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题及 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2 大题共 39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能远远感知是梅不是雪,是因为闻到梅花香味,“暗 香来”说明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是 运动的 【1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 人的鼻孔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选 D。 2. 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 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 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 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2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A 错误;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B 正确;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C 错误;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D 错误。 选 B。 3. 在如图所示的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其四个冲程的顺序应当是
A. 乙、甲、丁、丙 C. 乙、丁、甲、丙 【3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B. 甲、乙、丙、丁 D. 甲、乙、丁、丙 【详解】解答:甲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第二个冲程−−压缩冲程; 乙图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因此是第一个冲程−−吸气冲程;丙图中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第四个冲程−−排气冲程;丁图中两个气 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因此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按照四个冲程的先后顺序应该是乙、 甲、丁、丙.故选 A. 点睛:根据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根据两个气 门的打开与关闭以及活塞的运动方向可以确定每个冲程,从而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4. 塑料外壳的手电筒的构造如图所示,手电筒内装了两节干电池。关于手电筒的电路,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电池为电源,按键为电路开关 B. 灯泡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金属弹簧为绝缘体,不属于电路的一部分 D. 灯泡发光时,灯丝中的电流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4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干电池为电源,提供电压,按键为电路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故 A 正确; B.灯泡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故 B 错误; C.金属弹簧为导体,属于电路的一部分,故 C 错误; D.灯泡发光时,灯丝中的电流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A。 5.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样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 A,A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甲所示。 再用 C 棒去同时接触 A、B 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 A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B 的金属箔片张 角变大,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电器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 C 棒是绝缘体 C. 当 C 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为 A 到 B D. 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是由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5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故 A 错误; B.C 棒是导体,手柄 D 应为绝缘体,否则电荷会通过人体传出,故 B 错误;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该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 A 时,验电器 A 也会带正电;用带 绝缘柄的金属杆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B 验电器上自由电子向验电器 A 转移,负电 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产生的电流方向为 A 到 B,故 C 正确;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电子是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故 D 错误。
故选 C。 6. 如图所示,在每个水果上插入铜片和锌片,用导线把这几个水果与发光二极管连接起来, 二极管便发出了光,其中插入金属片的水果相当于电路中的( ) A. 用电器 B. 电源 C. 开关 D. 导线 【6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要使用电器工作,电路中必须要有电源,插入金属片的水果能使二极管发光,说明 在这个电路中插入金属片的水果能提供电压,它相当于电源.故选 B. 7. 有一款“空调扇”既能送常温风,又能送凉风。小明了解到其内部有两个电动机,其中 电动机 1M ,驱动扇叶送风, 2M 驱动机内水循环使所送的风成为“凉风”,此款风扇不会 只有水循环而不送风。小明设计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 ( ) B. D. A. C. 【7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开关 1S 闭合,电动机 1M 和 2M 串联同时工作; 1S 、 2S 都闭合,电动机 1M 被 短路不能工作,故 A 不合题意; B.开关 1S 闭合,电动机 1M 工作,驱动扇叶送风; 2S 闭合,电动机 2M 工作驱动机内水循
环,水循环和送风互不影响,故 B 不合题意; C.开关 1S 闭合,电动机 1M 工作,驱动扇叶送风;再闭合开关 2S ,电动机 2M 工作,驱动 机内水循环,使所送的风成为“凉风”;若 1S 断开,无论 2S 是否闭合,电动机 2M 都不能 工作,故 C 符合题意; D.闭合开关 1S ,电动机 2M 工作,驱动机内水循环;再闭合开关 1S ,电动机 1M 工作,驱 动扇叶送风,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8.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 S,两个灯泡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两个电压表的示 数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A. L1 断路 B. L2 断路 C. L1 短路 D. L2 短路。 【8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L1L2 串联,电流表无示数两个电压表的示数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说明是断路不是短 路,V1 有示数说明 L2 完好,应为 L1 断路。故选 A。 9. 如图所示是酒精浓度检测仪及其原理图,它实际上是由一节干电池(电压不变)、一个气 敏电阻 R2(相当于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变化的变阻器,酒精浓度越大阻值越小)与定值电阻 R1 及一个电压表组成.驾驶员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则( ) A. 气敏电阻 R2 的阻值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B. 通过电阻 R2 的电流越小,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C. 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越大,电阻 R2 两端电压越小 D. 气敏电阻 R2 的阻值越大,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越大 【9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 R1 与 R2 串联,驾驶员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气敏电阻 R2 的阻值越小,电 路中总中总电阻变小,由 I= ,电源电压一定,总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根据串联电 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 R1、R2 电流都变大;由 U=IR,定值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变大, 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所以 U2=U﹣U1,R1 电压变大,R2 电压变小.故 ABD 错误,C 正确. 10. 将电阻 R 和灯泡 L 接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乙为电阻 R 和灯泡 L 的 I—U 图象。闭合开关 S,电流表示数为 0.3A,则电源电压和电阻 R 的大小分别是( ) A. 8V 6.67Ω C. 8V 20Ω 【10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B. 12V 20Ω D. 12V 10Ω 【详解】观察图乙图象,根据定值电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判断乙图中的直线是 定值电阻 R 的图象,由图象数据,当定值电阻 R 两端的电压为 4V 时,对应的电流是 0.2A, 根据 UI  ,则定值电阻 R 的阻值 R UR  I  4V 0.2A   20 图甲电路图,闭合开关 S,电阻 R 和灯泡 L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流表示数为 0.3A,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则电阻 R 和灯泡 L 的电流 I L  I R I  串 =0.3A 由图象乙可知,当电路电流是 0.3A 时,此时灯泡 L 分压 此时电阻 R 分压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得 U  L 2V U  R 6V U U U   L  2V+6V=8V R 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 个以上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不选或选错的得 0 分。请将符 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1. 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一起五年,它们相互渗入约 lmm,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 水会结冰,说明水分子变小了 【11 题答案】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铅片和金片紧压相互渗入是固体的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 A 正确; B.手捏海绵,海绵受到力的作用体积变小,说明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故 B 错误; C.液体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C 正确; D.水结冰,是物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距,分子大小没有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AC。 12. 两个定值电阻 1R 和 2R ,阻值分别为 10 Ω、3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 1A、
0.5A,串联在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允许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 25 V B. 它们的总电阻为 40 Ω C. 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允许大于 0.5 A D. 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允许大于 1 A 【12 题答案】 【答案】BC 【解析】 【详解】解答:两个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时,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 I1=1A, I2=0.5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I2=0.5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10Ω+30Ω=40Ω,加在它们两端的最大电压:U=IR= 0.5A×40Ω=20V 故 AD 错误 BC 正确. 点睛: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两电阻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中的较小的; 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加在它们两端的最大电 13.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 18V,滑动变阻器标有“ 20Ω 1A ”,当开关 S 闭合,滑动变 阻器滑片 P 滑至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定值电阻 R 的阻值为 10 Ω B. 电路的最小电流为 0.6A C. 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移动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最大 D. 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移动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最大 【1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源电压为 18V,滑动变阻器滑片 P 滑至中点时,滑动变阻器阻值为 10Ω,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