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 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铁水铸锅 D. 海水晒盐 A. 蜡烛熔化 C. 纸张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B、铁水铸锅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 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 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B. 氯化钠 C. 酒精 D. 花生油 A. 蔗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 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 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酒精加入水中,酒精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 D。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B. 空气 C. 海水 D. 生铁 A. 蒸馏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A、根据蒸馏水的组成和纯净物的定义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和纯净物的定义判断. C、根据海水的组成和纯净物的定义判断. D、根据生铁的组成和纯净物的定义判断.
【详解】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A、蒸馏水即纯净的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符合纯净物的定义,所以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符合混合物的定义,为混合 物,所以错误. C、海水中除含水外,还有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等物质,符合混合物的定义,为混合物,所 以错误. D、生铁是在铁中加热熔合进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符合混合物的定义,为混合物,所 以错误. 故选 A. 【点睛】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4.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B. 天然气 C. 汽油 D. 氢气 A. 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煤和汽油燃烧可生成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可形成 酸雨的气体,不符合要求。天然气可生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不符合要求。氢气燃烧只生 成水,无污染,为最理想的能源。所以应选 D 项。 考点: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B. D. A. C.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 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
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 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 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 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C. 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D. 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正确;B、 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故错误;C、在生煤火炉时, 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故正确;D、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 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故正确。答案:B。 考点: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选项 A 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选项 B 正确;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选项 C 错误; D、木炭燃烧需要点燃,选项 D 错误。故选 B。 8. 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 铈的原子序数是 58 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58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40.1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8,故选项说法 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 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 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5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单位不是 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9. 现有 X、Y、Z 三种金属,若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应; 若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Y 表面有银析出,Z 没有变化。据此判断三 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A. X>Y>Z C. X>Z>Y 【答案】A 【解析】 B. X
B. 9.6g C. 8.8g D. 4.4g A. 6.8g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反应 A+3B=2C+3D 中,已知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8”, 则可假设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7a、8a,又因为 2.8gA 与一定量 B 恰好完全反应, 则 ,则 B=9.6 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8+9.6=C+3.6,故 C=8.8 克. 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 符合题意。)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说明温度高氧气溶解度变小 B. 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说明水中的含氧量低,天气闷热时 气温较高,水中含氧量低,表明温度高氧气溶解度变小,造成水中含氧量低,选项正确; B、钢是铁碳合金,是一种混合物,不是纯铁,选项错误;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乳化油污形成乳浊液,选项 错误;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所以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选项正确; 故选 AD。 12.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B 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点燃 除去 FeCl2 溶液中中混有的少量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过滤
C D 鉴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用水 B. B C. C D. D A. A 【答案】B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是不能燃烧的,所 以难以通过此方法除去一氧化碳,故选项 A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粉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 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 B 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故选项 C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中加水,溶液温度不变,氢氧化钠中加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中加水,溶液 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 D 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D。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 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 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 某合金 6g 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 0.2g 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组成可能 是 A. Zn 和 Cu 【答案】C 【解析】 B. Cu 和 Au C. Zn 和 Fe D. Mg 和 Al 【详解】A、由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Zn+H2SO4=ZnSO4+H2↑的关系可知:6.5g 锌能产生 0.2g 氢气,则 6g 锌产生氢气小于 0.2g,铜不能产生氢气;则 6g 的锌和铜合金产生氢气小 于 0.2g;故选项错误; B、铜和金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选项错误; C、由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Zn+H2SO4=ZnSO4+H2↑的关系可知:6.5g 锌能产生 0.2g 氢气, 则 6g 锌产生氢气小于 0.2g,由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Fe+H2SO4=FeSO4+H2↑的关系可知; 5.6g 铁能产生 0.2g 氢气,6.5g 铁能产生氢气大于 0.2g,则 6g 的锌和铁合金可以产生 0.2g 氢气;故选项正确; D、由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Mg+H2SO4=MgSO4+H2↑的关系可知:2.4g 镁能产 0.2g 氢气; 6.5g 镁产生的氢气大于 0.2g,由铝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2Al+3H2SO4=2Al2(SO4)3+3H2↑的 关系可知:1.8g 铝能产生 0.2g 氢气;6.0g 铝产生的氢气大于 0.2g;则 6g 的镁和铝合金产
生氢气质量大于 0.2g;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 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 溶液可使 NaNO2 转化为 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H4NO2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 利用 NH4Cl 溶液处理 NaNO2 最终转化为 NaCl、N2 和 H2O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答案】BD 【解析】 【详解】A.NH4NO2 是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反应①中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不符合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 种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 应,说法错误,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C.亚硝酸钠含有钠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钠元素最终生成了氯化钠,氮元素则生成了氮 气,氢元素生成了水,所以亚硝酸钠转化为了氯化钠、氮气和水,说法正确,故选项 C 不符 合题意; D.亚硝酸钠中氮元素为+3 价,氯化铵中氮元素为-3 价,氮气中氮元素为 0 价,而亚硝酸 铵中氮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 价和+3 价,所以氮元素化合价一共有 3 种化合价,分别为-3、 0 和+3 价,说法错误,故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 BD。 15. 取一定量某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22g 二氧化碳和 18g 水,下列关于该气体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一定没有氧元素 B.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该气体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1 D. 该气体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知道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22g 和 18g 水,则原气体中 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2g× 12 44 ×100%=6g,氢元素的质量为:18g× 2 18 ×100%=2g,由于题 中没有确定可燃性气体的质量,无法判断是否有氧元素,故选项 A 错误;
B.由选项 A 分析可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 B 错误; C.该气体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g:2g=3:1,故选项 C 正确; D.该气体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故选 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6g 12 : 2g 1 =1:4,故选项 D 错误;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二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氮气;④金刚石; ⑤石油;⑥不锈钢,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_______; (3)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_; (5)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 (6)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⑥ ③. ③ ④. ① ⑤. ④ ⑥. ⑤ 【解析】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去除异味,故填: ②; (2)不锈钢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造炊具,故填:⑥; (3)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故填:③; (4)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故填: ①; (5)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故填:④ (6)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填:⑤。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 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