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到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如图中分布的建筑遗址当属
A. 古代埃及文明
B. 古代印度文明
C. 古代欧洲文明
D. 古代两
河流域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开罗是埃及的城市,所以图中
分布的建筑遗址当属埃及的文明,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的地理位置与图片的位置不相符,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 “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共有条文 282 条,内容十分
广泛。”这部法典是( )
A. 《权利法案》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十二铜表法》
D. 《人权
宣言》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
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 282 条,内容十分广泛,
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B 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颁布的,排除 A 项;《十
二铜表法》 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排除 C 项;《人权宣言》是法国颁布的,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3. 当乔达摩·恐达多否定种姓制度时,印度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该宗教是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
A. 道教
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 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
尖锐,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
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
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B 项符合题意;道教是中国
的宗教,A 项不符合题意;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C 项不符合题意;伊斯兰教是穆罕
默德创建的宗教,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4. 如图所示内容直接反映出古希腊
A. 诸侯争霸
B. 实力强大
C. 经济发达
D. 小国林
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描述了古希腊城邦的面积比较小,
人口比较少,反映了古希腊城邦小国林立、小国寡民的特征,D 项符合题意;A 项是中国春
秋战国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BC 项不能从图片中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 D。
5. “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
A. 重视民主政治
B. 公民都很贫穷
C. 城邦文化繁荣
D. 人人参
与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即为参政的公
民发放津贴,这有利于贫穷公民参政议政,解决了他们参政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公民权利。
由此可知,古代雅典重视民主政治,A 项正确;单单从给贫穷公民建立津贴制度不能说明公
民都很贫穷,排除 B 项;建立津贴制度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不能说明城邦文化繁荣,排除
C 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把妇女、奴隶、外邦人等排斥在外,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我们将广泛使用的“0、1、2、3、4、5、6、7、8、9”这 10 个数字称作“阿拉伯数字”,
请问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哪里人( )
A. 古代黄河流域
B. 古代两河流域
C. 古代印度河流域
D. 古代尼
罗河流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 0 到 9 十个数字
的计数法,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
7.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的纪年方法,又称西历或西元。1912 年,中华
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作为历法与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A. 古埃及的太阳历
B. 苏美尔人的阴历
C. 罗马人的儒略历
D. 中国农
历(夏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
“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C 符合题意;ABD 项与公历的基
础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罗马人的儒略历是公历的
基础。
8. 《灰姑娘》影片中,灰姑娘生活在有着庄严的城堡、等级森严的爵位和宁静美丽的庄园
等共同构成的奇妙世界里,影片依托的历史背景是( )
A. 古代中国
B. 古代美洲
C. 古代非洲
D. 古代欧
洲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庄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设计依托的历史背景是中古欧洲。从 9 世纪
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 11 世纪,庄园遍布
欧洲各地,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古欧洲的社会特征。
9. 高明区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自编了一场小话剧来模拟西欧庄园法庭。下列情景不
符合史实的是( )
A. 德高望重的老佃户是法庭审判官
B. 处罚没按时为领主提供劳役的佃
户
C. 法庭临时设置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D. 被审判者缴纳的罚款全部上缴领
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法庭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A 符合题意;
BCD 说法符合当时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封建庄园的相关
知识。
10.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与“金钱赎买、
武力斗争、削弱割据势力、颁发特许状”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大学的兴起
B. 城市的自治
C. 庄园的兴盛
D. 佛教的
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城市的自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
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B 符合题意;ACD 项与题干
“金钱赎买”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B。
11.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
固。”这说明其制定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 完善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C. 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
【答案】B
【解析】
B. 巩固皇帝自身的统治
D.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详解】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法律来巩固”可知,查士丁尼强调法律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 项正确;完善东罗马帝国的法律是措施,不是目的,排除 A 项;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与
《十二铜表法》相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C 项;东罗马帝国是封建国家,维护资产阶级的
利益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2. 1453 年,一种文化虽然被无情地消灭了,但在过去的 11 个世纪中它一直是西方文明世
界的中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这反映了
A.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C.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答案】B
【解析】
B. 拜占庭文化影响深远
D. 阿拉伯文明广泛传播
【详解】根据所学,1453 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根据“但
在过去的 11 个世纪中它一直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
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可得出这是指拜占庭文化影响深远,B 项正确;476 年西罗马帝国
被日耳曼人灭亡,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排除 C 项;材料与阿拉伯无
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3.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写道“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
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下列属于该民族在公元 7 世纪汲取外国文明而采
取的改革措施是
A. 实行贵族世袭制
C. 分封贵族为诸侯
【答案】B
【解析】
B. 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D. 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点。在公元 7 世纪汲取外国文明的民
族是日本。7 世纪中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大化改新。改革的措施包括:
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
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所以 A、C、D 项的说法均错误,故选 B。
14. 设立智慧宫,并为保存和传播西方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重要页献的帝国是
A. 亚历山大国
B. 阿拉伯帝国
C. 奥斯曼帝国
D. 拜占庭
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智慧宫是中世纪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建立的全国性的综
合学术机构,阿拉伯国家成为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为保存和传播西方古
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页献,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的国家都没有建立智慧
宫,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智慧宫,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即可得
出正确答案,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15. 1649 年,在(英国)贵族巴洛的领地上,10 名租地农场主租用了领地的 42%,所交地租
占总额的 67%。另外 58%的土地由 46 名农民耕种,所纳贡赋仅为地租总收入的 29%。在这种
情况下,领主们圈占农民土地而后出租就不足为奇了。材料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
B. 农民在庄园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
降
C. 市民阶层成为西欧城市的中坚力量
D. 封建领主们完全依靠土地租金生
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1649 年,在(英国)贵族巴洛的领地上,10 名租地农场主租用了领地的 42%,
所交地租占总额的 67%。另外 58%的土地由 46 名农民耕种,所纳贡赋仅为地租总收入的
29%。”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资本主义在农村
发展起来,A 符合题意;BC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A。
16. “16 世纪,欧洲的黄金从 55 万公斤增加到 119 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为生的劳
动者实际工货下降,日趋贫图。”导致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宪章》的发表
C. 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C
【解析】
B. 西欧城市的兴起
D. 三级会议的召开
【详解】依据题干“16 世纪,欧洲的黄金从 55 万公斤增加到 119 万多公斤”的信息,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1500 年,为了掠夺财富,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了新航路开辟的探索,
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的内容与题干“16 世纪,欧洲的黄金从 55 万公斤增加到 119 万多公斤”的内容无
关,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7. 对于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之为“发现美洲”和“地
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之为“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之为“向美洲
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之为“两种文明的相遇”。以下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
是(
)
A. 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的历史观
B. 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 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 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解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人称发现美洲......两种文明相遇”可知,题干材料表明不同的立
场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D 项正确;材料“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向美洲开始传播
福音” 是矛盾的,不可能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排除 A 项;B 项“均缺乏史料实证”不符
合史实,排除 B 项;材料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反映了种族灭绝等苦难,不能以
开阔的国际视野无视民族灾难,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8. “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时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
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 19 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
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 930 万平方公里,它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在此,
作者强调了英国崛起的(
)
A. 市场因素
B. 文化因素
C. 技术因素
D. 制度因
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英国之所以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因为它在世界上有广阔的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也是它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故选 A。
19. 18 世纪英国从非洲卖黑奴到美洲,主要是为了解决美洲
A. 国内市场的狭小
B. 生产资本的匮乏
C. 劳动力的不足
D. 生产设
备的落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成为殖民地后,当地的印第安人被疯狂屠杀,造成了劳动
力短缺,欧洲人走上了贩卖黑奴的道路,英国后来者居上,成为最大的奴隶贸易者,C 项符
合题意;ABD 三项的内容不是三角贸易开始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结合这一基础知识利用排除法解答问
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20.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该材料说明( )
A. 英国通过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力
B. 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C.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取得完全胜利
D. 君主立宪制适合英国当时的国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
权力。”可知,材料出自《权利法案》的内容,反映英国通过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力,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A 符合题意;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表述
与史实不符,B 不符合题意;C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所以 BCD 不符合题意,故
选择 A。
21. 北美 13 个殖民地的人民认为英国国王对待他们不公,于是在 1776 年 7 月 4 日宣布他们
不再是英国王室的子民。材料内容表达了北美人民
A. 实现民族独立的决心
C. 反对个人专权的诉求
【答案】A
【解析】
B. 渴望和平建国的愿望
D. 君权神授的观念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宣布他们不再是英
国王室的子民,标志着美国诞生,这一内容体现了北美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决心,A 项符合
题意;北美独立战争不是和平的方式实现独立的,B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D 项的内容
与北美独立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2.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史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B. 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
言》
C. 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
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史实指的是客观的、真实的历史,史论指的是主观的想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
美经济的发展是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评价,属于史论,D 项正确;ABC 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
观叙述,属于史实,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23. 19 世纪中期两位诗人描写各自的城市,一位描写巴黎:雄鸡的报晓深远悠长,刺穿了
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另一位描写曼哈顿:人行道布
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
亮的声……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C. 人们都认可了工业化
【答案】D
【解析】
B. 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的出现
D. 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不同影响
【详解】材料“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体现的
是工业革命的消极一面,材料“人行道布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
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说明的是
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不同影响,D 项正确;AB 项仅是材料的一方面,排除;材料中也有否定
工业化的一面,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4.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
A. 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C. 民族解放运动时代
【答案】D
【解析】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