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
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第Ⅰ卷 选择题
1. 过去的两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的持续肆
虐、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
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取得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成就有( )
①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④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发展成果。
②③④:在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
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②③④说
法正确,符合题意;
①:错误,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故本题选 D。
2. 经过 30 多年奋斗,上海浦东创造了改革开放的新奇迹。浦东的巨变表明,改革开放( )
A. 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B.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C. 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D. 为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制度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正确认识。
B:分析材料可知,浦东的巨变表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
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
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B 是正确
的选项;
A:观点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C:观点错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D: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为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
政治制度基础;
故本题选 B。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平衡的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民族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和理解。
ABCD: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
展新的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C 说法正确,A、B、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4. 2021 年 4 月 7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允许家庭成员
共济,可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
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费用。此举(
)
A. 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B. 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D. 是顺利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发展思想。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故 A 说法错误;
B: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允许家庭成员共济,可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
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费用。这是在关注人民的利
益,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故 B 说法正确;
C: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 C 说法错误;
D: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故 D 说法错
误;
故本题选 B。
5. 生活处处有创新。下列行为能够体现创新乐趣的有( )
①小明在网络上粘贴复制文本
②小强利用包装纸,雪糕棍制作台灯
③小红用新方法解了一道数学题
④小丽运用小猿搜题方式完成了作业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
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
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故
①④是缺乏创新精神的表现,说法错误;②③体现了创新,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6. 芯片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课题,目前我国的缺“芯”之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 )
①创新驱动 是国家命运所系,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②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
①②④:题干中的事例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创新的发展,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大国重
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
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 ,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 B。
7. 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是民意的荟萃,是群众意见、建议最为集中的表达.这体现了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
A. 人民当家作主
C. 最真实的民主
量
【答案】A
【解析】
B. 最广泛的民主
D.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认识。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A 说法正确;
BC: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B、C 说法与题不符;
D: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D 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 A。
8. 某街道推行“书记下午茶”党建项目,拓宽了社情民意了解渠道,通过和居民边喝茶边
“聊需求”的方式,精准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行该党建项目(
)
A. 有利于科学决策以满足居民一切需求
B. 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
民主
C. 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D. 是我国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
屏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和把握。
B:根据题文,某街道推行“书记下午茶”党建项目,拓宽了社情民意了解渠道,通过和居
民边喝茶边“聊需求”的方式,精准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
是最真实的民主,故 B 说法正确;
ACD:满足居民一切需求说法错误,合理需求,不是一切需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
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司法是我国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故 AC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9.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对部分新闻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①市民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参与民主监督
②市民参加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③居民参加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参与民主选举
④罗某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参与民主管理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参与民主生活。
①:市民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是在参与民主决策,①说法错误;
②:市民参加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是通过民主决策行使民主权利,②说法正确;
③:居民参加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通过民主选举行使民主权利,③说法正确;
④:罗某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体现的是民主监督,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0. 在我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 以德治国
B. 科教兴国
C. 依法治国
D. 创新强
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把握。
ABCD:依据教材知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故 C 说法正确,ABD 说
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
法律的形式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对长江立法保护表明(
)
A. 我国开始运用法治方式来解决生态问题
B. 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实行良法
之治
C.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将迅速得到解决
D. 我国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要求。
A:“开始”观点错误,在长江保护法实施之前,我国已经运用法治手段来解决生态问题了,
故 A 说法错误;
B:依据题文描述,对长江立法保护,表明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实行良法之治,故 B 说
法正确;
C:“迅速得到解决”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 C;
D:我国还没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2.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 依宪治国
B. 依宪执政
C. 依法治国
D. 规范政
府的行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政。
D:依据教材知识,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故 D 正确;
A: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故排除 A;
B: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宪执政,故排除 B;
C: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故排除 C;
故本题选 D。
13.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 10 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 42.5 万人提出
的 102 万条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 )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
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要求。
A: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说明我国坚持科学立
法、民主立法,表达社会各方意见,提高立法质量,A 符合题意;
BCD:这三个选项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但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 A。
14. 有人说:“法治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追寻善的价值目标,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
使。”这说明(
)
①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法治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追寻善的价值目标,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
强调了在法治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建设,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
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②④说法正确。①错误,德治
和法治都重要。③是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题干不符。故选 C。
15.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这一现象(
)
①有利于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说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
来越大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相关知识。
①②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题干中很多国家庆祝中国春节,有利于坚定我们的
文化自信 ;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故
①②④正确;
③:最优秀,说法绝对,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 B。
16.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
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①②③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 C。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于 2021 年 4 月 29 日起开始实施。该法的实施有利于
(
)
①节约粮食,减少资源浪费
②建立诚信社会
③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④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的实施,有利于节约粮食,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有利于弘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这与诚信无关,故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C。
18.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其核心是(
)
A. 爱好和平
B. 勤劳勇敢
C. 自强不息
D. 爱国主
义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