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山东聊城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
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山顶洞
人
2.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
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
)
A. 赏罚分明的理念
B. 无为而治的观念
C. 为政以德的思想
D. 变革进
取的精神
3.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
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皇帝制
4. 汉武帝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土
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削弱王国势力
B. 加强君主权力
C. 改善财政状况
D. 提升儒
学地位
5.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
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这段文字评述的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晋武帝
D. 北魏孝
文帝
6. 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7.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 是,今皆赋
役之,比于内地。”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8.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并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主要是由
于(
)
A. 印刷技术发展
B. 对外交流频繁
C. 尊孔读经盛行
D. 商品经
济发展
9. 清代统治者明确宣布,皇权的行使和皇位的继承,诸如亲王摄政、立嫡、立长还是立贤
等纯属皇家事务,朝中大臣不能以是否合乎礼法而置喙。这主要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皇位继承制的终结
C. 丞相权力的削弱
D. 思想控
制的加强
10.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
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八国联
军攻陷北京
11. “佐圣主东戡闽越,西定回疆,天恩最重武乡侯,前后逾三十年,实同是鞠躬尽瘁;维
贤臣生并湖湘,位兼将相,地下若逢曾太傅,纵横已万余里,庶无负以人事君。”这副挽联
称颂的是(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曾国藩
D. 邓世昌
12. “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
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
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 洋务运动
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
13.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
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
火
14. 1938 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 1933 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
A. 红军长征的胜利
B. 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15. 据不完全统计,1952 年至 1954 年,全国抽调 16 万多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工业部门。全
国高校 1952、1953 两届理工科大学生全部提前一年毕业奔赴建设岗位。一批在海外的科学
家,先后回到祖国参加建设。与上述现象的出现关系最为密切的史实是(
)
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6. 1964 年 10 月 17 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
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
大成就的取得(
)
A.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 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
C. 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17. 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 1978 年的 1.7%上升到 2012 年的 11.3%。发生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
A.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B.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18.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
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A. 杜绝官场腐败
B. 宣扬神权至上
C. 完善选举制度
D. 增强责
任意识
19. “中世纪后期,西方人像回头浪子一样,终于发现父辈的光辉,于是在废墟上重建了一
座辉煌的宫殿。”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 庄园经济兴起
B. 文艺复兴
C. 新航路开辟
D. 大学兴
起
20.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
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
无法认识和把握的。”最早对上述问题作出科学解答的是(
)
A. 牛顿
奇
B. 达尔文
C. 瓦特
D. 达·芬
21. 林肯政府 1863 年颁布的《大赦与重建宣言》中指出,一切参加叛乱的人,只要宣誓忠
诚并捍卫美国宪法和联邦政府,遵守和支持国会和总统所颁发的关于奴隶制问题的法律和宣
言,将一律获得总统的赦免。林肯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维护国家统一
B. 谋求国家独立
C. 瓦解种植园经济
D. 确立共
和制度
22. 巴黎公社成立时,一位在巴黎的俄国人说:“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
钓誉者,不是空谈者,而是劳动的人,真正来自人民的人。”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巴黎公社的
(
)
A. 建立背景
制
B. 政权性质
C. 指导思想
D. 运行机
23. 列宁指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
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
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苏俄(联)的下列举措最能体现上述主张的是(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24. 1960 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
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
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这说明了(
)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 国际经
济旧秩序瓦解
25. “1969 年 12 月结束的第 24 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
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
展进程中的哪一趋势?(
)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社会信息化
D. 文化多
样化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 __________年,卫温率军队到达夷洲;__________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7. 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__________主持变法;1069 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__主
持变法。
28. 《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北京
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9. 1945 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0.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__________时代”;随着互
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__时代”。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代以前,统治者们都是把作为商业贺易中心的“市”和作为居民区的“坊”
阻挡开来的……宋代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和现代一样开设了早市和夜市……
材料二 唐时全国人口在 10 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 13 个,而北宋 10 万户以上的城市约
有 40 多个,到宋徽宗年间则上升到 50 多个。
材料三 宋以前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在宋时的城市由于坊市制度的打破,
并且“交子”也逐步推广,商业大都市不断增加……宋代城市也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并重
的城市。
材料四 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
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
此的奢侈……
——均摘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1)分别概括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
32. 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阅读该文件的
如下内容,回答问题。
(二)……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不啻是他们
的经理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
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
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
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
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共三大作简要评价。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二 2017 年 2 月 10 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决议,3 月 17
日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 月 23 日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图 3 所示乔冠华“仰天大笑”的原因是什么?图 2 所示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2)两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1 年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1864 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并预言
电磁波的存在;1888 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
电的发明。
——摘自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 世纪科学技术简史》
材料二 1884 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870-1940 年,城市人口由占全国
人口的 25.7%升至 56.5%。1929 年,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48.5%。1921 年,占人
口 1%的富豪拥有国民财富的 59%。20 世纪初,美国通过经济渗透和军事侵略,猖狂地向拉
丁美洲和远东扩张。
——摘编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命》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及其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
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
——摘自思不群《二战全史》
(1)“二战”爆发的“种子”“外部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
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
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
不论军事的或者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2)依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宣言。
二○二三年全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
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 6 页。选择题 50 分,非选择题 5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题答案】
【答案】C
【2 题答案】
【答案】D
【3 题答案】
【答案】D
【4 题答案】
【答案】B
【5 题答案】
【答案】D
【6 题答案】
【答案】C
【7 题答案】
【答案】C
【8 题答案】
【答案】D
【9 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