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丰台区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丰台区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正确答案,将选项涂在答题纸上。 1. 16 的全部因数有( )个。 B. 4 C. 5 D. 6 A. 3 【答案】C 【解析】 【分析】列乘法算式找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组一组地写出所有积是这个数的乘法 算式,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详解】16 的全部因数有:1,2,4,8,16; 一共有 5 个。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 自然数 m 既是甲数的倍数,又是乙数的倍数。自然数 m 一定是甲、乙两数的( )。 A. 公因数 B. 最大公因数 C. 公倍数 D. 最小公 倍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数是最大公因数;几个 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即 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自然数 m 既是甲数的倍数,又是乙数的倍数。自然数 m 一定是甲、 乙两数的公倍数。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应用。 3. 在“34□0”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四位数既是 2 和 5 的倍数,又有因数 3。这个 数字最大是( )。 A. 9 【答案】B 【解析】 B. 8 C. 7 D. 6
【分析】根据 2 和 5 的倍数特征可知,这个四位数的个位上是必定是 0;题目中“34□0” 已经满足条件,所以只需要满足是 3 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 就是 3 的倍数。要求□里能填的最大数字,从 9~0 依次填入,满足是 3 的倍数即可得解。 【详解】34□0 的个位上是 0,满足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 当□里填 9 时,3+4+0+9=16,16 不是 3 的倍数,不符合要求; 当□里填 8 时,3+4+0+8=15,15 是 3 的倍数,符合要求; 所以□里最大填 8 时,即可满足既是 2 和 5 的倍数,又有因数 3。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 2、3、5 倍数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a+5 的和是奇数,a 一定是( )。 B. 合数 C. 奇数 D. 偶数 A. 质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可以进行代数,把 a=0,1,2,3,4…..,进行代入,我们发现 a=0、2、4、6…… 为偶数时,加上 5 的和就是奇数。所以我们需要记住:偶数+奇数=奇数。 【详解】5 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所以 a 为偶数。 故答案为:D 【点睛】针对此题,我们可以进行代数,去确定。也可以记住总结:偶数+奇数=奇数。 5. 一个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 55cm,宽 60cm,高 175cm,这个物体可能是( )。 B. 微波炉 C. 鞋盒子 D. 数学书 A. 电冰箱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数据大小及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结合长方体的特征可知,微波炉、 鞋盒子、数学书不可能是长 55cm,宽 60cm,高 175cm 的长方体,据此选择。 【详解】一个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 55cm,宽 60cm,高 175cm,这个物体可能是电冰箱。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特征以及根据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物体。 6. 把 6 15 约分得到最简分数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数单位变小了 C. 分数单位变大了 【答案】C 【解析】 B. 分数单位的个数增加了 D. 分数单位的个数不变 【分析】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数比大小,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据此分析。 6 2= 15 5 【详解】 , 6 15 故答案为:C 的分数单位是 1 15 , 2 5 的分数单位是 1 5 , 1 15 < 1 5 ,分数单位变大了。 【点睛】关键是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7. 下面四个算式中的“5”和“2”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5 6 B. 6.54-3.2 A. 365+728 )。  2 3 D. 25  3 C. 【答案】B 【解析】 【分析】算式中两个数能够相加减则表示这两个数在同一级内,整数和小数中需要数位相同 才能相加减,分数中分母相同分子才能相加减,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A.365+728,5 在个位上,2 在十位上,数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B.6.54-3.2,5 在十分位上,2 也在十分位上,数位相同级可以直接相加减; C. D. 2 3 通分成分母是 6 的分数,才能进行计算,所以 2 和 5 不能直接相加减; 2 5  ,需要把 6 3 25  ,需要把 5 通分成分母是 3 的假分数,才能进行计算,所以 2 和 5 不能直接相加 3 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解题时需要注意相加减 的数一定要在同一级内。 8. 在数线上,M、N 两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N-M<0 B. NM>2 C. 1 1 M N  D.
 1 1 M N 【答案】D 【解析】 【分析】A.在数线上从左到右的数字依次变大,由此可知 N>M,据此判断即可; B.观察数线可知,N 和 M 两点位于 0 和 2 之间,当 N 和 M 两点分别位于 0 和 2 两个点上, 此时 NM=2,据此判断即可; C 和 D.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A.因为 N>M,所以 N-M>0,原题干说法错误; B.因为 N 和 M 两点位于 0 和 2 之间,所以 NM<2,原题干说法错误; C.因为 N>M,所以 D.因为 N>M,所以 故答案为:D 1 1 M N 1 1 M N  ,原题干说法错误;  ,原题干说法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比较大小,明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 如图,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了对 1 4 表示的是( )。 1 4 的理解。图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甲、乙、 丙 【答案】A 【解析】 【分析】 1 4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根据分数 1 4 的意义来选择。 甲中把 8 个圆看作单位“1”,每 2 个为 1 份,平均分成了 4 份,涂色部分为其中的 1 份,所 以甲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1 4 表示; 乙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 4 份,涂色部分等于其中的 1 份,所以乙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 1 4
丙中没有把 3 米平均分成 4 份,涂色部分不能用 【详解】A.甲、乙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 表示,所以正确; 1 4 表示。 1 4 B.乙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C.甲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1 4 1 4 D.甲、乙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 故答案为:A 1 4 表示,丙中的涂色部分不能用 表示,丙中的涂色部分不能用 表示,所以错误; 表示,所以错误; 1 4 1 4 表示,丙中的涂色部分不能用 1 4 表示,所以错误。 【点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时,分母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与物体的数量无关。 10. 有萝卜、白菜、土豆各一箱,萝卜质量的 1 3 ,白菜质量的 1 4 ,土豆质量的 1 5 都是 2 千 克。比较这三箱蔬菜的质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萝卜最重 B. 白菜最重 C. 土豆最重 D. 三箱蔬 菜同样重 【答案】C 【解析】 【分析】萝卜质量的 1 3 ,白菜质量的 1 4 ,土豆质量的 1 5 都是 2 千克,相当于已知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应该用除法,据此分别计算出萝卜、白 菜、土豆的质量,再比较大小,即可得解。 【详解】2÷ 1 3 =6(千克) 2÷ 2÷ 1 4 1 5 =8(千克) =10(千克) 6<8<10 所以萝卜的重量最轻,土豆的重量最重。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数除法的应用,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计 算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11. 下面的折纸材料中,不能沿着虚线折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方体的展开图有 11 种情况。 (1)1−4−1 形:上面有 1 个正方形,中间有 4 个正方形,下面有 1 个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2)2−3−1 形:上面有 2 个正方形,中间有 3 个正方形,下面有 1 个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3)2−2−2 形:上、中、下三行各有 2 个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4)3−3 形:仅有 2 行,每行有 3 个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面正方形的展开图选择即可。 【详解】A.1−4−1 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所以沿着虚线能折成正方体。
B.1−4−1 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所以沿着虚线能折成正方体。 C.2−3−1 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所以沿着虚线能折成正方体。 D.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所以不能沿着虚线折成正方体。 故答案为:D 【点睛】正方形出现“田”字型、“凹”字型排列,都不能折成正方体。 12. 用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图①所示的立体模型,在这个立体模型的不同位置添加一 个小正方体后,形成了图②、图③、图④。与图①的表面积比较,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②的表面积增加了 2cm2 B. 图②的表面积增加了 4cm2 C. 图③的表面积没有变化 D. 图④的表面积增加了 4cm2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每个选项时,可利用长方体的表面特征,以及平移补面的方式去判断正确与否。 【详解】A.观察图形发现,把长方体空缺的两个面补齐之后,还多出了两个面,所以图② 的表面积增加了 2cm2,正确; B.图②的表面积增加了 2cm2,错误; C.观察图形发现,把长方体空缺的两 3 个面刚好补齐,图③的表面积没有变化,正确; D.观察图形发现,把长方体空缺的两 3 个面补齐之后,多出 4 个面,所以图④的表面积增 加了 4cm2,正确。 故答案 为:B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每一个图形的表面积变化情况, 再逐一判断。 二、填空。 13. 650L=( )dm3=( )m3 20 分=     时 【答案】650;0.65; 1 3
【解析】 【分析】根据 1L=1dm3,1m3=1000dm3,低级单位换算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即可; 根据 1 时=60 分,低级单位换算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650÷1=650,650L=650dm3, 因为 650÷1000=0.65,所以 650dm3=0.65m3; 因为 20÷60= 1 3 ,20 分= 1 3 时 【点睛】此题考查了容积、体积以及时间的单位换算,关键熟记单位进率。 14. 2 5     20  10  ( 【答案】8;25;0.4 【解析】 )=( )(填小数)。 【分析】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2÷5= 2 5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2 5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 4 就是 8 20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2÷5 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5 就是 2÷5=10÷25;用被除 数除以除数即可化为小数,即 2÷5=0.4。 【详解】由分析可知: 2 5   8 20  10 25  =0.4 【点睛】本题考查除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 1 2    1 1 8 16  1 32  1 64  ( )。 1 4 63 64 【答案】 【解析】 【分析】因为 1 2 =1- 1 2 ; 1 4 = 1 2 - 1 4 ; 1 8 = 1 4 - 1 8 ; 1 16 = 1 8 - 1 16 ; 1 32 = 1 16 - 1 32 ; 1 64 ,把原式中每个加数化成两个数的差,再加起来,加减抵消,进行简算即可。 1 64 1 2 1 2 = 1 32 - 【详解】 =1- =1- 1 2 1 64    1 1 8 16 1 4 + - + - 1 4 1 4 1 32 +  1 8  1 8 1 64 - 1 16 + 1 16 - 1 32 + 1 32 - 1 6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