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四川泸州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初春时芦苇抽
芽与河豚洄游的景象。下列关于芦苇和河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芦苇细胞和河豚细胞中均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B. 芦苇抽芽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量的增多
C. 河豚洄游行为受大脑控制,大脑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D. 芦苇和河豚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
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人体。
【详解】A.芦苇细胞和河豚细胞中均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A 错误。
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 正确。
C.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C 错误。
D.芦苇和河豚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D 错误。
故选 B。
2. 为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泸州某地建立了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该地通过陆
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桑树、蚕和鱼共同构成了该地完整的生态系统
B. 桑树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该生态系统中,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 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实现变废为宝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桑树、蚕和鱼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 错误。
B.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
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
者。故桑树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 正确。
C.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
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
能,C 正确。
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既能解决蚕粪排放问题,也解决了鱼饲料问题,实现了变废为
宝,能量的多级利用,D 正确。
故选 A。
3. 当指尖偶然触碰到尖锐物体时,人会迅速缩手,并随即感到疼痛。缩手反射的中枢和痛觉的形成部位分
别是(
)
A. 小脑 大脑
B. 大脑 脊髓
C. 脊髓 大脑
D. 脊髓 小脑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
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
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白质还把神经冲动上行传导到大脑
皮层,形成痛觉。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
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和流感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感病毒是一类能独立生活的动物病毒
B. 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首先通过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C. 流感疫苗属于抗原,它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D. 接种流感疫苗属于流感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答案】C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
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
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 错误。
B.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首先通过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B 错误。
C.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它
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C 正确。
D.接种流感疫苗能提升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流感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D 错误。
故选 C。
5. 沙漠狐的肾脏会产生高浓度尿液,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和储存尿液的器官
B. 沙漠狐的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的营养物质
C. 沙漠狐通过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 沙漠狐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
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
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排尿对于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
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详解】A.沙漠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储存尿液的器官是膀胱,A 错误。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B 正确。
C.沙漠狐通过排尿不仅能及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C 正确。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沙漠狐
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A。
6. 番茄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4 条,其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番茄果色的
遗传,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番茄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 24 条染色体
B. 根据实验二可判断番茄的黄果为显性性状
C. 实验一和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D. 将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自花传粉,后代会出现黄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 A
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 a 表示)。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
因(如 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 Aa)控制时,
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 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
是杂合体。
【详解】A.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
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番茄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 12 条染色体,A 错误。
B.可根据实验一判断黄果为隐性性状,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二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B 错误。
CD.用 A 和 a 分别表示控制红果和黄果的基因。实验一中子代出现黄果(aa),则亲代红果都是杂合子(Aa),
子代的红果既有杂合子(Aa),也有纯合子(AA);实验三中子代也出现黄果(aa),则亲代红果是杂合子(Aa),
和黄果(aa)杂交,子代红果一定是杂合子(Aa)。故实验一和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不完全相
同。若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Aa)自花传粉,后代会出现黄果(aa),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二、分析说明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7.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他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同时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
母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分析回答:
(1)从细胞结构上看,乳酸菌与酵母菌最主要的区别是乳酸菌没有___________,而酵母菌有。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四川人喜食泡菜,很多川菜的制作也会用泡菜作为配料。制作泡菜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将蔬菜中的有
机物转化为_______,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
(3)面包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在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_________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
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从而获得较好口感。面包制作好后要尽快食用,低温冷藏可以适当延长面包的
保质期,其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__________。
【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
(2)乳酸
(3)
①. 二氧化碳
②. 生长和繁殖
【解析】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
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馒头、面包和
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豆酱、腐乳要用到霉菌。
【小问 1 详解】
乳酸菌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乳酸菌与酵母菌最主要
的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
【小问 2 详解】
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蔬菜经乳酸菌的发酵后
使原有的有机物转化为乳酸,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
【小问 3 详解】
制作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把面粉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逸出而形成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
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8. 某同学在学习了人体内气体交换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如图所示模型。图中 A 表示细胞或结构;a、b、c
表示三种不同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 A 表示肺泡,则 a 内流的血液为______,b 管壁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2)若 A 表示组织细胞,从气体成分上看,a 内的血液中____含量高于 c 内的血液。
【答案】(1)
①. 静脉血
②. 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氧气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分析】(1)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
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
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小问 1 详解】
若 A 表示肺泡,则 a 是肺动脉分支,内流的血液为动脉血,b 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
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小问 2 详解】
若 A 表示组织细胞,则该图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
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故从气体成分上看,a 内的血液中氧气含量高于 c 内的血液。
9.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平衡膳食模式是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中的大分
子物质需经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自身物质,以满足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图甲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
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器官;图乙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谷类食物富含淀粉,淀粉无甜味,但
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有甜味的________。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倡“每天摄入适量的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奶类、大豆中富含蛋
白质,蛋白质的消化道起点是_____(填图中数字)。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氨基
酸,氨基酸经_______吸收后,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流经心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
示)。
【答案】(1)麦芽糖
(2)
①. ③
②. 小肠
③. c→d→a→b
【解析】
【分析】图甲中 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小肠。图乙中 a 左心房、b 左心室、c 右心房、d 右心室。
【小问 1 详解】
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谷类食物富含淀粉,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淀粉无甜味,但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有甜味的麦芽糖。
【小问 2 详解】
蛋白质在③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
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氨基酸经小肠吸收后,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由下腔静脉→c 右心房→d 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a 左心房→b 左心室。
10. 中国航天员在天宫实验舱中完成了水稻从种子萌发到幼苗生长,再到开花结籽的全周期培育,这在国
际上属首次。请分析回答:
(1)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_______中。
(2)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利用实验舱中的氧气,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
水稻种子细胞内的________中。
(3)在实验舱中培育水稻幼苗时,配制的营养液中应含有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主要通
过水稻根尖________的表皮细胞吸收。进入根系的无机盐在_________(填生理过程)的拉动下运输到水稻
的各组织器官。
(4)水稻在开花结籽的过程中会储藏有机物,籽粒中的有机物主要由叶肉细胞通过_________(填生理过
程)制造,并经筛管运输而来。
【答案】(1)胚乳
(2)线粒体
(3)
①. 成熟区
②. 蒸腾作用
(4)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形成
的蒸腾拉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在体
内的运输。
【小问 1 详解】
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在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主要是淀粉)等。
【小问 2 详解】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
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小问 3 详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
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
根尖的成熟区;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水稻的各组织器官。
【小问 4 详解】
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水稻在开花结籽的过程中会储藏有机物,籽粒中的有机物就是由叶肉
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1 小题,11 题(4)小题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6 分)
11. 油麦菜是日常餐桌常见蔬菜,有“凤尾”的美称。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油麦菜还有清热、凉血和
解毒的作用,也是一种“寓医于食”的蔬菜。油麦菜利用种子繁殖,某校研究小组为探究某因素对油麦菜
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 5 个塑料托盘并编号 A~E,每个托盘内铺一定量的吸水纸,并用水让其充分润湿。
②在每个塑料托盘内放置等量且粒大饱满的油麦菜种子。
③将 5 个塑料托盘分别置于 10℃、15℃、20℃、25℃、30℃的恒温培养箱中。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记录种子的萌发数量。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2)在油麦菜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托盘不能密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根据种子的萌发数量,计算出种子的萌发率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酸雨会危害油麦菜的芽和叶,从而对油麦菜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有同学提出酸雨是否也
会影响油麦菜种子的萌发呢?为探究酸雨对油麦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把相同油麦
菜种子均分为五组,分别喷洒等量且适量的 pH 为 1、2、3、4、5 的酸雨,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
时间,记录种子的萌发数量”。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