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怀柔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 看拼音写字词,注意把字写规范、写端正。
shàn
解人意 以 luǎn
击石 天 xuán
地转
lín
危不惧 敬 pèi
为国捐 qū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拼音读准,知道要写什么词语,明确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正确书写,
一笔一划注意间隔。每写完一个词语及时检查,联系前后可以检查所写词语是否符合语境。
书写时要注意“善”“卵”“佩”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哪一个词语中含有错别字(
)
B. 然烧
C. 山崩地裂
D. 横七竖
A. 忘怀
八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汉字字形。
B.然烧——燃烧
3. 哪一个词语中含有错别字(
)
B. 顽皮
C. 愤愤不平
D. 腾云驾
A. 严诉
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A.严诉——严肃:(形)郑重;认真。
4. 哪一个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
B. 驻
C. 炷
D. 拄
A. 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字音辨析。
A.注:读 zhù。1.灌入。2.(精神、力量)集中。3.用文字解释字句。4.用来解释字句
的文字。5.记载;登记。6.旧时赌博所下的钱。
B.驻:读 zhù。1.停留。2.(部队或工作人员)住在执行职务的地方;(机关)设在某地。
C.炷:读 zhù。1.灯芯。2.烧(香)。3.用于点着的香。
D.拄:读 zhǔ。为了支持身体用棍杖等顶住地面。
选项 A、B、C 的读音都是 zhù,所以选 D。
5. 哪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
B. 歌曲.
C. 是非曲.直
D. 弯弯曲.
A. 曲.线
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
A.曲线 qū xiàn:1.动点运动方向连续变化的轨迹。2.谓弯曲的波状线。特指人体的线
条。
B.歌曲 gē qǔ:(名)供人歌唱的文艺作品,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
C.是非曲直 shì fēi qū zhí:正确和错误,对和不对。
D.弯弯曲曲 wān wān qū qū:曲折不直的。
选项 A、C、D 的都有都是“qū”,所以选 B。
6. “蟛(péng)”这个字最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
A. 波浪
B. 胀大
C. 螃蟹的一种
D. 敲门或
器物撞击的声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蟛,读音 péng,释义:〔蟛蜞〕节肢动物。螃蟹的一种。头胸甲略呈方形,螯足无毛,红色。
穴居于海边或江河口泥岸。故选 C。
7. “弑(shì)”这个字最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
A. 大臣杀害君主或子女杀害父母
B. 擦
C.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D. 参加考试评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及构成。
“弑(shì)”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右边的“式”读“shì”,是声旁。左边的是“杀”,是形
旁,与杀害、杀伤有关,所以选择 A。
8. “横贯江面”中“贯”的意思是什么(
)
A. 原籍,指出生地
B. 穿;贯通
C. 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
D. 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横贯江面:就是从江此岸横着直通到彼岸。横贯:横着通过去。贯指贯穿,贯通。
故选 B。
9. “一展身手”中“展”的意思是什么(
)
B. 张开;放开
C. 施展;显示
D. 展缓
A. 展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一展身手: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本领技艺。展:展示,显示。
故选 C。
10. 哪一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最恰当(
)
A. 2022 年 2 月 20 日,第 24 届冬奥会落下帷幕,北京继 2008 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又成功
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赛事。
B. 看到中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的直播画面,亿万观众激动得手忙脚乱....。
C. 凌晨时分,宽阔的城市街道上车水马龙....,喧嚣了一天的城市终于安静下来。
D.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诡计多端....,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运用。
A.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与句子语境相符,使用
正确。
B.手忙脚乱:指慌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适用对象错误。
C.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诡计多端: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适用对象错误。
故选 A。
11. 哪一个成语填入下面的句子最恰当?(
)
为了控制新冠疫情的传播,医务人员
地为中高风险区域的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A. 朝思暮想
B. 废寝忘食
C. 热火朝天
D. 夜以继
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及运用。
A.朝思暮想: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不适用句子语境。
B.废寝忘食: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不适用句子
语境。
C.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不
适用句子语境。
D.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符合句子语境。
故选 D。
12. 默写古诗文。
(1)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2)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高适《别董大》)
(3)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王翰《凉州词》)
【答案】 ①. 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 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 古来征战几人回?
【解析】
【详解】考查诗文默写。
(1)(3)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
下谁人不识君。
13. 写诗句。
(1)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在古诗中,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梅花,你会想到哪些诗句:______
【答案】
①.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②.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理解运用。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
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关于春天景物的诗句还有: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意思是:墙角有几枝梅花,
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关于梅花的诗句还有:宋代卢钺的《雪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唐代
柳宗元的《早梅》中的“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戴上了眼镜。希望小学共有学生 3600 人,
各年级人数大体相等。请根据“希望小学一至六年级视力情况全员调查”主题活动中搜集到
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希望小学”一至六年级视力情况全员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3600 人)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近视人数
117
193
289
320
406
533
1858
14. “希望小学”一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
A. 117
定
B. 200 左右
C. 600 左右
D. 无法确
15. “希望小学”三年级中有多少名学生患有近视(
)
A. 117
B. 289
C. 406
D. 533
16. “希望小学”共有多少名学生患有近视?(
)
A. 3600
B. 533
C. 1858
D. 不确定
17. 请用简短的语言写出这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根据你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学校老师或同学们写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C
15. B
16. C
17. 随着年级的升高,希望小学学生的近视率也越来越高。
18. 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光线太暗的地方读书写字。
【解析】
【14 题详解】
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由题干“希望小学共有学生 3600 人,各年级人数大体相等。”可知“希望小学”一年级共有
学生 600 人左右。
【15 题详解】
考查信息提取能力。
根据“希望小学”一至六年级视力情况全员调查统计表,可知第一排标注的是年级,第二排
标注的是每个年级近视的人数,最后一列是整个小学近视的总数。可知“希望小学”三年级
中有 289 名学生患有近视。
【16 题详解】
考查信息提取能力。
根据“希望小学”一至六年级视力情况全员调查统计表中的“合计”,可知“希望小学”共
有 1858 名学生患有近视。
【17 题详解】
考查信息归纳与概括能力。
根据“希望小学”一至六年级视力情况全员调查统计表,可知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的人数
也越来越多。
【18 题详解】
考查我们根据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平时的经验作答。保护双眼才能更好地欣赏美景,欣赏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因此建议
大家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用眼,要在光线适宜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离书
本距离不能太近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钱学森
1955 年 10 月 1 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
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
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 15 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1934 年 7 月,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
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
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
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
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
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
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
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
“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
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
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
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
怀下,1955 年 9 月 17 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
导弹之父”。
19. 钱学森“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说明了什么(
)
A. 他是研究火箭的专家,他喜欢火箭,表达他向往的心情。
B. 火箭的速度极快,反映了他想早日回到祖国的急切心情。
C. 火箭很有气势,烘托当时场面的壮观。
D. 轮船的行驶速度很慢,让人烦躁。
20. 钱学森毕业于国内的哪所大学?(
)
A. 北京大学
B. 清华大学
C. 上海交通大学
D. 香港科
技大学
21. 钱学森大学毕业后为什么赴美留学?(
)
A. 因为崇拜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
B. 为了享受优厚的待遇。
C. 为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D. 为了回到祖国后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22. 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们欢聚在一起谈论了什么?(
)
A. 探讨空气动力学知识
B. 探讨在美国的人生发展
C. 探讨祖国的美好前景、倾诉思乡情怀、表达报国心愿
D. 探讨各自的学业或生活
23. 钱学森从决定回国到正式启程,经历了多长时间?(
)
A. 大约一个月时间
B. 一年
C. 三年
D. 五年
24. 钱学森是什么时候踏上归国的航程的?(
)
A. 1955 年 10 月
B. 1949 年 10 月
C. 1934 年 7 月
D. 1955 年
9 月
25. 钱学森回国后,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什么称号?(
)
A. 中国原子弹之父
B. 中国氢弹之父
C. 中国导弹之父
D. 中国卫
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