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湖南郴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湖南郴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 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 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2.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写道:“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 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与材 料中内容相符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3.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文成公主入藏”“开元盛 世”“遣唐使”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 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该王朝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5.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深渊,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 的机遇;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 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朝贡贸易 D.殖民掠夺 6.早在 19 世纪我国就有一位进步官员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 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位官员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孙中山 D.陈独秀 7.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 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8.下图是《1866-1893 年中国和印度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示意图》,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总 量下降的原因是( )
A.印度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英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中国茶叶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D.中国茶叶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小 9.“在那样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虽然付出了重大代价,但是打痛了美国军政当局,打痛了 美国军队,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最长中国人民志气的一场战争,对新中国、对整个世界的 积极意义和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B.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 10.下表是《1978-2021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表中数据 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实行了(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990 年 7662.1 133.6 686.3 2000 年 24915.8 2282.1 2017 年 109331.7 13432.4 2021 年 147013.4 18930.9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11.528 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 编纂委员会,把自 2 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
条例,编成法典。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D.《拿破仑法典》 1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壮举。某同学要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最可 信的资料是( ) A.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维多利亚号”船员的航海日记 C.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D.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 13.“纲领科学地阐明了历史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和发展方向,号召无产 阶级联合起来,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中的“纲领”是 ( ) A.《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别调整和重建了战胜国 在欧洲、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种战后世界的新秩序通常被称为(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雅尔塔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15.甘地拟定了一个计划,内容包括“(1)所有印度人都应当放弃殖民政府授予的头衔和 荣誉职位。(2)如果第一条不发生效力,就对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 制;同时,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与该计划有关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华夫脱运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卡德纳斯改革 16.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 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下列事件与之有关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7.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 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 78 天的轰炸,导致该地区矛盾不断长期动荡。给当地人民带 来深重苦难的重要根源是( ) A.霸权主义 B.宗教纷争 C.恐怖主义 D.民族矛盾 18.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湖南境内发现了大量的远古遗存,还出土了众多的珍贵文
物。下列文物出土于湖南宁乡的是( ) A. C. B. D. 19.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组织 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他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谭嗣同 D.蔡锷 20.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南师范大学某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湘云 鲫(鲤),因其生长快、抗病能力强、食性广、肉嫩味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位教授是( ) A.刘筠 B.袁隆平 C.陈国达 D.屠呦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其中第 21 小题 14 分,第 22 小题 16 分,第 23 小题 18 分,第 24 小题 12 分,共 60 分) 21.为宣传第二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某校计划开展“旅游+历史”系列活动。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系列活动一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学校开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小明一家利用“五一”长假,走出国门到埃及、 意大利旅游。他们在埃及领略了尼罗河的秀丽风光,参观了宏伟的古埃及文明象征;他们在 意大利参观了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展馆,感受了浓郁的人文主义氛围。小明感到不虚此 行。 (1)上述材料中“古埃及文明象征”是什么?“浓郁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些杰 出人物有关? 系列活动二 参与交流互动 弘扬中国文化 “文化中国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优秀学员团访华计划”始于 2003 年,旨在加强五 大洲优秀学员学习中国文化艺术、汉语、中医、武术等各项技能,来华体验、感受和交流, 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增进友谊。
学校计划邀请“文化中国行”优秀学员艾丽丝来校访问,让同学们与她面对面进行交 流。艾丽丝喜爱儒家思想、书法和中医,希望能对自己关注的领域有更多的了解。 (2)在交流互动前,请你为艾丽丝关注的三个领域各写一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系列活动三 编制旅游线路 促进旅游发展 2023 年 9 月,第二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郴州举办,为郴州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 机遇。 打造红色经典旅游名片。郴州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要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续写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大力发展“红色+ 旅游”,加快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千百十一”工程,让红色旅游 “火”起来。 打造绿色山水旅游名片。生态是郴州最大的优势,绿色是郴州旅游的金字招牌。要继续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优化提升东江湖生态康养休闲文化旅游发展环境,鼓励 发展生态休闲和滨湖度假旅游;全面推进莽山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创响无障碍山岳旅 游世界品牌;整合仰天湖等高山草原、湿地湖泊、民俗乡村以及百里丹霞水资源。 打造古色人文旅游名片。郴州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昆曲、三绝碑等深入人心,周敦颐、 徐霞客留下名篇,“来到郴州很震撼,不来郴州会遗憾”。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 动古典文化和现代旅游融合发展,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保护利用好传统特色村落, 留住历史印记,见证美好生活,不断丰富和提升文化旅游内涵;以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为载 体,打造一大批经典湘南文化文旅融合项目,让游客真正不虚此行。 (3)学校号召大家积极宣传第二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请你结合郴州要打造的三张旅游名 ——摘编自《郴州日报》(2022 年 12 月 16 日) 片制定一条旅游线路,并简要说明理由。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 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绝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 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 美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国崛起的背景。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7 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 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 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 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 的信用体系。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 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又加入了 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 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 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学者们 还认为,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确立世界霸权的原因。 材料三 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像德国、日本、俄国(苏联),还有其它一些 20 世纪的国家那样,可以说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因为这些国家大都是刚刚经 历了国家重建,相对于社会力量,国家的力量比较强大。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俄国(苏联)“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的历 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能从西方大国的崛起中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 23.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同志出生于 1898 年,在他青少年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 治腐败,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命运十分悲惨。面对国家危难 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 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周恩来同志和他那一代杰出中国共产党 人一样,深入思索,挺起脊梁,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 史实。 材料二
南昌起义油 遵义会议时的周恩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开国大典照片 画 来 (2)从周恩来同志以上革命足迹中任选一个事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 外事工作。……他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 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 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周恩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 尊敬”的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材料四 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 系人民,对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热爱,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 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做到了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共忧乐、共奋进。 周恩来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要实
事求是,不能乱搞。”“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周恩来同志用自己的 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 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4)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哪些伟大精神品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 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 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 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 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 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 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 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 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 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 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 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 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走向沉沦,一批批先进的 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兴起旨在学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以及旨 在仿行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 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因而有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以彻底批判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 化运动。 ——摘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证明中华文明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 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