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年江苏徐州云龙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年江苏徐州云龙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审美与鉴赏。 欣赏完如图《浪淘沙》(其一)的书法作品,你能把这首诗中另外两句描写黄河 迂回澎湃的诗句写在横线上吗? 注意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哦!(友情提示:古诗词竖版,从右到左书 写)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ㅤㅤ大自然是如此 kāng kǎi ,赐予我们 lǜ tǎn 似的草地,微波 dàng yàng 的河水,风景秀丽的山川,气势雄伟的 pù bù ,还有各种丰富的 kuàng chǎn zī yuán ……只要你用心发现,太多美丽会令你 táo zuì 。 3.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保佑(yòu) 勉强(qiǎng) 倔强(jiàng) B.寡妇(guǎ) 试卷(juàn) 魁梧(kuí) C.蜷缩(quǎn) 黧黑(lí) 汹涌澎湃(xiōng) D.皱纹(zhòu) 卷发(juǎn) 忐忑不安(tǎn) 4.下列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风簸自天涯(簸箕) B.九曲黄河万里沙(酒名) C.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 D.两山排闼送青来(小船)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精彩的魔术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 的掌声。
②狼牙山上响起了壮士们豪迈、 的口号声。 ③战士们冲过熊熊大火,和敌人展开了 的搏斗。 ④风 地吹着,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响声。 A.激烈 壮烈 猛烈 热烈 B.猛烈 壮烈 热烈 激烈 C.热烈 壮烈 激烈 猛烈 D.热烈 壮烈 猛烈 激烈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读书时一定要学会思考,千万不要囫囵吞枣....。 B.写人传记最怕考证不准确,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C.冬天的早晨特别冷,野外是北风怒号白霜一片,可小丽同学饱经风霜....,很早到学校上 课。 D.我对这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经过老师的讲解后,我恍然大悟....。 7.航天人的航天精神是责任与担当。以下不能体现“责任与担当”的名句是( )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B.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C.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D.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9.下列不能表达“匆忙的早晨”这个中心意思的材料是( ) A.奶奶早起买完菜从菜市场回来,急忙叫我起床,给我做早饭。 B.公园里,一群晨练的老人正在慢悠悠地打太极。 C.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赶着去上班。 D.我三下五除二地吃完早餐,背上书包跑出家门。 二、阅读与鉴赏 10.文字是思想的河流,让我们细细品读,感受思想的沉淀吧! 材料一:毛泽东评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 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是在 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材料二:人物简介 姓名 职业 鲁迅 作家 笔名 民族 周树人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绍兴 生卒年 1881﹣1936 主要事迹 “鲁迅”是周树人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 为广泛地笔名。1904 年初,赴日本仙台学医,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代表 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 Q 正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等。 作品特色 1.小说以反封建为总主题。作品真实描写了底层人民受封建压迫、 剥削的生活图景,尤其是《阿 Q 正传》,让我们看到旧中国人民思想的麻木。 2.杂文具有透彻的思想洞察力、锐利的文化批判力和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鞭挞了落后习俗,揭示了生活的哲理 材料三:1932 年,鲁迅写下了《自嘲》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和憎,体现了鲁迅 诗歌的独特风格。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鲁迅的原名叫 (地方名)人。他第一次以笔名“鲁迅”为笔名发表的作品 是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鲁迅“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文艺写作改变国民精神。 ②《坟》这篇小说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③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文化战线上空前的民族英雄。 (3)鲁迅通过塑造一个典型人物,让我们看到旧中国人民思想麻木的作品是 。 A.《故乡》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阿 Q 正传》 D.《阿长与<山海经>》 (4)“鲁迅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鲁迅在他的诗《自嘲》中,这样表达自己对待 不同人的态度“ , ”。 (5)结合材料一,说说鲁迅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
11.阅读回答各小题。 那条河流 我怀念那条河流。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 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 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理所 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 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模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 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城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 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 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的记 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 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 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例影、用蓝色的 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扉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 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过去,“那条河流”是 的地方:如今,“那条河流”是 的地方。 (2)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以下过程:
(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思想。 ②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带来童年乐趣。 ③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4)请结合文章中具体的语句,谈一谈读完本文,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三、习作与表达 12.用写作记下有趣的生活,拿起手中的笔,期待你妙笔生花哦! 寒假中,你一定有许多幸福的瞬间,阖家团圆的年夜饭是一种幸福,和大家分享 你的幸福点滴吧。 写作提示:(1)题目自拟(2)写清楚让你觉得幸福的一件事(3)注意抓住人物 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出幸福。(4)不少于 450 字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审美与鉴赏。 欣赏完如图《浪淘沙》(其一)的书法作品,你能把这首诗中另外两句描写黄河 迂回澎湃的诗句写在横线上吗? 注意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哦!(友情提示:古诗词竖版,从右到左书 写)
【解答】《浪淘沙》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同到牵牛织女家。 故答案为: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ㅤㅤ大自然是如此 kāng kǎi 慷慨 ,赐予我们 lǜ tǎn 绿毯 似的草地,微波 dàng yàng 荡漾 的河水,风景秀丽的山川,气势雄伟的 pù bù 瀑布 ,还有各种丰富的 kuàng chǎn 矿产 zī yuán 资源 ……只要你用心发现,太多美丽会令你 táo zuì 陶醉 。 【解答】故答案为: 慷慨 绿毯 瀑布 资源 3.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保佑(yòu) 勉强(qiǎng) 倔强(jiàng) B.寡妇(guǎ) 试卷(juàn) 魁梧(kuí) C.蜷缩(quǎn) 黧黑(lí) 汹涌澎湃(xiōng) D.皱纹(zhòu) 卷发(juǎn) 忐忑不安(tǎn) 【解答】A、B、D 均正确。 C.有误,“蜷缩”的“蜷”应读“quán”。 故选:C。 4.下列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风簸自天涯(簸箕) B.九曲黄河万里沙(酒名)
C.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 D.两山排闼送青来(小船) 【解答】A.有误,“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簸:颠簸。 B.有误,“九曲黄河万里沙”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形容河道弯弯曲曲。 C.正确。 D.有误,“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闼:小门。 故选:C。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精彩的魔术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 的掌声。 ②狼牙山上响起了壮士们豪迈、 的口号声。 ③战士们冲过熊熊大火,和敌人展开了 的搏斗。 ④风 地吹着,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响声。 A.激烈 壮烈 猛烈 热烈 B.猛烈 壮烈 热烈 激烈 C.热烈 壮烈 激烈 猛烈 D.热烈 壮烈 猛烈 激烈 【解答】①热烈:具有强烈感情、激情或热情的。 ②壮烈:豪壮激越。根据语义应选“壮烈”。 ③激烈:声音高亢激昂;激越。 ④猛烈:强烈;激烈。 故选:C。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读书时一定要学会思考,千万不要囫囵吞枣....。 B.写人传记最怕考证不准确,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C.冬天的早晨特别冷,野外是北风怒号白霜一片,可小丽同学饱经风霜....,很早到学校上 课。 D.我对这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经过老师的讲解后,我恍然大悟....。 【解答】A.恰当,不加分析。句中指学习要在思考中理解,使用正确。 B.恰当。句中指写人传记要将人,符合语境。 C.不恰当。用在“小丽”身上不合适。 D.恰当、觉悟过来,符合语境。 故选:C。 7.航天人的航天精神是责任与担当。以下不能体现“责任与担当”的名句是( )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解答】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曹植的《白马篇》,把死亡看得像回家 一样平常。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鲁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 其奋斗、希望是不会实现的,那么就能实现自己理想。 C.“祖宗疆土,当以死守。意思是: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 能让给他人。 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只有民魂变得好起来了,只有人民好了。 根据以上句意,不能体现“责任与担当”的名句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也便成了路。 故选:B。 8.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B.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C.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D.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解答】A.结合“站、包、提、走”这些动词可知。 B.“凶得像只豹子”是对老汉神态的描写,运用的描写方法是神态描写。 C.结合“拔、拧、扔”这些动词可知。 D.结合“裹、抱”这些动词可知。 A、C、D 均为动作描写,故 B 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选:B。 9.下列不能表达“匆忙的早晨”这个中心意思的材料是( ) A.奶奶早起买完菜从菜市场回来,急忙叫我起床,给我做早饭。 B.公园里,一群晨练的老人正在慢悠悠地打太极。 C.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赶着去上班。 D.我三下五除二地吃完早餐,背上书包跑出家门。 【解答】ACD 正确。 B.“公园里,一群晨练的老人正在慢悠悠地打太极。 故选:B。 二、阅读与鉴赏 10.文字是思想的河流,让我们细细品读,感受思想的沉淀吧! 材料一:毛泽东评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