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七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七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 和 五种。 、 、 米以上,顶部平坦宽广。丘陵海拔一般在 1.陆地地形主要有 【答案】山地;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2.高原海拔一般在 度都较 【答案】500 ;200∽500;缓;100 3.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叫做 【答案】等高线地形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 ,相对高度一般在 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 。 米,地面起伏和坡 图。 【答案】陡;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等高线相关知识 【详解】等高线是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成的线,反映的是地面实际的高低起伏状况。等 高线是疏密程度可以反映出坡度的大小,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 表示坡度越缓。 故答为:陡;缓 5.根据下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得出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 A.C 处是山脊 C.A 位于 B 的西南方向 B.D 处是陡崖 D.海拔最高的是 B 处 【答案】B 【解析】阅读地图,依据等高线的特征进行判别。C 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 谷;D 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峭壁;A 位于 B 的西北方;B 处海拔 500 米,最高点的海拔 是 578 米。 【分析】【详解】A.C 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故 A 错误。B.D 多条等高线 重合,为陡崖峭壁,故 B 正确。C.A 位于 B 的西北方,故 C 错误。D.B 处海拔 500 米,最高 点的海拔是 578 米,故 D 错误。故选:B 6.如图所示的四种地形,其名称分别是( ) A.①山地、②高原、③平原、④丘陵 B.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盆地 C.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 D.①丘陵、②山地、③高原、④丘陵 【答案】C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陆地形的特征,理解答题即可 【详解】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处海拔较高,边缘陡峻,地面起伏小,应为高原;②处
海拔较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应为山地;③处海拔较低,坡度和缓,应为丘陵;④处海 拔较低,地形平坦,应为平原。故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C. 7.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雅安地震-人类活动 B.四季更替一地壳运动 C.海陆变迁-太阳活动 D.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 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 【分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详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岩 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 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故选:D. 8.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答案】B 【解析】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为了区别,人们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的差 别,将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 在 500 米以上,地面平坦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陆地地形高原和盆地的地形特点。 【详解】A.高原的海拔不一定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故 A 错误;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故 B 正确;C.高原的海拔 不一定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与高原外缘都很大,故 C 错误 D. 高原和盆地外围 的海拔很高,高原边缘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故 D 错误。故选:B 9.如图①②③④四个地形部位中,最有可能有大片村庄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 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 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高线的判读及地形与聚落发展的关系,难易适中。
【详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 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据图可以判定 ①处是山顶,②处是山脊,③处是山谷,④处是陡崖。四个地形部位中,山谷处最有可能发 育河流,河流沿岸最有可能分布大片村庄。故选:C. 10.有关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人类活动无关 B.在任何地方,内力作用都比外力作用影响大 C.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是因为该地区只受内力作用的影响 D.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某一作用占优势,但从全球来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答案】D 【解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 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 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 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详解】A.地形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类的活动也会破坏地表,故 A 错误;B. 内力作用是主导作用,有的地方如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故 B 错误; C.不管是珠穆朗玛峰还是其他地方都是同时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故 C 错误;D.在一定 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故 D 正确。故选:D 11.若下面两图图幅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D.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一丁的实地距离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C.甲-乙的坡度比丙一丁的坡度小 【答案】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 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 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数字式比例 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 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该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认真分析才行。 【详解】A.从图上看出,①图应表示山顶地形。故不符合题意。B.从图上看出,①图的比例 尺比②图小。故不符合题意。C.从图上看出,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故符合题意。 D.从图上看出,甲、乙间的实地距离应大于丙、丁间的实地距离。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 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风力侵蚀作用 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 显著)。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海浪作用一般在石 质海岸分布明显)。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 水侵蚀作用。 【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详解】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因此 A 答案的说法是正确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 干旱地区表现显著)。 内蒙古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因此 B 答案的说法是正 确的,故 B 不符合题意;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长江三峡是流 水侵蚀形成的 v 型峡谷,C 答案说法是错误的,故 C 正确;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 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得风积 地貌,这个答案的说法是对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项。 13.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甲处的海拔约为 358m D.小河的流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 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C.小河的流向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 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 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 线,不能形成河流。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图示理解解答 【详解】读图可知,甲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故 A 错误。图中 的等高距为 100 米,甲处的海拔在 300 米~350 米之间,故 B 错误。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 方向为北向判断,小河的流向是西北流向东南;故 C 正确,D 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14.下列等高线图(单位:m)表示的地形部位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C.山谷、盆地、山脊、山顶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15.与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对应的地形景观图是( ) B.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16.小畅在图中甲地遇上了泥石流,则他选择的最佳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 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 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分析】该题是道学以致用的题目,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 往上爬。属于难题。 【详解】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分析四条路线,① ③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③要经过最低点,可能会遇上泥石流;①路线离泥石流中心较远, 距 500 米等高线近,有利于逃离危险,所以更安全。故应沿着①路线逃生为最佳路线。故选: A. 17.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如果让你在图中绘制一条小河,你应该把小河画在( )
C.A∽F 处 D.E∽F 处 B.C∽F 处 A.A∽B 处 【答案】B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 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 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因此,应该把小河画在等高线 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山谷位置即 C-F 处。故选:B. 18.如图所示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 50 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甲、乙两点相对高度为 150 米 D.甲点的海拔比乙点的海拔高 A.甲点所在坡面比乙点所在坡面的坡度小 C.甲点的海拔为 400 米 【答案】B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 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 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读图可得,甲点所在坡面比乙点所在坡面的坡度大,甲处等高线较密集,故 A 错误; 河流总是分布在山谷部位,山谷是指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甲的海拔高度是 200 米,乙的海拔高度是 350 米,甲和乙的相对高度是 150 米,故 B 正确,C 错误;甲点的海拔 高度比乙低,故 D 错误。故选:B. 19.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 m。 (1)图上 1cm 代表实地距离 (2)写出图中 A 的地形名称: (3)图中①②③三处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答案】(1)350;(2)鞍部;(3)③ 【解析】【分析】熟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是解答本题关键。 【详解】(1)据图可知,比例尺为 1:35000,所以图示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50 米。(2)据 图可知,A 位于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地形名称为鞍部。(3)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发 源山谷中,①②地形为山谷,有可能发育成河流。③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故答案为: (1)350;(2)鞍部;(3)③ 20.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问题。 。 。 (1)图中①②两条支流,水流比较平缓的是 (2)A 村庄所在地与图中最高山峰间的温度差约为 降低 0.6℃) (3)在图中河流上拟建一水电站大坝,请用“‖”符号标出最佳坝址。修大坝可能带来的 问题是 (4)如果要在山坡上修梯田,则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 【答案】(1)②;(2)2.4;(3)如图; ℃。(注:海拔每增加 100m,温度 。 。 A 村庄被淹没;(4)乙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等高线判断弟兄部位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详解】(1)①②两条支流,①所在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②所在地等高线 稀疏,坡度缓,水流相对平缓;(2)A 村庄所在地海拔在 150-200 米之间,最高山峰高度 568 米,高差在 400 米左右,其间的温度差约为 0.6×(400÷100)=2.4℃;(3)大坝尽量利用 天然形成的盆地地形,以最小的工程量获得最大的储水容量,故大坝的位置应该在 A 村所在 盆地出口的位置最合适。修大坝可能性带来的问题是随着水库蓄水 A 村将被淹没;(4)甲处
和乙处相比,乙处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相对较缓,更适合修建梯田。故答案为:(1)②; (2)2.4;(3)如图; A 村庄被淹没;(4)乙处 21.夏季长沙市某中学在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B.490.5 米 C.590.5 米 。 。 D.690.5 米 (1)考察小组设计了①②两条登山线路,其中坡度较缓的是线路 (2)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390.5 米 (3)露营一般选择在地势较平坦开阔,且远离地质、气象等灾害隐患区域,你认为 A、B 两处更适合露营的是 【答案】(1)①;(2)C;(3)A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 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 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读图分析可知:(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 缓。由此可判定,①②两条登山线路,其中坡度较缓的是①线路;(2)图中等高距为 100 米,可判定山峰的拔高度位于 500-600 米之间,可能是 590.5 米;(3)露营一般选择在地势 较平坦开阔,远离地质、气象等灾害隐患区域,你认为 A、B 两处更适合露营的是 A 地,原 因在于 A 地地势较平坦开阔,远离地质、气象等灾害隐患。B 地位于山谷,有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发生的危险。故答案为:(1)①;(2)C;(3)A 2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