 2.将图转化成数学量,并且找出这些数学量之间的关系式. 3.代入关系式,运算出结果. 12. 下面运动属于平移的有( )个。 ①拉开抽屉;②国旗升降;③电梯上下;④火车笔直前行;⑤打开水龙头。 B. 2 C. 3 D. 4 A. 1 【答案】D 【解析】 【分析】平移、旋转的相同点: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改变位置;不同点:平移不改变 图形的方向,而旋转改变图形的方向。注意,火车前行、升国旗都属于平移现象,不要考虑 不有轮子转动,国旗飘扬会变形等。 【详解】①拉开抽屉,是抽屉沿“轨道”作直线运动,抽屉的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 化,属于平移现象。 ②国旗升降,是国旗沿“旗杆”作直线上、下运转,国旗的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属于平移现象。 ③电梯上下,是“轿体”沿直线上、下运动,“轿体”的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属于平移现象。 ④火车笔直前行,是火车沿铁轨作直线运动,火车的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属于 平移现象。 ⑤打开水龙头,是“把手”绕中心轴转动,大小、“把手”的大小、形状不变,但方向变了, 属于旋转现象。 13. 1 千克的棉花与 1000 克的铁比较是 ( ) B. 一样重 C. 铁重 A. 棉花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略 14. 妈妈今年 30 岁,女儿今年 6 岁,再过 2 年,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 )倍。 A. 6 B. 5 C. 4
【答案】C 【解析】 【详解】略 15. 用 4 个边长为 2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的周长是( )厘米。 A. 10 【答案】C 【解析】 B. 32 C. 20 16. 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 )。 A. 1 3 【答案】C 【解析】 B. 1 6 C. 1 8 D. 1 9 【分析】把正方形纸对折 1 次,就是把它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原来的 1 2 ;再对折 1 次,把 这张纸的 1 2 再平均分成 2 份,这时相当于把纸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原来的 1 4 ;再对折, 再平均分成 2 份,也就是把这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8 份,每份是原来的 1 8 。 就是把这张纸的 据此解答。 【详解】1÷8= 1 4 1 8 所以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了 3 次,平均分成了 8 份,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 1 8 。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17. 两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周长和( )长方形周长。 A. 大于 【答案】A 【解析】 B. 小于 C. 等于 【分析】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两个小正方形拼起来有公共的一个边。 【点睛】考查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细心计算,力争准确。 18. 直接写出得数。 360÷3= 400×5= 96÷2= 460+540= 43×0= 60÷3 4×18= 3 7 【答案】120;2000;48;1000 51÷3= 5 9   3 7 7 9   72;20;19;0 6 7 【解析】 2 9 ; 【详解】略 19. 用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 84×4= 9×564= 816÷4= *850÷3= 806×7= *204÷5= 【答案】336;5076;204 283……1;5642;40……4 【解析】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 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 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 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 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有余数时,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 被除数。 【详解】84×4=336 9×564=5076  8 4 4 3 3 6 5 6 4 9  5 0 7 6 816÷4=204 *850÷3=283……1
4 2 0 4 8 1 6 8 1 6 1 6 0 3 2 8 3 8 5 0 6 2 5 2 4 1 0 9 1 验算:   2 8 3 3 8 4 9 1 8 5 0 806×7=5642 *204÷5=40……4 8 0 6 7  5 6 4 2 5 4 0 2 0 4 2 0 4 验算:   5 4 0 2 0 0 4 2 0 4 四、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20. 如图是用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 (1)图 1 的周长是_____厘米. (2)图 2 的周长是_____厘米. (3)图 3 用了_____个小正方形,周长是_____厘米. (4)继续像这样拼图形,拼成的图 4 要用_____个小正方形,周长是_____厘米. 【答案】 ①. 6 ②. 8 ③. 4 ④. 10 ⑤. 5 ⑥. 12 【解析】 【详解】图 1 有 2 个正方形,周长为:(2+1)×2=6(厘米); 图 2 有 3 个正方形,周长为:(3+1)×2=8(厘米); 图 3 有 4 个正方形,周长为:(4+1)×2=10(厘米); 图 4 有 5 个正方形,周长为:(5+1)×2=12(厘米). 所以:(1)图 1 的周长是 6 厘米. (2)图 2 的周长是 8 厘米. (3)图 3 用了 4 个小正方形,周长是 12 厘米. (4)继续像这样拼图形,拼成的图 4 要用 5 个小正方形,周长是 12 厘米. 故答案为:6;8;4;10;5;12. 21. 下图每格边长 1 厘米,按要求画图并填空。 (1)画一个长是 4 厘米,宽是 2 厘米的长方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