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 2 分,共 46 分)
1. 古埃及称最高统治者为
A. 天子
B. 皇帝
C. 国王
D. 法老
【1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外形近
似中国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D 项符合题
意;ABC 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2.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
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 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 古代埃及休闲的场所
C. 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 古代埃及祭祀的神庙
【2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我矿物质公元前 3000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埃及国
王也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墓——金字塔,故选 C;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
3.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
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
A.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 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 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
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
比法典。题文材料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 C。
4. 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
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字母文字
D. 拉丁文
字
【4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B 正确;象形文字产生
于古埃及。A 错误;最早的字母文字是腓尼基字母。C 错误;拉丁文字源自希腊字母。D 错
误。综上故选 B。
5. 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是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
A. 佛教
教
【5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
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佛
教宣扬“忍耐顺从”,后来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所以 A 项符合题意;B 项产生于公元 1
世纪,创始人是耶稣,排除;C 项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排除;D 项是
产生于 7 世纪,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排除。故选 A。
6. 电影《阿育王》是描述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期间的历史,按古印度“种姓制度”
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6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古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其中“刹帝利”包含的社会阶层有国王、武士、官吏,即世俗统治者,掌握行政大权。阿育
王是国王,其等级就是“刹帝利”,B 项正确;婆罗门是第一等级,掌管祭祀,主要是僧侣
贵族,排除 A 项;吠舍是第三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排除 C 项;首陀罗是第四等
级,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排
除 D 项。故选 B 项。
7.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
A. 阿拉伯帝国
B. 古代希腊
C. 古代巴比伦
D. 古代埃
及
【7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 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
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B 项正确;阿拉伯帝国是西亚地区,不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排除 A 项;古代巴比伦诞生于两河流域,排除 C 项;古代埃及诞生于尼罗流域,属于非洲文
明,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公元前 4 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
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个“帝国”
的崛起始于
A. 南亚次大陆
B. 意大利半岛
C. 希腊马其顿
D. 阿拉伯
半岛
【8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帝国是指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 4 世纪,希腊北
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 3.5 万大军,进攻
波斯帝国,灭亡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
人埃及,公元前 331 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人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他以五
六万精锐之师取胜,历经 10 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
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大写锁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
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
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
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
中心,故 C 正确;ABD 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 C。
9. “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
涌入西方”。历史学家布恩的观点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A.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 中断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
C. 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9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用最迅速最深人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东方的影响也以席
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可知亚历山大的东征,在客观上把希腊的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的文
化深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故 D 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
于西方,故排除 A;中断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表述与史实不符,B 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商
贸方面的信息,C 排除。故选择 D。
10.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
(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
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A. 《荷马史诗》
C. 《马可·波罗行纪》
【10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B. 《天方夜谭》
D. 《神曲》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古代的科技与思想文化,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判断
出古代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指的是《荷马史诗》,因为《荷马史诗》再现了古代希
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1. 在雅典城邦担任官职是一种荣誉和义务,任职者并无薪资,凡任职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
障。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开始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定津贴。这一做法( )
A. 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
B. 体现雅典健全的法律体系
C. 说明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
D. 标志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度
【11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凡任职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障。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开始向担任公
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定津贴”并结合所学可知,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津
贴提高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故 A 正确;题干信息未体现法律体
系、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民主制度的内容,故 BCD 错误。综上故选 A。
12. 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 年)是雅典公民,曾对当时雅典许多流行的观念提出了
挑战,为此他被雅典法庭判处了死刑,其罪名是引进新神(不敬神明)和腐蚀青年思想。这
表明当时雅典
A. 专制主义盛行
C. 神学意识淡薄
【12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B. 言论自由缺乏
D. 思想文化繁荣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雅典著名思想家,但因为他对当时雅典许多流行
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而被雅典法庭判处了死刑,由此可见,当时的雅典缺乏充分的言论自由,
B 正确;雅典当时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专制主义盛行,A 排除;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
的罪名处决苏格拉底,说明神学意识仍然浓厚,C 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雅典思想文化繁荣,
而是雅典民主政治下其实缺乏充分的言论自由,D 排除。故选 B。
13.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到:“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
是国家的自由。”据此可知,古希腊崇尚
A. 人人平等
B. 法律至上
C. 城邦利益
D. 道德风
尚
【1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和所
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强调城邦至上,崇尚城邦利益,C 正确;题干强调的不是个人的权利,
而是国家或城邦的利益,A 排除;题干不是强调法律的权威或道德风尚,而是国家或城邦的
利益,BD 排除。故选 C。
14.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
将是对的。”在此,求苏格拉底强调了
A. 原子论
B. 美德即知识
C. 逻辑学理论
D. 法学思
想
【14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可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故 B 符合题意;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排除 A;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排除 C;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排除 D。故选 B。
15.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很多国家,其中克洛维建立的是
A. 英吉利王国
B. 普鲁士王国
C. 奥斯曼帝国
D. 法兰克
王国
【15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
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 481 年克洛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D 项正确;英吉
利王国是在英伦三岛,排除 A 项;普鲁士王国主要位于现今德国和波兰境内的军国主义王国,
排除 B 项;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6.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逐渐形成了
A. 农民阶层
B. 地主阶层
C. 无产阶级
D. 市民阶
层
【16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
阶层,D 项正确;农民产生在农村,是农耕阶层,排除 A 项;地主阶层是占有大量土地的阶
级,排除 B 项;无产阶级与机器大生产相联系,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7.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
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 城市自治权
C. 特许经营权
【17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B. 人身自由权
D. 男女平等权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城市市民,城市市民为争取自治权展
开与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题文中的“政治
权利”是指城市自治权,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 A。
18. 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把帝国分为三部分,发展成三个
国家,它们分别是
①英吉利②德意志③意大利④法兰西⑤西班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18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查理死后,帝国陷于内战,843 年,根据《凡尔登和约》,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
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
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仍承袭罗马皇帝称号。大体奠定
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三国的雏形,②③④符合题意,B 项正确;①
英吉利、⑤西班牙不是在查理死后,帝国分裂而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A、C 和 D 项。故
选 B 项。
19. 庄园法庭是庄园的组成部分,拥有一定司法权。关于庄园法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B. 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
的权益
C. 帮助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
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9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庄园的法庭是维护司法权益,并不是帮助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C 项错误,符
合题意;庄园法庭具有司法权,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机构,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
己的权益,庄园法庭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A、B 和 D 项说法正确,排除 A、B 和
D 项。故选 C 项。
20. 529 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 2 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
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A. 《汉谟拉比法典》
C. 《查士丁尼法典》
【20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B. 《十二铜表法》
D. 《拿破仑法典》
【详解】527 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
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 529 年起,委员会历时 6 年,把自 2 世纪初以
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故 C 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排除 A;《十二铜表法》颁布于
公元前 450 左右,排除 B;《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文献,排除 D。故选 C。
21. 646 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 科举制度
B. 租庸调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均田制
【21 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