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1-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Au-19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 年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A. 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形成
B. 深埋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C. 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形成,不符合题意;
B、深埋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符合题意;
C、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C.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D.称量食盐
B.向试管中加锌
粒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时,管内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A 错误;
B、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应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B 错误;
C、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无现象,氯化铵与熟石灰作用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可
以鉴别,C 正确;
D、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D 错误。
故选 C。
3. 对于人体必需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缺氟会引起贫血,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B. 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D.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不是缺氟,选项说法错误;
B、人体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选项说法正确;
C、人体缺锌易导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严重时易患侏儒症,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缺硒易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为;A
4. 绿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N2O3)具有消脂减肥、健脑提神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
B. 茶氨酸由 7 个碳原子、14 个氢原子、1 个氮分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C. 茶氨酸分子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 茶氨酸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项错误;
14 2
12 7 14 1 14 2 16 3
100% 16.1%
,故选
B、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茶氨酸这种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D、茶氨酸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4×1):(14×2)=6:1:2,故选项
正确。
故选 D。
5. 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或化学方程式正确
的是
A. 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利于管口冷凝水回流
B. 导管伸入试管较长,便于气体导出
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2KClO
3
2MnO
Δ
【答案】D
【解析】
2KCl
+3O
2
【详解】A、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 错误,
不符合题意;
B、导管伸入试管较长,粉末状固体易堵塞管,气体不易导出,B 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氧气的密度较空气大,应采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常采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D 正确,
符合题意。
故选 D
6.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B
羊毛线和涤纶线
分别点燃,闻气味,观察现象
K2SO4 溶液和 Na2SO4 溶液
分别滴加 Ba(OH)2 溶液,观察现象
NaCl 溶液和 Na2CO3 溶液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加入 H2O2 溶液,观察现象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涤纶为合成纤维,灼烧时
无烧焦的羽毛味,采用灼烧闻气味法,可鉴别两物质,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硫酸钾和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时,都含有硫酸根离子,故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法鉴别,B 错误,符合题意;
C、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时无现象,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碳酸钙
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木炭粉中加入双氧水,无现象,向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时,有大量气泡生成,现象
不同,可以鉴别,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 甲醚与液化石油气相似,被誉为“21 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
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CH OCH +3O
3
3
点燃
2
2CO +3H O
2
2
B. 丙、丁均为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 甲醚的化学式与乙醇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得甲为 3
CH OCH 乙为 2O 丙为 2CO 丁为 2H O ,故化学方程式为:
3
CH OCH +3O
3
3
点燃
2
2CO +3H O
2
2
,选项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由图得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水,
符合氧化物定义,选项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不是分子,选项错误;
D、乙醇的化学式为 2
5C H OH ,由甲醚与酒精的化学式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相同可知,甲
醚的化学式与乙醇相同,选项正确;
答案为:C
8.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木炭体现氧化性
B. 实验中,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
C. 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D. 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气管后熄
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木炭得到氧,体
现还原性,符合题意;
B、实验中,氧化铜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条件是高温,酒精灯上加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不符合题
意;
D、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
意。
故选 A。
9. 现将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
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
均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B. 金属活动性:乙<丙<甲
C.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D. 甲、乙、丙可能分别是锌、铁、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均为+2 价时,产生氢气
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结合图像可知,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
乙>甲,选项错误;
B、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越多,结合图像可知,
金属活泼性为甲>丙>乙,故选项正确;
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
少顺序一致,故消耗酸的质量为甲>乙>丙,故选项错误;
D、由金属的活泼性:甲>丙>乙,及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可知甲、乙、丙不可能分别
为锌、铁、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测得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溶
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是
A. b 点和 e 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 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 e 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c 点和 f 点所示溶液 pH>7,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 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一开始 pH 小于 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 7,故该实验
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详解】A、b 点时,pH=7,e 点时,温度最高,说明 b 点和 e 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不
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 e 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c 点和 f 点所示溶液 pH>7,说明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符合题意。
故选 D。
11. 试样 X 由 FeO 和 CuO 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若全部的粉末 Y 和全部的溶液 Z 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 W 的质量是 6.4g,则每份试样 X
中 CuO 的质量为
A. 4g
【答案】A
【解析】
B. 8g
C. 16g
D. 32g
【详解】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亚铁在高温下
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粉末 Y 中含铁和铜,
试样与过量盐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亚铁和水,故所得溶液 Z 为 FeCl2、CuCl2 和 HCl 的混合液,将粉末 Y 与 Z 混合,发生反应:
Fe+CuCl2=FeCl2+Cu;Fe+2HCl=FeCl2+H2↑,由生成的溶液呈酸性且溶液中不含 Cu2+可知,不
溶物 W 全部是金属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W 中铜
来自于 2 份试样 X,故每份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6.4g
64
80
100%
1
2
=4g
。
故选 A。
12. 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现有 HCHO 和 CO 的混合气体 20g,将其点燃,充分燃烧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
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 7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4g
B. 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56%
C. 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
D. 混合气体中 HCHO 和 CO 的质量比是
3:7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70g
12
100
=8.4g
,故 A 说法正确;
B、该混合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1:1,m(C)=8.4g,则
m(O)=8.4g
16
12
=11.2g
,氧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
11.2g 100%=56%
20g
,故 B 说法正确;
C、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 m(H)=20g-8.4g-11.2g=0.4g,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4g 100%=2%
20g
,故 C 说法错误;
D、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0.4g,则混合气体中甲醛的质量为
0.4g
30
2
=6g,
一氧化碳的
质量为 20g-6g=14g,两者质量比为 6g:14g=3:7,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28 分)
13. 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锂是最
轻的金属。锂离子电池是可充电的新型高能电池,因质量轻、电容量大,被广泛应用于笔记
本电脑、手机、摄像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