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徐州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计算(共 26 分)
1. 直接写出得数。
360÷120=
125×8=
400÷80=
540÷90=
12÷3×12÷3=
500÷10=
78÷3=
660÷20=
710-70=
150-
50÷2=
【答案】3;1000;5;6;16;
50;26;33;640;125
【解析】
【详解】略
2.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27÷16=
643÷56=
✳2100÷20=
【答案】20……7;11……27;105
【解析】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
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上不够商 1 就用 0 占位,
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除法验算方法是除数乘商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详解】327÷16=20……7
643÷56=11……27
2100÷20=105
验算:
3. 计算下面各题。
43+490÷7×7
640÷(130-270÷3)
[100-(72-48)]×20
(840-23×30)÷15
【答案】533;16
1520;10
【解析】
【分析】43+490÷7×7 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
640÷(130-270÷3)先算小括号里除法,再算小括号里减法,最后算小括号外除法;
[100-(72-48)]×20 先算小括号里减法,再算中括号里减法,最后算乘法;
(840-23×30)÷15 先算小括号里乘法,再算小括号里减法,最后算小括号外除法。
【详解】43+490÷7×7
=43+70×7
=43+490
=533
640÷(130-270÷3)
= 640÷(130-90)
= 640÷40
=16
[100-(72-48)]×20
=[100-24]×20
=76×20
=1520
(840-23×30)÷15
=(840-690)÷15
=150÷15
=10
二、填空(本大题共有 12 小题,每空 1 分,共 27 分)
4. 在横线上填合适的容量单位或数。
李明家在超市买了一瓶食用油,里面装了 4(
)花生油。如果每星期吃掉 800(
),
这瓶油可以吃(
)个星期。
【答案】
①. 升
②. 毫升
③. 5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容积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李明家在超市买了
一瓶食用油,里面装了 4 升花生油。如果每星期吃掉 800 毫升,这瓶油可以吃 5 个星期,由
此解答。
【详解】李明家在超市买了一瓶食用油,里面装了 4 升花生油。如果每星期吃掉 800 毫升,
这瓶油可以吃 5 个星期。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5. 在括号里填“>”“<”或“=”。
8300 毫升(
)10 升
1 周角(
)2 直角
480÷12÷2(
)
480÷(12×2)
546÷6(
)(546÷3)÷(6÷3)
160-23+27(
)120-(23+27)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解析】
【分析】根据 1 升=1000 毫升,把 10 升换算成用毫升作单位再与 8300 毫升比较大小;周
角=360°,直角=90°,据此比较 1 周角和 2 直角的大小;分别算出 480÷12÷2 和 480÷
(12×2)的得数再比较大小;分别算出 546÷6 和(546÷3)÷(6÷3)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分别算出 160-23+27 和 120-(23+27)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详解】10 升=10000 毫升,8300<10000,8300 毫升<10 升;
90°×2=180°,1 周角>2 平角;
480÷12÷2=40÷2=20,480÷(12×2)=480÷24=20,480÷12÷2=480÷(12×2);
546÷6=91,(546÷3)÷(6÷3)=182÷2=91,546÷6=(546÷3)÷(6÷3);
160-23+27=137+27=164,120-(23+27)=120-50=70,160-23+27>120-(23
+27)。
8300 毫升(<)=10 升
1 周角(>)2 平角
480÷12÷2(=)480÷(12×2)
546÷6(=)(546÷3)÷(6÷3)
160-23+27(>)120-(23+27)。
【点睛】此题考查了升与毫升的换算、角的大小比较及计算,属于基础题,应熟练掌握。
6. □39÷44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35=10……△,被除数最大
是(
);3△3÷38,要使商的末尾有 0,△里最小填(
)。
【答案】
①. 4
②. 384
③. 8
【解析】
【分析】□39÷44 要使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即□3<44,□里可以填 1、2、
3、4,最大是 4;□÷35=10……△,要使被除数最大余数就要最大,△是 34,再根据被除
数=除数×商+余数算出被除数;3△3÷38,要使商的末尾有 0,则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前
两位够除,即 3△≥38,△里可以填 8、9,最小是 8。
【详解】35×10+34
=350+34
=384
□39÷44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4);□÷35=10……△,被除数最大是(384);
3△3÷38,要使商的末尾有 0,△里最小填(8)。
【点睛】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是解题关键。
7. 145°比平角小(
)度,比直角大(
)度。
【答案】
①. 35
②. 55
【解析】
【分析】一个平角是 180°,一个直角是 90°,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差即可,用减法计算。
【详解】180°-145°=35°
145°-90°=55°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分类与换算,熟记直角和平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一排彩灯按照 2 红 1 黄的顺序排列,第 35 盏灯是(
)色,红灯有(
)
盏。
【答案】
①. 红
②. 24
【解析】
【分析】按照 2 红 1 黄的顺序排列,用 35 除以 3,求出商和余数,余数是几就表示第 35 盏
灯和一组中的第几盏灯是一样的颜色;一组中有 2 盏红灯,先用商乘 2,再看余数里面还有
几盏红灯,据此解答。
【详解】35÷3=11(组)……2(盏)
11×2+2
=22+2
=24(盏)
第 35 盏灯是红色,红灯有 24 盏。
【点睛】解决这类问题往往是把重复出现的部分看成一个周期,先找出排列的周期性规律,
再根据规律求解。
9. 袋子中装有 5 个红球,3 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
大;至少要摸(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黄球。
【答案】
①. 红
②. 6
【解析】
【分析】从数量上分析,5 个红球、3 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数量最多的那种
球的可能性最大。要保证摸出的球一定有黄球,袋子里只剩下黄球,即把所有的红球都摸出,
还要再摸出一个黄球,也就是至少摸出(5+1)个球。
【详解】5>3,则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5+1=6(个)
则至少要摸 6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黄球。
【点睛】可能性的大小与它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
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10. 在某次数学成绩检测中甲考了 98 分,乙考了 89 分,丙考了 92 分,三个人的平均分是
),丁考了 97 分,四个人的平均分比原来(
),提高或降低(
)
(
分。
【答案】
①. 93
②. 提高
③. 1
【解析】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把甲、乙、丙三人分数相加再除以 3 就是甲、乙、丙三个
人的平均分;甲、乙、丙三人总分加上丁的分数再除以 4 就是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平均
分,再把甲、乙、丙三个人的平均分和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平均分比较,用高的平均分
减去低的平均分。
【详解】(98+89+92)÷3
=(187+92)÷3
=279÷3
=93(分)
(98+89+92+97)÷4
=(187+92+97)÷4
=(279+97)÷4
=376÷4
=94(分)
94>93,平均分提高了;
94-93=1(分)
在某次数学成绩检测中甲考了 98 分,乙考了 89 分,丙考了 92 分,三个人的平均分是 93
分,丁考了 97 分,四个人的平均分比原来提高了 1 分。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平均数等于总数除以总份数。
11. 20 枚硬币叠放一起的高度约是 4 厘米,照这样计算,100 枚一元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
约是(
)厘米。
【答案】20
【解析】
【分析】先算出 100 枚硬币是 20 枚硬币的几倍,则 100 枚一元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就是
20 枚硬币叠放一起的高度的几倍,用 100 枚硬币是 20 枚硬币的倍数乘 4 厘米即可。
【详解】100÷20×4
=5×4
=20(厘米)
20 枚硬币叠放一起的高度约是 4 厘米,照这样计算,100 枚一元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约是
20 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的解法,归一问题也可以用倍比法解决。
12. 下图中,共有(
)条直线,(
)条射线,(
)条线段。
【答案】
①. 1
②. 6
③. 3
【解析】
【分析】根据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射线有一个
端点,无限长;直线无端点,无限长;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图中,有 1 条直线,6 条射线,3 条线段。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特征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3. 小芳在计算(□+45)×2 时,忘记了小括号,最后的结果是 120,正确的结果是
(
)。
【答案】150
【解析】
【分析】小芳在计算(□+45)×2 时,忘记了小括号,小芳计算的算式是□+45×2=120,
用 120 减去 45×2 的积即可算出□是(120-45×2),再将数字代入(□+45)×2 计算出
正确的结果。
【详解】120-45×2
=120-90
=30
(30+45)×2
=75×2
=150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解题关键。
14. 用一个杯子向空水壶里倒水,如果倒进 2 杯水,连壶重 550 克;如果倒进 4 杯水,连壶
重 1000 克。空水壶重(
)克。
【答案】10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用 1000 减去 550 计算出(4-2)杯水的重量,再根据 2 杯水连壶重
550 克减去 2 杯水的重量,得到的就是壶的重量。
【详解】2 杯水的重量(不含壶重):
1000-550=450(克)
壶的重量:
550-450=100(克)
空水壶重 100 克。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确定先算什么,最后再算什么。
15. 给出 5 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线段,可以画(
)条。
【答案】10
【解析】
【分析】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叫做线段;如下图:
【详解】4+3+2+1=10(条)
给出 5 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线段,可以画 10 条。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情况,应熟练掌握线段的定义。
三、选择(本大题共有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6. 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 82 写成 28,结果是 26 还余 10,正确的结果是(
)。
B. 10
C. 728
D. 8
A. 9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算出被除数,再用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算出正
确的结果。
【详解】28×26+10
=728+10
=738
738÷82=9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关系是解题关键。
17. 265÷20=13……5,根据商不变的规律 530÷40=(
)……(
),括号里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