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广东广州天河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 答案 基础 1. 抄写下面的字。 嫌 慕 衡 置 蔽 嫂 熏 鼠 械 黎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嫌 慕 衡 置 蔽 嫂 熏 鼠 械 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写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把给出的字词准确无误的抄写下来,在抄写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 整洁、美观,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嫌、慕、衡、置、蔽、嫂、熏、鼠、械、黎”笔 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我们应该经常晒被子,因为太阳可以 jūn( )消毒。 (2)陈亮的爸爸因为工作环境太 压 yì( )而辞职了。 (3)辉 huáng( ) 叮 zhǔ( ) pèi( )合 夜 mù( )降临 【答案】 ①. 菌 【解析】 ②. 抑 ③. 煌 ④. 嘱 ⑤. 配 ⑥. 幕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本题“菌、煌、嘱、配、慕”笔画较复杂,易 写错,需注意。 判断带点的字正确的读音,全对用“√”表示,有错的打“×”。 3. 汛.期(xùn) 顷.刻(qǐn) 允诺.(ruò) 计划.(huà)( 4. 胎.(tāi)儿 眼睑.(jiǎn) 擅.长(shàn) 履.行(lǚ)( ) ) 5. 对付这个胖子他是绰.(zhuó)绰有余的。( ) 【答案】3. × 4. √ 5. ×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顷.刻(qǐn)——qǐng: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允诺.(ruò)——nuò:同意。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胎儿:tāi ér,小孩子。 眼睑:yǎn jiǎn,眼球前的软皮肌肉组织,边缘长有睫毛,可以保护眼球。 擅长:shàn cháng,在某方面有特长。 履行:lǚ xíng,实际地做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绰(zhuó)绰有余——chuò:形容人力、财物等很宽裕,用不完。 判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运用,对的打“√”,错的打“×”。 6. 展览馆里展示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7. 他小心翼翼....地剔除鱼刺,将鱼块夹到奶奶碗里。( ) 8. 小丽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有时她还没有思考好就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 ) 【答案】6. √ 7. √ 8. ×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展馆里展示出的各种工艺琳琅满目,一时之间看不过来了。因此用“美 不胜收”运用正确。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他十分谨慎地剔除鱼刺,把鱼块放到奶奶的碗里。因此用“小心翼翼”
运用正确。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小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胸有成竹与前边“还没有思考好”相矛盾。 因此“胸有成竹”运用错误。 9. 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 (2)听完这句话,你可能一定会哈哈大笑。(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_____ (3)请从“津津有味”和“心旷神怡”中任选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________ 【 答 案 】 ① . 难 道 我 们 能 忘 记 父 母 的 养 育 之 恩 吗 ? ② . ③. 他正津津有有味地读着故事书。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 能、不会等)。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 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加“难道”“不”“吗”,变句号为问号。本题考查反问句改 陈述句。 分析例句,应把“不”改为“难道”,结尾句号改为问号。即:难道我们能忘记父母的养育 之恩吗?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与修改符号的运用能力。 修改病句,指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 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 语、补语。 删除号示例: 分析例句可知,意思矛盾。去掉“可能”或“一定”其中一个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津津有味:形容趣味特别浓厚。如:逢年过节时,妈妈的拿手好菜每次都让全家人吃得津津 有味。 心旷神怡: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如: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10. 语言综合运用。 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或感动,请你将自己喜 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_____________ 【答案】我向大家介绍的作品是《鲁宾逊漂流记》,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因为他有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忍不拔 的属于男孩子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 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应该介绍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值得推荐的地方,即人物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 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 明。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即可。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敢于追求,敢于冒险,一个 又一个闪光点在这个看似调皮的孩子身上集中,塑造出了一个多重角色结合,受人喜爱的汤 姆。当他和贝琪困在洞中时,他没有惊慌,不但安慰同伴,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风筝 线探路。在发现洞口时,还鼓励毫无希望的贝琪爬出山洞,最终成功获救。他的形象栩栩如 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积累 11. 请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举世( )名 直言不( ) 负( )请罪 如痴如( ) 【答案】 ①. 闻 ②. 讳 ③. 荆 ④. 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举世闻名:意思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
直言不讳:指无保留地、坦率地谈出事实、意见或感情;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爽,毫无隐瞒。 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如痴如醉:意思是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12. 下列各句跟原句相符的一项是( ) A. 临水一长笑,忽思十年初。 B.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近北飞。 C.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方翁。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掌握能力。 A.“临水一长笑,忽思十年初。”中的“笑”与原句不符,应改为“啸”。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垂钓》,意思是:临坐江边,当歌长 啸,忽然想起了多少年前的事,登第为官,几多风光。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近北飞。”中的“近”与原句不符,应该为“尽”。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春夜闻笛》,意思是:晚上洞 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 C.“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方翁。”中的“方”与原句不符,应该为“放”。“何方可 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梅花》,意思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 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原句相符,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 子聿》,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 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故选 D。 13. 补写句子。 (1)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 《乞巧》 ) (2)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答案】 ①. 家家乞巧望秋月 ②. 天气晚来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识记能力。
(1)“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全诗为夕今宵看 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为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 14. 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和《秘密花园》,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中国民间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 (2)《秘密花园》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我最喜欢《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写了孟姜女对丈夫的爱,以及当时 社会对老百姓的剥削与压迫。体现了孟姜女敢于反抗的精神,对感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值得人 们去传颂。 ②. 我最喜欢玛丽·伦洛克斯,因为她前面脾气很暴躁可是后来他改正了, 说明了他知错能改,仍然是好孩子,我们应该学习她良好的品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将自己最喜欢的中国民间故事写出来,将自己喜欢的理由写出来即可。如:我最喜欢 《牛郎织女》,因为它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七夕节的由来,也表达了对忠贞、美好 爱情的赞美。 (2)写《秘密花园》中你最喜欢人物并说明理由即可。 《秘密花园》是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讲述了性 情古怪孤僻的小女孩玛丽・伦罗克斯的父母双亡后,生活在姨父神秘阴沉的大房子里,一次 神奇的经历,使玛丽闯入久已禁闭且荒芜的花园。玛丽、农家小子狄肯和常年被关在阴暗房 间里病态的少爷柯林,找到了开启快乐的钥匙,和花园经历了一次诗意的复活。 示例:我最喜欢迪肯,虽然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但是呢很善良,他帮助玛丽改掉了很多 坏毛病,让玛丽变得健康,开朗。 古诗鉴赏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5.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中,“汴州”是指现在的( ) A. 浙江杭州 C. 山西霍州 B. 河南开封 D. 河北沧州 16. 你是怎样理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话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______________ 【答案】15. D 16. 描写了青山、高楼、西湖边上的歌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 忧虑,对统治者辛辣的讽刺和不满。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意思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 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可知,“汴州”指的是河南 开封。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和理解作者情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 当成了那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 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 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 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 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 精妙。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 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
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 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 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 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 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 30 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 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好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 50 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 49 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 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 排在第 21 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 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 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 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 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 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 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 通知书 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 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她相信他能考取这 所学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