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 案 一、基础·运用(共 16 分)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某校初三年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 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诚挚邀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追本溯源明“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易传》开篇中的一句话,讲的是天道刚健,周而 复始,永无止息,启示人们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首先强调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他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甲】”,成为坚忍刚毅、奋 斗不止精神的典范。 图强求变、创新超越也是自强不息精神应有之义。“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乙】”, 这些(zhēn)言都体现出古人对创新的追求,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个发明创造、一次次 革故鼎新,则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创新实践中结出的累累硕果。 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表现为无私忘我的人生境界。古代文人恪.守孔孟之道,将“君子以自 强不息”的内涵诠释得生动而透彻。尽管仕途多舛,他们也依旧高洁自守不同流合污;虽然 身遭贬谪,他们却依然高声吟唱“【丙】”;即使身居偏远的江湖,他们也要尽其所能造福 一方百姓。 1. 文段中画横线字的笔顺、根据拼音写的汉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匹”的第二笔为“ ” 箴言 kè B. “匹”的第二笔为“ ” 箴言 kè C. “匹”的第二笔为“ ” 真言 gè D. “匹”的第二笔为“ ” 真言 gè 2. 小明要向同学们解释“自强不息”的意思,他从字典中查阅了“息”的词义。下面是其 中的三个解释: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③休息。请你帮助他解释“自强不息”的意思。 (限 15 字以内) 3. 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A. ③②① C. ③①② B. ①③② D. ②①③ 4. 根据语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们”行列的一项是 A. 张岱 B. 范仲淹 C. 苏轼 D. 欧阳修
【树立榜样学“自强”】 三代北斗人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最大事业,把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民族梦想作为 最终梦想,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中国北斗光耀全球的 不朽传奇。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背后,是 160 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 核心器部件百分之百国产化,是首创全星座星间链路支持自主运行、创造两年半时间高密度 发射 18 箭 30 星的世界导航卫星组网奇迹。三代北斗人始终发扬“敢闯敢试、创新超越”的 精神,一次又一次__①__“中国速度”,__②__“中国精度”,__③__“中国气度”。北斗 人所秉承的无私奉献的“北斗精神”,是当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本色的完美体现。 ——取材于《人民日报》相关文章 5. 依次填人文段①②③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彰显 刷新 展现 C. 刷新 展现 彰显 B. 彰显 展现 刷新 D. 刷新 彰显 展现 6. 材料中画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表达不够恰当,请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畅所欲言话“自强”】 7. 你最欣赏下面哪一幅书法作品?请根据书体特点和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说明你欣赏的 理由。 8. 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其中关联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 一项是 A. 正因为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这个民族才能从容面对历史的风风雨雨,屹立不倒。 B. 北斗精神不但是我们建设航天强国的有力保障,而且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C. 初三一年,我只有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超越自我,就一定能战胜所有的困难。 D. 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又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地去发展它。 【答案】1. B 2. 自我进取奋斗,创新不止。 3. D 4. A 5. C 6. 答案示例:北斗人所秉承的无私奉献、自主创新的“北斗精神”,是当代中华儿女“自 强不息”本色的完美体现。 7. 答案示例一:我最欣赏 A。A 是楷书,横平竖直,端庄方正,能够契合自强不息的坚忍刚 毅、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涵。
答案示例二:我最欣赏 B。B 是隶书,化圆为方,化繁为简,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 子,这启示我们既要传承自强不息精神,还要去不断发展它。 答案示例三:我最欣赏 C。C 是草书,不拘章法,纵横挥洒,笔势流畅,与图强求变、创新 超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 8.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字的笔顺。 B.“匹”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竖弯。所以第二笔为撇。“箴言”指规劝告诫的 话。“恪”的读音为“kè”。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自强不息”的“息”在这里应该是“停止”的意思。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 自己不停地努力,奋发向上。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D .结合人物和“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坚忍刚毅、奋斗不止精神”等句子可以确定甲处 应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该句意思是“发奋读书忘记了吃饭,快乐得 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结合“古人对创新的追求”可以确定乙处应为“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该句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结 合“虽然身遭贬谪,他们却依然高声吟唱”可以判断丙空应为“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 惜残年”。故选 D。 【4 题详解】 文段论述的主题是自强不息,其中的“他们”指的是虽身处逆境仍能有追求有抱负的人。四 个选项中“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的人生经历都十分坎坷,他们在经历的被贬之后, 却依然乐观豁达,怀揣志向。所以不同类的应该是张岱。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明亡后,避兵 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故选 A。 【5 题详解】 “彰显”是显赫,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的意思。“刷新”比喻突破旧的而创造出新的。 “展现”是指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意思。据此可以确定“速度”应该是“刷新”,“精度”应 该是“展现”,“气度”应该是“彰显”。故选 C。 【6 题详解】 结尾一句是对文段的总结,文段中除了论述无私奉献之外,“是 160 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是 实现核心器部件百分之百国产化,是首创全星座星间链路支持自主运行、创造两年半时间高
密度发射 18 箭 30 星的世界导航卫星组网奇迹”表现了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所以应改为 “北斗人所秉承的无私奉献、自主创新的‘北斗精神’,是当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本色 的完美体现”。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书法作品的赏析。隶书的特点:字形扁阔左舒右展,横平竖直笔画匀称,内 紧外松 自然茂密。楷书的特点:四平八稳、形体完整、疏密有致、形态均美。行书在楷书 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 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 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作答时首先确定字体,然后结合字体特点加 以赏析即可。 示例:A 是楷书,它四平八稳、形体完整、疏密有致、形态均美,能够契合“自强不息”那 种踏实沉稳的内涵。B 是隶书,字形扁阔左舒右展,横平竖直笔画匀称,给人以厚重感,与 “自强不息”的传统气质相吻合。C 是草书,笔画连绵,如行云流水,凸显出图强求变、创 新超越也是自强不息精神应有之义。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C 项中“只有……就”搭配不当,所以可以改为“只有以自强不息 的精神努力学习,超越自我,才能战胜所有的困难”。故选 C。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 (共 4 分) 9. 默写。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北京这座美丽的都市,四季佳景美不胜收。春天,昆明湖畔杨柳吐新,催人奋发向上; 夏天,圆明园里古荷飘香,令人心旷神怡;秋天,北海菊花傲霜怒放,启人笑对挫折;冬天, 长城内外白雪茫茫,让人心潮澎湃。此情此景,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总结,恰到好处。 【答案】 ①.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四时之景不同 ④. 而乐亦无穷也 【解析】 【详解】容易写错的字词:庐、冻、畔。 (二) (共 5 分) 阅读《行路难》,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白。 11.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从对比或比喻的角度,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0. 答案示例:①苦闷茫然②自信坚定 11. 答案示例一:诗歌的前四句以珍贵丰盛的美酒佳肴与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 行为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怅惘迷茫。 答案示例二:诗歌五、六两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生动形 象地表现出诗人要实现人生理想的艰难,传达出内心的忧愁无奈。 【解析】 【10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诗人心理情感的理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心情愁烦 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据此可知①的答案是:苦 闷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 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据此可知②的答案是:自信坚定。 【11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题干要求从对比或比喻的角度入手。这首诗的对比句是“金樽清 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将“金樽清酒”“玉 盘珍羞”的美酒佳肴和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行为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停、投、 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这首诗的比喻句 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 上的艰难险阻。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 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这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要实现人生理想的艰难,传达出 内心的忧愁无奈。 (三) (共 6 分)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B]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①。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 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 报,民无孑遗矣。有谴②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上宪嘉③其能。 秋又歉,捐廉代输④,去任之日,悉取券焚之。潍人戴德,为立祠。燮有奇才,性旷达,不 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 之。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⑤归,囊橐萧 然,卖书画以自给。 (节选自《清史稿·郑燮传》,有删改) 注:①[苞苴(bāojū)]馈赠和贿赂。②[谴]降罪。③[嘉]赞赏。④[捐廉代输]拿出自己的养 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⑤[乞休]自请辞去官职。⑥[囊橐(nángtuó)]口袋。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停数日,辞去. A. 连月不开. 燮开.仓赈贷 B. 去.国怀乡 C. 而或.长烟一空 D. 不以.物喜 13. 翻译甲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或.阻之 醒能述以.文者 ( ) A.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很详尽了。 理解:作者之所以要交代前人对岳阳楼的壮丽景象描述得很详尽,是为了后文转写“迁客骚 人”因景而产生的“览物之情”。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当今时代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而倍感孤独忧愤,表达了作者 对古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14. “先忧后乐”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境界的最高写照,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说明“先忧后乐”在郑燮身上的表现。 【答案】12. B 13. A 14. 郑燮在潍县任职期间,遇灾荒当即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当有人劝说他上报时他表示救人 命在即,上面降罪自己承担;秋天歉收时他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百姓交赋税,偶闻贫困书生 韩梦周夜间苦读,拿出自己的钱接济,而自己退休时却以卖书画度日。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放晴/打开; B.离开/离开; C.有时/有人; D.因为/用;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内容理解。“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一方面表现了自己像古人一 样有忧国忧民的心胸、志向,另一方面是勉励滕子京,希望他能够不因处境而自我悲悯,能 够以家国为己任,故“作者因当今时代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而倍感孤独忧愤,表达了作 者对古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的理解错误,故 B 错误,选 A。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先忧后乐”指的是把家国百姓的忧乐放在前面,把个人的悲喜放在后 面。 (1)结合“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 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可知,郑燮在潍县 任职期间,遇灾荒当即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当有人劝说他上报时他表示救人命在即,上面降 罪自己承担,他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个人荣辱的前面,体现了“先忧后乐”的情怀。 (2)结合“秋又歉,捐廉代输,去任之日,悉取券焚之”可知,秋天歉收时他拿出自己的 养廉钱替百姓交赋税,走的时候烧掉拮据,为了百姓的利益,贡献了自己的财物,把百姓放 在个人之前,体现了“先忧后乐”的情怀。 (3)结合“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有知己之 感焉。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可知, 偶闻贫困书生韩梦周夜间苦读,拿出自己的钱接济,而自己退休时却以卖书画度日,把百姓 的生活放在自己的生活之前,体现了“先忧后乐”的情怀。 【点睛】译文:
(甲)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 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 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 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 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 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 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 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 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 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 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 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 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 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 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 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 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 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 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 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历六 年九月十五日。 (乙)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 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 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 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 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于是拿出粮食若干石, 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 才干。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 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来奉祀他)。郑燮天生有 奇才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一定要做得十分周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