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6 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非课改) 至 6 页。全卷满分 9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注意事项: 1、在答题第Ⅰ卷之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次考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O—16、Fe—56、Cl—35.5, I-127、K-39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8 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 给分,每个小题 2 分,共 36 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水 B.甲烷 C. 乙醇 D.醋酸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 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煤 B. 石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3.据报道,某地一名幼女误将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 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己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4.每年 5 月 31 日都是“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是 A.CO2 B.O2 C.H2 D.CO 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稀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6.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B.尿素 A.氯化钾 B.用木炭烤肉串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磷酸二氢钾 D.碳酸氢铵 7. 将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芝麻油 C.食醋 D.蔗糖 8.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 O2 、CO2 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 NiFe2O4 作催化剂将宇航 员呼出的 CO2 转化为 O2 。NiFe2O4 中铁为+3 价,则 Ni 的化合价为 A.+1 B. +2 C. +3 D.+4 9. 过滤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其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量筒 B.漏斗 C.烧杯 D.玻璃棒 10.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该同学随身携带的下列物品可以 用来涂抹在蜇伤处以减轻疼痛的是
A.苹果汁(pH 约为 3) C.矿泉水(pH 约为 7) 1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B. 肥皂水(pH 约为 10) D.牛奶(pH 约为 6.5) 事 实 解 释 A B C D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CO 有毒而 CO2 无毒 CuSO4 溶液和 Na2SO4 溶液的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12.据报道,个别型号的染发剂含有对苯二胺〔C6H4(NH2)2〕,对苯二胺是一种致癌物质。关于 对苯二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C.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2 B.一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 16 个原子构成的 D.对苯二胺由三种元素组成 13. x、y、z 三种金属中,只有 z 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 y 放入 x 的盐溶液中,y 表面 有 x 析出,则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z>y C.z>y>x 14.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好方法是 D.z>x>y B.y>x>z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分别滴入酚酞试液 B.分别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分别滴入适量的石灰水 15. 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 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16. 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 Cu2+,经测定 pH 小于 7,这种废水对人畜和农作物都有 害。为回收废水中的铜并降低其酸性,通常在此废水中加入适量的 A、银和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稀硫酸 D、铁粉和生石灰 17. 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 在滤液中滴加盐酸,无明显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A.析出的少量金属中一定有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B.析出的少量金属中一定有银 D.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 18. 如右图所示,试管中盛有 pH=1 的无色液体 A,将气球中的固体 B 倒入液体 A 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涨大。则 B 不可能...是 A.锌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D.硫酸钠
注意事项: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回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题 号 得 分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总分人 二、(本题共 12 分) 1.(5 分)有 H、C、Cl、O、Na 五种元素,请选用这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 要求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 (1).实验室常用来制取 CO2 气体的酸__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等食物的盐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_______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___________; (5).饮用酒中含有的乙醇 ______ 。 2.(4 分)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是化学物质。请问: (1).加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国家规定 1000g 加碘盐中含 g碘元素(保留到小数点后第 0.034g碘酸钾,即 1000g加碘盐相当于含有 三位)。 (2).白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利用活性炭的 性,可将 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3).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这是因为食醋中的 __________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反应。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分)已知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问: (1).x 的值为_____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些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 __(填序 号)。 (3).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 ______。 1、(4 分)在自来水消毒过程通常要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三、(本题共 8 分)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是否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某一种 (3).分析以上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是”或“否”)。 。 2、(4 分)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 据所学的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要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 求每种分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化氮、水、木炭。分类标准一: ,包括物质 分类标准二: ,包括物质 1、(9 分)张同学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四、(本题 16 分) ⑴.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⑵ . 张 同 学 用 高 锰 酸 钾 制 取 氧 气 , 他 选 择 了 上 述 装 置 中 的 A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所有可选装置的字母代号)进行组装。装置 A 还缺少的一种用 品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 张同学实验结束后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帮 助张同学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原因) (3)实验室选用 B 和 C 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 化学方程式 2、(7 分) 我市某初中 SHARK 探究学习小组学生为了探究该校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 。 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 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气泡。
[查阅资料]本校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 ,无色溶液是 。(只写一种假 设)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 法收 集一试管气体; [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假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共 9 分) 1 .( 1 分 ) 氢 氧 化 钠 露 置 在 空 气 中 部 分 变 质 , 其 原 因 是 (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分)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是 C3H6O3),使肌肉酸痛。 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血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酸痛症状消失。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写化学式....): (1).A 为 D 为 ,B 为 ,E 为 ,C 为 。 , (2).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②: 六、(本题共 9 分) 张化验员对本炼铁厂进购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样品进行分析。取 10.0g 的样品,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 103.0g,过滤后得到 2.5g 滤渣,(假设杂质既不溶于 酸,也不溶于水;不考虑实验中的损耗)。求(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赤铁矿样品中 Fe2 O 3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雅安市 2006 年中考化学(非课改年级)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0 B 2 C 11 A 3 A 12 C 4 D 13 C 5 D 14 A 6 C 15 B 7 B 16 D 8 B 17 B 9 A 18 D 二、本题 12 分,每空 1 分。 1、(1)HCl;(2)NaCl;(3)O2;(4)Na2CO3 或 NaHCO3;(5)C2H5OH 2、(1)0.020;(2)吸附;(3)CH3COOH 或醋酸;(4)隔绝空气(或答隔绝氧气),如果答 有降低着火点或降温,本空不给分。 3、(1)35;(2)B;(3)HBr 三、本题共 8 分 1、本小题共 4 分 (1)H2O + Cl2=HCl +HClO (2 分) (2)否(1 分) (3)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或(化 学反应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1 分),其它合理回答也给分。 2、本小题共 4 分 (1)具有还原性(或可燃性)(1 分);CO、H2 、、C(1 分); (2)具有毒性(1 分)(如果答为“污染物”,本空不给分);CO、SO2、NO2(1 分) 其它合理分类也给分。 四、本大题共 16 分 1、本小题共 9 分 (1)试管(1 分);酒精灯(1 分) (2)C、D、F(全对给 2 分,只答其中一个不给分,只答其中两个给 1 分);棉花或棉团 或玻璃纤维(答其中任何一种即给 1 分);2KMnO4 K2MnO4+MnO2+O2↑(1 分) 装置漏气没有收集到氧气(或反应物的量不够或收集的氧气不纯)(1 分); (3)CO2(1 分); CaCO3+2HCl=CaCl2+H2O+CO2↑(1 分)。 或 O2; 2H202 2H2O + O2↑ 2、本小题共 7 分 假设一:MnO2(1 分);H2O2(1 分);排水集气或向上排空取气(1 分);用带火星的木条伸 入试管中(1 分);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 分);O2(1 分);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
断成立或不成立(1 分)。 假设二:铁粉(1 分);稀硫酸(1 分);排水(或向下排空气法)(1 分);把收集满气体 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或把燃着的木条移近试管口)(1 分);听到爆鸣声(或气体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1 分);H2(1 分);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1 分)。 五、(本题共 9 分) 1、2NaOH + CO2 =Na2CO3 + H2O(1 分) 2、C3H6O3+3O2=3H2O+3CO2(1 分) 3、(1)、A—O2,B—CO2,C—CO,D—H2,E—CH4(每个 1 分,共 5 分,本小题若写物质名称, 且正确共扣 2 分。), (2)、CH4+2O2 CO2+2H2O(1 分); CuO+CO Cu+CO2 (1 分) 六、本题共 9 分 解:(1)根据质量守衡定律:10.0g—2.5g=7.5g (2)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x 6HCl=2FeCl3+3H2O 219 103.0gx Fe2O3 + 160 7.5g 160∶219 = 7.5g∶103.0gx x=10.0% (2 分) (1 分) (2 分) (1 分) (1 分) (1 分) 答:赤铁矿样品中 Fe2O3 的质量分数为 75%;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设和答共 1 分) 其它合理解法也给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