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60 分)
1.(2021 七上·西湖月考)下列各项用于研究地球形状或内部结构,其中能作为证据的是(
)
A. ①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 ②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
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C. ③绘制结构示意图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D. ④用切开的熟鸡蛋来研究
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案】
B
【解析】ACD 是用模型模拟研究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的行为,而不能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②用人造
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它是真实的地球的形状,用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1 七下·西湖期末)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约 1 厘米的速
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少火山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答案】 C
【解析】板块之间的碰撞容易形成高山,所以珠穆朗玛峰每年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碰撞。 故选 C。
3.(2021·杭州)板使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
是
(
)
A. 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 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 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 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答案】 B
【解析】A: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所以 A 不符合题意;
B: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 B 符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由张裂形成的,所以 C 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是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 D 不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0 七上·温州期末)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下列对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B. 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C.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D.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答案】 D
【解析】A: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正确。
B: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正确。
C: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正确。
D:板块的碰撞,通常会形成“山脉”和“高原”地形,D 错误。 故选 D。
5.(2021 七下·长兴开学考)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
选项 1
2
3
4
A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B 种
目
科
纲
C 地球
地幔
地核
地壳
D 植物体 器官
组织
细胞
A.
B.
C.
D.
A
B
C
D
【答案】 D
【解析】A、人体重要的四大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不是包含关系,A
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 不符合题意;
C、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C 不符合题意;
D、植物体包括器官,器官包括组织,组织包括细胞,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1 七下·长兴开学考)下列有关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半球分布,正确的一项是(
)
A.
C.
【答案】 C
B.
D.
【解析】西经 20°、东经 160°(20°W,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 20°以西(左边)是西半球,
以东(右边)是东半球;东经 160°以西(左边)是东半球,以东(右边)是西半球,因此西经 20°W 以
西(左边)是西半球,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0 七上·仙居期末)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点的地形为峭壁
B. 若在图上测得 CD 的长度为 3 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150 米
C.
D 点在 C 点的正东方向
D. 分别从 A 点和 B 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 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 BC
【答案】 A
【解析】A、由图可知,F 点等高线重叠,即该处的地形为峭壁;故 A 正确;
B、CD 的图上距离为 3cm,而比例尺为 1:50000,所以 CD 的实际距离为
C、由图可知,D 点在 C 点的东偏北方向;故 C 错误;
;故 B 错误;
D、BC 的等高线比 AC 更加密集,所以 BC 路线坡度较陡;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0 七上·吴兴期末)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卓越科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B. 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C. 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
D. 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答案】 B
【解析】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故 B 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0 七上·吴兴期末)仔细读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图中用酒灯精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B. ②图中蜜蜂是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椎骨,有外骨骼
C. ③中 P 点所在位置为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
D. ④可以表示室内温度为 20℃时,玻璃泡上蘸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曲线
【答案】 C
【解析】A、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热试管;故 A 正确;
B、蜜蜂是昆虫,有外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故 B 正确;
C、P 点所在的经纬度是(30°E,20°N),其属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故 C 错误;
D、当玻璃泡上蘸有酒精时,由于酒精易挥发,挥发吸热,所以温度会先降低,然后恢复至室温;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0 七上·吴兴期末)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生灾害时需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地震发生时,室外同学应立即跑到楼内躲避
B. 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时,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110
C.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D. 实验过程中被酒精灯火焰烧伤或烫伤时,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答案】 D
【解析】A、地震时,容易发生建筑倒塌,因此要远离建筑物;故 A 错误;
B、实验发生严重火灾时,已经超出我们的处理范围,因此要及时撤离,并拨打 119;故 B 错误;
C、发生泥石流时,要往沟谷的两侧或高处逃生;故 C 错误;
D、被火焰烧伤或烫伤时,为了减轻伤害,要及时用大量冷水冲洗;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0 七上·镇海期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
B. 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
C. 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为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D.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依次为地壳、地核、地幔
【答案】 A
【解析】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A 符合题意;
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
的形成,B 不符合题意;
C、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 不符合题意;
D、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由外向里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
地幔、地核,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2020 七上·镇海期末)下列叙述中,不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是(
)
A. 各大陆有相似的自然风景
B. 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C. 调査发现,大西洋两岸的一些古生物化石是同类的,有些岩层也是连续的
D. 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在不断地、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答案】 A
【解析】各大陆有相似的自然风景和大陆漂移无关,而选项 BCD 与大陆漂移有关,A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13.(2020 七上·嘉兴期末)小明在野外旅游时,找到一块如图所示的岩石,岩石最有可能是( )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砂岩
D. 石灰岩
【答案】 B
【解析】花岗石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
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火成岩)。 玄
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
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砂岩是源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在盆地中堆积形成。图中岩石表面
由明显气泡,属于玄武岩,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20 七上·台州期末)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沙漠中的石蘑菇
B. 火山湖
C. 海岸的“怪石”
D. 喜马拉雅山
【答案】 A
【解析】A、沙漠中的石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导致的;故 A 正确;
B、火山湖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故 B 错误;
C、海岸怪石是海浪冲蚀形成的;故 C 错误;
D、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A。
15.(2020 七上·杭州期末)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小应总结了下列几条,其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②如果在山上遭遇石流,应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
③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来。
④日本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
⑤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⑦
C. ①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③⑦
【答案】 D
【解析】①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海洋
是一个曲面,所以灯塔会从下往上一次消失;故正确;
②如果在山上遭遇石流,应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泥石流的破坏力巨大,
朝泥石流垂直方向的高处逃生是正确的;故正确;
③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来,大理岩是一种变质岩,是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故正确;
④日本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地震是由板块的运动导致的,是内
力作用,故错误;
⑤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全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故错误;
⑥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上;故错误;
⑦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故答案为:
D。
16.(2020 七上·杭州月考)下列有关地球的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B. 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C.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D. 地球的岩石圈好像由七大板块拼好的“七巧板”
【答案】 C
【解析】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故 A 不
正确;
B: 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表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 B 不正确;
C: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故 C 正确;
D: 地球的岩石圈好像由七大板块拼好的“七巧板”。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全球有 6 大板块。 故 D
不正确‘’ 故选 C
17.(2020 七上·杭州期中)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有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
A. 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 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
代表的岩石
C. 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 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
代表的岩石
【答案】 B
【解析】图中②直接来自岩浆,是岩浆岩,所以①是沉积岩。
A: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大理岩属于变质岩,A 错误;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②直接来自岩浆,玄武岩是一种喷出岩,B 正确;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①是沉积岩,C 错误;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②是岩浆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D 错误。 故选 B
18.(2020 七上·杭州期中)成语“沧海桑田”出自葛洪《神仙传麻姑》中的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
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虽为神话,却体现了海陆变迁的原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原理的是
(
)
A. 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B. 太行山上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 人类活动是海洋变成陆地的根本原因
D.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解析】A: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河流是陆地上的,有河流遗迹表明此地
区原来是陆地,描述正确,A 错误;
B:太行山上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海螺生长在海洋中,在山上发现化石,能说
明这里原来是海洋,描述正确,B 错误;
C:人类活动是海洋变成陆地的根本原因。在壳的变化中内力是主要的,在海洋变成陆地的过程中,以
内力作用为主,描述错误,C 正确;
D: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内力作用的表现,
是主要原因,描述正确,D 错误。 故选 C
19.(2020 七上·椒江期中)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方向,丙地在丁地东南方向的是( )
A.
B.
C.
【答案】 B
D.
【解析】A、图中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丙地在丁地的东北方向,A 错误;
B、由这图的纬度变化可知往上是南,下是北,左是东,右是西。图中甲地在乙地的右下侧是西北方向,
丙地在丁地左上侧是东南方向,B 选项正确;
C、图中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向,丙地在丁地的东南方向,C 错误;
D、根据自转方向可右此图是北半球,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向,丙地在丁地的西北方向,D 错误。 故选
B
20.下列现象能支持“ 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