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广东东莞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读拼音,写词语,主义书写规范、美观。
1. 秦王想要和氏璧,赵王 zhào jí
大 chén
商 yì
此事,派蔺
相如进 gōng
献璧,秦王允 nuò
划归十五座城。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首先正确拼读拼音,注意前后鼻音、声调、平翘舌音,再想想要写的词语。注意书写占格。
“集、臣、诺”笔画较多,注意字体结构。
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秦王勉强.(qiáng
qiǎng)找个理由,要强.(qiáng
qiǎng)取和氏璧。
(2)王兵获得了冠.(guān
guàn)军,站在领奖台的中间.(jiān
jiàn)领奖。
【答案】(1)qiǎng qiáng
(2)guàn jiān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
(1)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 ~国。富~。身~体壮。工作能力~。(2)
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 要~。责任心~,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 ~
制。~渡。~占。~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 富国~兵。~身之道。(5)优越;好(多
用于比较) 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
相对) 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 12%~。强[qiǎng]勉强 ~迫。~笑。~辩。~不知以为知。
在“勉强”一词应读:qiǎng;在“强取”一词中应读:qiáng。
(2)冠[guān](1)帽子 皇~。桂~。衣~整齐。怒发冲~。(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
东西 鸡~。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未~(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 县名前~上省名。(3)居第一位 ~
军。名~全球。(4)指冠军 夺~。三连~(连续三次获得冠军)。
在“冠军”一词中应读:guàn。
间[jiān](1)方位词。中间 彼此~。同志之~。两国之~。(2)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
间里 田~。人~。晚~。一刹那~。(3)一间屋子;房间 里~。车~。衣帽~。(4)房屋
的最小单位 一~卧室。三~门面。间[jiàn](1)空隙 乘~。(2)嫌隙;隔阂 亲密无~。
(3)隔开;不连接 ~隔。黑白相~。(4)挑拨使人不和;离间 反~。(5)拔去或锄去(多
余的苗) ~萝卜苗。
在“中间”一词中应读:jiān。
3. 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安居乐业
生灵涂炭
兵慌马乱
家破人亡
B. 美中不足
理所当然
难以制信
夜不闭户
C. 处心积虑
完好无缺
震天动地
相依为命
D. 举世闻明
奇珍异宝
丰衣足食
政通人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的书写的辨析。
A.有误,兵慌马乱——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B.有误,难以制信——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
C.正确。
D.有误,举世闻明——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度过了一个轻松自在....(A)的周末,做完作业后,神气十足....(B)地在妈妈面前走来走去,
妈妈不动声色....(C)地看着我,然后,哭笑不得....(D)地把我骂了一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使用。
A.轻松自在:指心里很轻松,很自在。此处形容我过周末的心情。恰当。
B.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我做完作业后
在妈妈面前的样子,恰当。
C.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此处用来形容妈妈看
我的样子,恰当。
D.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此处用来形容妈妈骂
我的情形,不恰当。
5.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通,
村村相通。(写出句子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2)区分“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并选择其中一个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地底下挖了地道。 ②. 足智多谋:他足智多谋,总能想出办法化解危
机。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
写出句子的主要意思就要抓住句子的重点,留下主干。结合“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可知,
是写的在“地底下”,结合“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通,
村村相通”可知,是挖了地道,“不计其数的”“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通,村村
相通”都是对“地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故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地底下挖了地道。
(2)本题考查用词造句。
解答时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进行造句。
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
诡计多端:欺诈的智谋层不出穷。
再任用一个词语来造句,做到语句通顺即可。
如:诡计多端:这个人为人圆滑,而且诡计多端,须小心提防。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6. 我们分享民间故事时,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
7. “桂花开时香飘十里。”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开得很美。(
)
8. 要想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可以不断地回读。(
)
【答案】6. √
7. ×
8. ×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策略与方法。
根据三单元的口语交际可知,为了分享民间故事,可以在不改变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做适当的
增减故事情节等等。故题干说法正确。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桂花开时香飘十里”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香气浓厚。故题干说法有
误。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阅读策略与方法的掌握。
结合第二单元的阅读策略与方法可知,要想提高阅读效率,我们不要回读。故题干说法错误。
9. 根据提示,填写符合要求的句子。
(1)正所谓“______,一日难再晨”,所以我们应该趁着年少,抓紧分分秒秒努力学习。
(2)毛主席用“一万年太久,______”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我还能写出一个与横线上所
填内容意思相同的成语:______。
【答案】
①. 盛年不重来
②. 只争朝夕
③. 分秒必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默写和仿写词语。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杂诗》,意思: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
再重新来过, 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
(2)“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意思:一万年才能胜利
实在是太久了,我们必须要抓住眼前的时机,完成革命的胜利。再写出一个珍惜时间的成语:
争分夺秒、分秒必争。
10. 语文实践。
《人民日报》曾报道这样一则新闻:北京东城区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发起这样一个活动:
每天回家,记录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长。这份记录单让很多家长汗颜,与孩子在一起
的欢乐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手机占用那么多。
(1)你是怎样看待“低头族”现象的?(“低头族”是指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的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用得体的语言劝诫沉迷于手机的父母吗?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低头族”们大多具有手机依
赖症,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 ②. 爸爸妈
妈,手机上虽然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手机也有辐射,而且人长时间看手机会患上严重的
颈椎病和其他疾病,我希望你们能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你们的健康,请你们尽量减少看手
机的时间,好吗?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学生要结合生活实际和给出的材料去分析。题目中给出了低头族的含义,再结合材料中所反
映出的家长陪手机的时间比陪孩子的时间还多这一现象,可以得知“低头族”是种不好的行
为和现象,会对人的身体和家庭造成伤害。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要结合材料给出的主旨进行解答。材料中,“低头族”是不好的行为和现象,我们应该
控制玩手机的时间,多陪陪家长,多做些有益的事情。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言辞的劝告和缓
和的态度,书写正确。
如:爸爸妈妈,手机虽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但是长时间用手机给影响你们的视力,
还会让你们患上严重的颈椎等疾病,还会让人与人之间少了交流,这样也会影响家庭的和睦,
请放下你们手中的手机吧!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
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日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
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
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
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
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
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于游老师说过:“学语文就要重视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
“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大一个人的内
在气质。
11. 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12. 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诗句不可以作为场景宣传语的是(
)
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
衰。
C.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13.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
(2)“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
(3)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只需要在键盘上打字,不需要练习写字。(
)
1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提取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
15. 根据【材料一】划波浪线的句子,仿写: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______遇见______,就有了______。
【答案】11. 练字如修面,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2. B
13.
①. √
②. ×
③. ×
14. 我们要重视朗读和书写,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15.
①. 风
②. 云
③. 雨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结合句子“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大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可知,本句的病因是:词语搭配不
当,增强气质搭配不当,改为“提升”。
【12 题详解】
考查诗句理解。
以“母爱”为主题,所以应选取歌颂“母爱”诗句。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意思: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
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意思:年少时离
乡老年才归家,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抒发的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
的情感。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慈爱的母亲用手中
的丝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出自元代王冕的《墨萱图》,意思:慈祥的母亲倚靠在门口,
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结合诗句的意思,可知主题不是母爱的是:B,故选: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1)结合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
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2)结合材料三,可知题干表述过于片面了。语文要学的很多,听、说、读、写几大方面,
只是写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胸襟气度能通过字体现,好字也可能带来好机遇。故题干说
法错误。
(3)结合材料二“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
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
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分析,可知作者并不是赞扬做键盘侠,而是现
在的大环境下,人们放下笔太久了,已经不会写了,提笔忘字,写不出好字,这是作者很忧
心的情况。题干说法错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主旨。
材料一,作者提倡重视朗读;材料二作者担忧现今的键盘侠局面,人们已经不会写字了;材
料三作者介绍了好的字可能带来好的机遇,鼓励人们坚持书写。作者借用三则材料想告诉我
们的是我们应该重视朗读和书写,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文章中例句“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
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可知,仿写的句式是:就像……
遇见……,就有了……。注意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如:就像水遇见太阳,就有了汽。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
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
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
活,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
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
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摔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我贴紧爸爸不再
结实的后背,还是冷得直发抖,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爸爸点
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