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山东滨州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A 卷
试卷类型:A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 年十大科学突破”。
多年生水稻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 3~4 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
A. 水稻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
B. 水稻季末落叶——排出代谢废物
C. 草盛则稻苗稀——生物有应激性
D. 腋芽来年再生——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
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
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水稻的茎中空,便于根进行有氧呼吸,这是与水稻水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可见,水稻的茎中空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 正确。
B.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植物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
一些代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可见,水稻季末落叶,体现了植物能排出代谢废物,B 正确。
C.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
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
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没有体现“生
物有应激性”,C 错误。
D.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芽分为花芽、枝
芽和混合芽。可见,腋芽来年再生,体现了植物能生长和繁殖,D 正确。
故选 C。
2. 如图表示显微镜和显微镜下观察的叶片横切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40 倍
B. 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
C. 欲观察叶的下表皮,需向上移动切片
D. 制作临时切片时,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
2.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的实验步骤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②右手捏
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③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④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⑤选用最
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图中目镜 10×,高倍物镜
是 40×,所以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0×40=400 倍,A 错误。
B.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
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若
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细准焦螺旋,B 正确。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
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叶的下表皮物像在视野的偏下方,向下方移
动装片,物像会向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C 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制作临时切片时,不需要滴加碘液染色,D 错误。
故选 B。
3.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 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 煮菠菜时水变成绿色是因为破坏了细胞壁
D. 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
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
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
动机,A 正确。
B.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只是植物体的绿色部分才有叶绿体,如洋葱鳞片叶内
表皮细胞就不含叶绿体,B 错误。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
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将菠菜等新鲜绿叶蔬菜煮沸后,水变成绿色是由于细胞中
的细胞膜遭到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 错误。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
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D 错误。
故选 A。
4. 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三种细胞的形成过程,a、b、c 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相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由小长大离不开 a、c 两过程
B. b、c 过程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C. a 过程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
D. c 过程可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
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图中:a 过程是细胞生长,b 过程是细胞分裂,c 过程是细胞分化。
【详解】A.生物体由小长大,与 a 细胞生长、b 细胞分裂和 c 细胞分化分不开,A 错误。
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产生
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可见,b 细胞分裂和 c 细胞分化过程是生物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基础,B 正确。
C.b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
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可见,在细胞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C 错误。
D.c 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但分化后的遗传物质没有
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错误。
故选 B。
5. 如图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 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 C>B>A
C. 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 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A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
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
【详解】A.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
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 正确。
B.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
以,可预测该实验该的结果是叶片最多的 A 袋壁内水珠最多;叶片较多的 B 袋壁内水珠较少;
无叶片的 C 袋壁内水珠最少,B 错误。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
错误。
D.该实验中,植物的枝叶分别套在 A、B、C 三个密闭的塑料袋中,因此将装置置于湿度小
的环境中,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 错误。
故选 A。
6.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下列关于人与禾苗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人与禾苗都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 禾苗所结籽粒和人的眼睛都属于器官
C. 与人相比禾苗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D. 禾苗的叶脉和人的血液都属于输导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个体。
(2)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3)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
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A.人与禾苗都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
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故 A 正确。
B.禾苗所结籽粒和人的眼睛都属于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故 B 正确。
C.禾苗属于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个体,所以与人相比禾苗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故 C 正确。
D.禾苗的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能运输物质,人的血液都属于结缔组
织,具有运输和营养的作用,故 D 错误。
故选 D。
7. 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
的是(
)
A. 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持续增强
B. 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C. 图中 f 点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a、b 点位置会下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
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
过程。
【详解】A.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
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光照强度即使增加,光合作用也不再增强,A
错误。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 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
响,但该曲线图只能体现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影响,不能体现光合作用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
响,B 错误。
C.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
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这时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
碳的吸收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具体
表达为:光合作用消耗总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见,在
光照强度为零时,甲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比乙植物更多;在图中 e 点时,甲乙两植物的表观
光合速率相等。说明,f 点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比乙植物的更强,C 错误。
D.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氧气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即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
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大,释
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 a、b 点位置会下移,D 正确。
故选 D。
8. 下列有关农业生产生活中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 农田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C. 豆粮轮作——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D. 晾晒粮食——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
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
过程。
(3)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
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
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详解】A.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
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A 正确。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淹水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
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
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B 正确。
C.每种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多少是不同的。若在一片土地中长期种植一
种植物,则其所需的土壤中的无机盐等营养元素会很快耗尽,植物长势不好。所以应提倡轮
作。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可见,
豆粮轮作,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农田里的无机盐,C 错误。
D.种子晒干后保存是为了减少水的含量,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延
长储存时间,D 正确。
故选 C。
9. 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 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1.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
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
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
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
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 正确。
B.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B 正确。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通过呼
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 正确。
D.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 21%,二氧化碳约占 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