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连云港海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看清数据,算一算。(12+14=26 分)
1. 直接写出得数。
8 30
65 25
96 3
800 4
600 5
640 8
21 4
70 23
4
7
2
7
72 6
【答案】240;84;32;200;
3
7
10 10
2 2
5 5
90;47;3000;80;
12;
6
7
;
4
10
;0
【解析】
【详解】略
2.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6 8 =
84 3
320 7 =
8 145
☆530 5
☆349 6
【答案】288;2240;106;
28;1160;58……1
【解析】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整数除法的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
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详解】36 8 =288
320 7 =2240
☆530 5 106
验算:
84 3 28
8 145
1160
☆349 6 58……1
验算:
二、认真思考,填一填。(每空 1 分,共 27 分)
3. 743×2 的积是(
)位数;一个数除以 8,余数最大是(
)。
【答案】
①. 四
②. 7
【解析】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哪一位上
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据此计算出算式的积,再看积是几位数;在有余数的除
法中,最大余数=除数-1,由此填空。
【详解】743×2=1486,743×2 的积是四位数;
一个数除以 8,余数最大是 7。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乘法以及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计算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 200×6 可以看作 2 个(
)乘 6,400÷5 可以看作(
)个十除以 5。
【答案】
①. 百
②. 40
【解析】
【分析】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时,可将整百数看作几个百再计算;计算 400÷5 时可以将 400
看作几个十再计算,依此填空。
【详解】200 里面有 2 个百,即 200×6 可以看作 2 个百乘 6;
400 里面有 40 个十,即 400÷5 可以看作 40 个十除以 5。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整百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整百数与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应熟练掌
握。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1)李康身高为 135(
),他的体重大约重 35(
)。
(2)1 袋食盐重 500 克,8 袋这样的食盐重(
)克,也就是(
)千克。
【答案】(1)
①. 厘米##cm
②. 千克##kg
(2)
①. 4000
②. 4
【解析】
【分析】(1)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计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李康的身高用厘米
作单位;计量李康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
(2)用 500 乘 8,求出 8 袋这样的食盐重多少克,根据 1000 克=1 千克,把克换算成千克
作单位。
【小问 1 详解】
李康身高为 135 厘米,他的体重大约重 35 千克。
【小问 2 详解】
500×8=4000(克)
4000 克=4 千克
1 袋食盐重 500 克,8 袋这样的食盐重 4000 克,也就是 4 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还考查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6. 在括号里填上“>”“<”或“=”。
18×0(
)18+0
540÷5(
)504÷5
96÷2÷3(
5
8
(
)
3
8
)96÷6
1
5
(
)
1
3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解析】
【分析】(1)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3)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相同,被除数较大,则商也较大;
(4)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5)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较大。
【详解】(1)18×0=0,18+0=18,0<18,则 18×0<18+0;
(2)96÷2÷3=96÷6;
(3)540÷5>504÷5;
(4)
(5)
5
8
1
5
>
<
;
。
3
8
1
3
【点睛】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值就大;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值就
小;算式之间比较大小,可以先计算后比较,也可以根据算式中数的特点直接比较。
7.
3
4
里面有(
)个
【答案】
①. 3
②.
1
4
5
8
;1 个
1
8
加上 4 个
1
8
的结果是(
)。
【解析】
【分析】
3
4
的分子是 3,所以它里面有 3 个
1
4
,1 个
1
8
加上 4 个
1
8
即为 5 个
1
8
,5 个
1
8
是
5
8
。
【详解】由分析得:
3
4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
里面有 3 个
;1 个
1
4
加上 4 个
的结果是
。
1
8
1
8
5
8
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8. 下面的运动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画“○”。
(
(
)
)
(
)
(
)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
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
转。
【详解】
【点睛】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于,平移时
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
变化。
9. □02÷6,要使商是两位数,□里面最大填(
);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
)。
【答案】
①. 5
②. 6
【解析】
【分析】□02÷6,要使商是两位数,则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要小于除数,口里的数要小于
6。要使商是三位数,则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要大于或等于除数,口里的数大于或等于 6。
【详解】□02÷6,要使商 是两位数,□<6,则□里最大填 5;要使商是三位数,□≥6,
则□里最小填 6 。
【点睛】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则商是两位数;如果被
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是三位数。
10. 第一格放 10 粒米,以后每格比前一格多放 5 粒米,第四格放(
)粒米。
【答案】25
【解析】
【分析】根据“以后每格比前一格多放 5 粒米”可知:第二格放(10+5)粒米,第三格放
(10+5+5)粒米,第四格放(10+5+5+5)粒米,据此解答。
【详解】10+5+5+5
=15+10
=25(粒)
第四格放 25 粒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以后每格比前一格多放 5 粒米,依次求出第二格、第三格、
第四格放的米数。
11. 水果店有 300 个芒果,每 8 个装一盒,至少需要(
)个盒子才能装完。
【答案】38
【解析】
【分析】用芒果个数除以每盒装芒果个数,求得的商即为需要盒子数量。若有余数,剩余芒
果也需要一个盒子,则用商加上 1,求出需要盒子数量。
【详解】300÷8=37(个)……4(个)
37+1=38(个)
则至少需要 38 个盒子才能装完。
【点睛】本题考查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明确剩余 4 个芒果也需要 1 个盒子。
12. 一根绳子长 36 米,对折 2 次后,每小段长(
)米。
【答案】9
【解析】
【分析】绳子对折一次,就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 2 份,再对折一次就是平均分成 2×2=4
(份),用 36 除以 4,即可求出每小段绳子的长度。
【详解】36÷(2×2)
=36÷4
=9(米)
所以每小段长 9 米。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对折两次就是平均分成了 4 份。
13. 下图 3 个杯子一样大,1 号是空杯子,那么 2 号杯子里的果汁有(
)克,3 号
杯子里的果汁大约有(
)克。
【答案】
①. 100
②. 200
【解析】
【分析】1 号是空杯子的质量是 150 克,2 号是空杯子和果汁的质量是 250 克,用 250 减去
150,求出 2 号杯子里的果汁有多少克;3 号杯子里的果汁大约等于 2 号杯子里的果汁的 2
倍,用 2 号杯子里的果汁的质量乘 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50-150=100(克)
100×2=200(克)
2 号杯子里的果汁有 100 克,3 号杯子里的果汁大约有 200 克。
【点睛】本题考查了克的认识,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14. 马路 边每隔 50 米有 一个路 灯,赵 军从 第 1 个路 灯跑到 第 8 个路 灯,他 一共跑 了
(
)米。
【答案】35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赵军从第 1 个路灯跑到第 8 个路灯,那么一共有 7 个空,每隔 50 米有
一个路灯,也就是每个空是 50 米,用 50 乘 7,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8-1=7(个)
50×7=350(米)
他一共跑了 350 米。
【点睛】本题主要知道路灯数量减 1,得出间隔数量,进而求解。
三、反复比较,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6=6 分)
15. 得数最接近 1200的算式是(
)。
B. 297×6
C. 402×3
D. 698×2
A. 4×203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别计算出各选项的积,再求出各选项积与 1200 的差,差越小,说明该选项的积
越接近 1200。
【详解】A.4×203=812,1200-812=388;
B.297×6=1782,1782-1200=582;
C.402×3=1206,1206-1200=6;
D.698×2=1396,1396-1200=196。
6<196<388<582,402×3的积最接近 120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一位数与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下面物品中,(
)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A. 一张课桌
B. 一支粉笔
C. 一块橡皮
D. 一支铅
笔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张课桌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详解】A.一张课桌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B.一支粉笔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C.一块橡皮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D.一支铅笔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千克、克的认识与灵活运用。
17. 下面四个汽车标志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
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A.
是轴对称图形;
是轴对称图形;
是轴对称图形;
不 是轴对称图形。
B.
C.
D.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
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18. 每套校服用布 3 米,324 米布能做多少套校服?下面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表示已经用去
了(
)米。
B. 30
C. 300
D. 324
A. 3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