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北京东城区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要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chuāng lián
wēi yán
suí yì
tǐng tu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chū móu huà cè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窗帘
威严
随意
挺脱
出谋划策
胸有成竹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
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窗、威、随、挺、策、胸”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根据音节写汉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chéng (______)认错误 (______)实守信
jí
手(______)眼快
紧(______)情况
【答案】承
诚
疾
急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课内字词同音字的辨析,需要学生平时对于课内外字词的字音、
字形、释义、用法等多加积累。需要注意的易错字为:“诚”“疾”。
承认错误:同意错误。承:应、回答。
诚实守信: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
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
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诚:忠诚。
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疾:迅速。
紧急情况:非常急迫的事情。急:急迫。
3.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自相矛盾》一文结尾的语句,能够引发读者深深地思考。这句话是:______,不可同
世而立。
2.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表达宋朝遗民苦苦盼望国家失地早日收复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默写,结合题目信息,根据前后句进行回忆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写错
别字。
出自先秦韩非的《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
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性默写,注意结合诗歌大意和作者情感表达作答。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大意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
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宋朝遗民苦苦盼望国家失地早日收复的心情。
二、选择题
4.下面词语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旖旎(yǐ nǐ) B.停泊(tíng bó) C.窈窕(yáo tiáo) D.踌躇(chóu chú)
【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
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旖旎,读音 yǐ nǐ。柔和美丽。
停泊,读音 tíng bó。指船舶靠于码头、泊于锚地或系于浮筒。
窈窕,读音 yǎo tiǎo。指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身材婀娜多姿。
踌躇,读音 chóu chú。犹豫;停留;徘徊不前。
故选 C。
5.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瞄准 寻思
B.锻练 促拥
C.擂鼓 包袱
D.预计 沉寂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B 选项锻练正确写法是锻炼。指通过军事训练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把金属放在火里烧,
然后用锤子打。
B 选项促拥正确写法是簇拥。指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故选 B。
6.关于汉字书写,下面说法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革”字的最后一笔是“丨”
B.“罐”字共有二十三笔
C.“巫”字的第二笔是“丿”
D.“截”字的最后一笔是“、”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笔顺的掌握情况。考题中涉及到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字,但是如
果对于汉字笔顺的顺序掌握不准确的话容易出现错误。
“巫”字的第二笔是“丿”错误。
“巫”字的笔顺是:横、竖、撇、点、撇、点、横,第二笔是竖。选项说法有错误。
故选 C。
7.下面各组词语中,与“琵琶—枇杷”这组词语分组方法一致的是(
)
A.呐喊—吓唬
B.公鸡—攻击
C.灯塔—光明
D.布置—施行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同音字。“琵琶--枇杷”这组词语都读为“pi pa”。
A:呐喊,读音为 na han;吓唬,读音为 xia hu。选项读音不相同。
B:公鸡,读音为 gong j1;攻击读音为 gong jI。选项读音相同。
C:灯塔,读音为 deng ta;光明读音为 guang ming。选项读音不相同。
D:布置,读音为 bu zhi;施行读音为 shi xing。选项读音不相同。
8.下面词语中,“平”的意思与“风平浪静”中“平”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平.均分配
B.平.淡无奇
C.平.常时期
D.心平.气和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
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
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平:安定。
平均分配:指消费品按平均主义原则进行分配,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
们共同劳动,获得极少的生活资料,只有平均分配,才能保证社会成员的共同生存。平:平
等。
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平:平常。
平常时期:指通常的普通的时候。平:普通。
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
情;平静下来。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平:安定、平和。
故选 D。
9.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A.我们中国的汉字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B.运动场上,同学们摩拳擦掌....,大家都想一展身手,为班级争得荣誉。
C.狭窄的山路上出现了一座独木桥,人们跃跃欲试....,谁也不敢轻易走上去。
D.有的人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身上存在的问题,其实这是对你最大的帮助。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
确,解答此题,学生要能够理解句子大意,体会词语是否符合语境,最后选出答案即可。
A 正确。历史悠久,是指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很久远。
B 正确。摩拳擦掌,意思是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C 错误。跃跃欲试,意思是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从“谁也不敢轻易走上去”可知与句意
不符。
D 正确。一针见血,意思是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10.下面这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一首古诗。你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可能
书写的是(
)
A.雷震的《村晚》
B.孟郊的《游子吟》
C.王昌龄的《从军行》
D.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书法作品。这是一幅书画作品。从图片左侧的楷体“宋人雷震村晚”可知,这
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南宋诗人雷震的《村晚》。诗文原文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故选 A。
11.下面诗句中,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D.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去埋
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此句以“春风”暗喻皇恩,“春风不度玉门关”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关心边塞士兵。选项没有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意思是: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
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此句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返回家乡的狂喜。选项没有描写古代儿童生活。
C.“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意思是: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
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此句描写了乡村种田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于劳动的赞美之情。选项没有描写古代儿童生活。
D.“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
璃破碎的声音。
此句描写小孩子敲打冰块玩耍的景象,写出了儿童的调皮与可爱,表达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
情。选项描写代儿童生活。
故选 D。
12.爷爷笑着说:“我虽然已到古稀之年了,但是还要活到老,学到老呀!”从爷爷说的话
里,我们可以知道爷爷的年龄是(
)
A.六十岁
B.七十岁
C.八十岁
D.九十岁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年龄称谓的了解,要注意积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三、信息匹配
13.“燕领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蛇矛,好不威风”。这句话描
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认为这个人物是(______)
【答案】③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重点考查了对内容的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在认真阅
读,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解答,也可以根据题目观察图片得出答案。
根据“燕领虎须,豹头环眼”“手提丈八蛇矛”等可知,这个人物是张飞。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
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
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公元 196 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 200 年刘
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
张飞投奔袁绍。公元 208 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
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是邮递员老张的儿子。老
张不小心把腿摔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小张就替爸爸来送报纸了。
②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清早 8 点多钟的时候,准能听到一阵轻捷的脚步声。不论晴天雨
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
礼貌地喊一声:“您的报纸来了!”
③我与小张闲聊过,得知他每天穿街过巷,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
得上下近万级台阶。为了把报纸按时送到,他每天凌晨 5 点就起床。一大早,汗水就浸湿了
他的脸庞,短袖衬衣湿透了一大截。我曾开玩笑似的跟他说:“你这可真算是闻鸡起舞呀!”
小张也爽朗地笑着说:“就算是吧!”
④看着这个送报的少年,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和小张一样大,8 点多钟了,还
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自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就更过分了,几乎
每天都是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着牛奶,一边不停地滑动着手机的屏
幕……我说:“你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就看他能不能珍
惜大好时光!你看看那送报的小张……”
⑤儿子却不屑地说:“您这观念早过时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考上大学
了,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儿子学习成绩的确很好,但是他的回答仍然让我心里不是滋
味。
⑥一个大雨瓢泼的日子,小张头一次误点了。上午 9 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
身湿透了,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
我……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
⑦我急忙安慰他,赶快接过他手里的报纸。他笑笑说:“今天我是最后一次给您送报纸
了,从明天起,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他说:“我被大学录取了,
明天去报到。”
⑧我惊讶了,心里真为小张高兴!看着他那满脸的笑容,我也笑着说:“这段时间辛苦
你了,以后就不用闻鸡起舞了。”小张却摇摇头说:“不,进入大学,我要开启全新的学习生
活,更要闻鸡起舞了!”
⑨听了他的话,我不知说什么好。他又补充道:“我爸爸的腿伤刚刚好,行动可能会慢
一点儿,以后送报迟到了,您多包涵!”
⑩他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我为这个送报的少年竖起大拇指,我也要为你
鞠上一躬,你让我见到了一个真正的少年。
⑪我关上门,一转身,看见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1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放暑假的时候,邮递员老张的腿摔了,他的儿子小张_________。小张每天要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