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上海宝山区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抄写下面的诗句《帆》。
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无论在小河,在大江,还是在海洋,它都在前进,在和风浪
搏斗。在每一片鼓满风的帆里,都藏着一个美丽的幻想。//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我愿我
们的生活像一片片白帆,永远寻求不冻的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填空题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心(______)胆(______)
手(______)脚(______)
3.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请把它们各自的解释写在括号里。
(1)刮了秋风,天气就凉.。(______)
(2)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都凉.了。(______)
(3)这个小镇远离市区,很荒凉.。(______)
(4)葡萄架下很阴凉.。(______)
4.默写古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示儿曰:“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面句子的意思,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衷”用音序查字法应查“Z”,用部首查字法应查“亠”。(______)
6.“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涌向宽阔的操场。”这是
一句比喻句,生动地描写了学生们下课后活跃的场景。(______)
7.“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出自《孟子》。(______)
8.《两茎灯草》中严监生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而不肯闭眼,真是可笑又可悲。(______)
9.《跳水》中的父亲实在是狠心,竟然向自己的孩子开枪。(______)
四、连线题
10.古诗积累。
照样子连线。
《稚子弄冰》
《从军行》
王之涣
王维
《凉州词》
王昌龄
《鸟鸣涧》
杨万里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
英国也有长城
据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奧克兰德的《英国文明史》记载,哈德良长城建造于古罗马时期,
大约相当于我国秦汉时期。公元 43 年,罗马军队入侵不列颠岛,占领了英格兰地区。但因
为战线拉得太长已经难以再向北推进,而北方的苏格兰人趁机屡次南犯,一时形势颇为紧张。
此时,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英格兰视察,果断下令修建长城,以保卫罗马帝国的占领地。从
公元 122 年起,由 3 个罗马军团历时 6 年时间分段筑成了从东海岸泰恩河口至西海岸的索尔
韦湾,横贯不列颠岛的颈部长度达 117 公里的城墙,史称哈德良长城。
将近 1900 年的自然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现存的哈德良长城已成残迹。目前所能看到
的长城,西起卡菜尔东到纽卡斯尔,全长辨得出痕迹的仅剩下 80 多公里。
11.英国长城史称____________,建筑于____________时期,是____________人建造的。
12.英国长城东起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__公里。
13.“全长辨得出痕迹的仅剩下 80 多公里”,联系上下文,从画“____________”的短语可
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诺贝尔
①每年 12 月 10 日下午 4 时 30 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
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②为什么一定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个盛会呢?因为 1833 年 10 月 21 日,诺贝尔就诞
生在这儿。为什么要在 12 月 10 日下午 4 点半颁奖呢?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③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④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
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于是,他萌发了要发明炸药的念头。
⑤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炸药的发明上。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
液体炸药。这种炸药爆炸力十分强大,很快风靡全世界。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⑥然而,液体炸药在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怎样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
新的研究。1864 年 9 月 3 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
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成残疾,他自己也受了伤,但他毫不气馁……
⑦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
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 1867 年的秋天,他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
色炸药。
⑧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加强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试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
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索,双眼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
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
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⑨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
就是诺贝尔。
⑩1870 年,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
⑪1887 年,诺贝尔又发明了无烟炸药,这就是人类今天使用的炸药。
⑫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 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
时,他立下遗嘱,把他 100 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 200 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
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
最突出的人。这就是他设立的诺贝尔奖。
14.造句。
连续不断——_______________
15.仔细阅读,照样子用概括的语言填写表格。
时间
小时候
重要事件
产生要发明炸药的念头
长大后,最先
1867 年的秋天
1870
发明一种液体炸药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又发明了无烟炸药
1896 年临终时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在瑞典首都举行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16.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③—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冬夜的灯光
①我和我的妻子珍妮特抛下我们自己的诊所,离开我们舒适可爱的家,来到 8000 公里
外的加拿大西部,这个名叫奥克托克斯的荒凉小镇。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但是我们感
觉到:虽然我们生活的地方辽阔无垠,空旷荒寂,但这里有温暖、友谊和乐观。
②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
(
)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
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③“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六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走三公里,再……”
④我给他搞得糊里糊涂,尽管他一点儿也不嫌麻烦地把他家的路线又说了一遍,我还是
弄不清楚。
⑤“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看着灯光
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我觉得这个
方法不错。
⑥启程前,我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达上空广阔无边的穹隆。在冬季里,我们随时都要
提防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寒天下雪的征兆。每一年,都有人因事情突然发生,
来不及防备而在车里冻伤。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的人,都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⑦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
家全部把灯开亮了。(1)可现在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顺利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2)
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3)我不由想到要是在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农家
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4)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
能认得路回去呢?(5)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理,怎
样服药。(6)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
⑧这时候,外面已经下起了大雪。那农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就在他家过一夜。
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把汽车
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
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
)都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
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
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
鸣和车轮碾雪的索索声。当时的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⑨这时,我开始领悟到了:只要真心地为他人付出,就会赢得别人的欣赏和尊重。这里
的人们需要我,我和妻子不远万里来到小镇工作是值得的。
17.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最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虽然 突然 当然
B.虽然 果然 竟然
C.虽然 果然 突然
18.下列句子中和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经历过被荒原风雪凶猛袭击的人,还有谁不知道它的危险性?
B.经历过被荒原风雪凶猛袭击的人,怎么会知道它的危险性呢?
C.经历过被荒原风雪凶猛袭击的人,难道会知道它的危险性?
19.文章第⑦自然段的语句被打乱了顺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3)—(1)—(2)—(5)—(6)—(4)
B.(3)—(1)—(2)—(6)—(5)—(4)
C.(1)—(3)—(2)—(6)—(5)—(4)
20.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选项中对第⑧自然段“当时的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
样”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灯光为“我”照亮回家的路,因为外面下起了大雪。
B.灯光消除了“我”内心的恐惧,让“我”感受到农家的真诚。
C.灯光表达了对“我”的歉意,使“我”的心情更加放松。
21.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合文中交代的出诊经历,可以判断作者夫妇来小镇的主要原因是
(
)。
A.小镇生活安逸,在那里工作比自己开诊所轻松。
B.小镇地处偏僻,没有医生愿意去那里给人治病。
C.小镇民风淳朴,作者愿意去为那里的人们服务。
六、书面表达
22.习作(任选一题)
题目 1:铭记在心的_____________
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例如:一句话、一首诗、一个微笑、一个巴掌……选择一
件铭记在心的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记叙文。内容真实,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思想感情。
题目 2:_____________
开头:我最喜欢星期日,爸爸、妈妈都在家,一块儿聊天,看看电视或看看书,然后上公园
玩,可真带劲!可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
提示: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这个星期日,我们家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也许是去朋友家
做客;也许是去参加一个活动;也许是做一次短途旅行……
要求:先自拟题目,再把文章开头抄写下来,然后续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记叙文。注意用词
恰当,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无论在小河,在大江,还是在海洋,它都在前进,在和风浪
搏斗。在每一片鼓满风的帆里,都藏着一个美丽的幻想。//我愿意看见一只只白帆。我愿我
们的生活像一片片白帆,永远寻求不冻的港。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解答本题,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愿、
帆、博、鼓、藏、港”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
美观。
2.惊
战
忙
乱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和对字词含义的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积累成语,还要掌
握其写法和含义,清楚其运用方向和语境。
心惊胆战:意思是形容十分害怕。
手忙脚乱:意思是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3.温度低,冷
灰心或失望
冷清,不热闹
凉快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多义字。
凉:
[ liáng ]
1.温度低;冷(指天气时,比“冷”的程度浅):阴~。~水。过了秋分天就~了。
2.比喻灰心或失望:听到这消息,他心里就~了。
3.悲伤;愁苦:凄~。悲~。
4.冷落;不热闹:荒~。苍~。
[ liàng ]把热的东西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粥太烫,~一~再喝。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多义字具体的意思。
4.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
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文言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
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
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
应变,考虑再三,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5.√
6.√
7.×
8.√
9.×
【分析】
5.
本题考查的是查字典和汉字的结构等的有关知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有音序查字法和部首
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就是先查这个字的音序,再查这个字的音节;部首查字法就是先查这个
字的部首,再查这个字除了部首之外的笔画数。判断此类题时,要牢记上述的知识,作出准
确的判断。
6.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运用。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和喻体的特点:①不是同一类事物;②有相似之
处。比喻句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本体的特点。
题干中把“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比作“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
7.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郑伯克段于鄢》“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所以本题错误。
8.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两茎灯草》主要内容是吝啬鬼严监生将死之际还挂念着一
盏灯里放两根灯草太浪费,直到家人去掉一根,他才肯离世,表达对其为人的讽刺。
9.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跳水》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杰出作品。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一艘轮船上,发生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