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 分) 1. 阅读小风的一段文摘稿,按要求作答。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驰骋. 赛场,发挥奥运精神,取得了骄人成绩。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 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áo 游苍穹。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 C919 大飞 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 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 家国情怀、hán 养进 希望。广大青年要(丙) (甲) 朝气,青春(乙) 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节选自 2023.1.1《人民日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驰骋.________ áo________游 挺膺.________ hán________养 (2)在文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充满 孕育 厚植 C. 具有 培育 培植 B. 具有 孕育 培植 D. 充满 培育 厚植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 ①. chěng ②. 遨 ③. yīng ④. 涵 (2)A (3)把“发挥”改为“发扬”或“弘扬”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此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驰骋.(chěng):骑马奔跑,奔驰,指在某一领域纵横自如,充分发挥才能。 ②áo(遨)游 :漫游,游历,畅游。 ③挺膺.担当(yīng):挺起胸膛,担负起该担的责任。 ④hán(涵)养: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修身养性,也指道德学问方面的修养。 【小问 2 详解】 此题考查词语选用。 甲处:充满:布满,填满。具有:拥有,保有。这里搭配“朝气”,应该用“充满”; 乙处:孕育:喻指既存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使某种 感情得到发展。这里指是“青春”和“希望”的关系,应该用“孕育”;
丙处:厚植:深厚地培育,多用于比喻加强、加深积累。培植:栽培草木,引申为培育人才。 这里的对象是“家国情怀”,应该用“厚植”; 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此题考查改病句。 搭配不当,“发挥”应改为“发扬”或“弘扬”。 2. 在学习古诗词中,三个小伙伴有了一些交流,请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古诗词,完成对 话。 小风:诗文可以了解人生。你可以看到诗人看过的风景,如陈与义的“长沟流月去无声, (1)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你可以体验诗人经历的情感,如秋瑾的(2) “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你可以读懂诗人内心的政治抱负,如辛弃疾的“了 却君王天下事,(3)_____________”。 小雅:诗文可以见证品质。李商隐的(4)“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见证真 挚;苏东坡的(5)“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见证爱国。 小颂:诗文可以升华精神。诸葛亮挺身而出(6)“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尽责担当;刘禹锡扬州吟诵“沉舟侧畔千帆过,(7)_____________”,乐观昂扬;更有文 天祥矢志报国(8)“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正气凛然。 【答案】 ①. 杏花疏影里 ②. 俗子胸襟谁识我 ③.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 春 蚕到死丝方尽 ⑤.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⑥. 受任于败军之际 ⑦.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⑧.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⑨.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疏、襟、赢、 雕、汗青”等字词容易写错。 3. 综合性学习。 六月,毕业季。蔷薇花盛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的回忆。 (1)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下表),请你按照序曲格式,结合节目内容, 概括第一章主题词。 序曲 忆往昔 第一章 第二章 炫青春 尾声 展未来 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 爵士舞:《快乐崇拜》 舞蹈:《让梦飞起来》 频。 窗前》 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舞蹈:《老师妈妈》 武术:《风云》 朗诵:《少年中国说》 相声:《家访》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诗朗诵:《献给母校的歌》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一段开场白。(30 字左右) 答: (3)节目组准备在活动中送给老师们一副对联。请选出最恰当的一组( ) A. 毕生心血哺新秀 桃李成荫四海春 B. 日暖风和开桃李 笔酣墨浓写春秋 C. 汗水染成千顷绿 一代桃李谱华章 D. 赞歌千曲颂园丁 心血勤浇栋梁材 【答案】(1)示例:颂师恩 (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三年的生活转瞬即逝,在这三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成 功,走过了失败,一起得到了成长。让我们一起忆往昔、炫青春、展未来。现在我宣布,毕 业演出正式开始! (3)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拟写主题词。根据“《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老师妈妈》”等节目名称,再结合 序曲“忆往昔”可知,第一章主要表达的是对老师的赞美,所以仿照“炫青春”“展未来” 的句子样式,可将第一章主题概括为“颂师恩”。 【小问 2 详解】 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 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 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这是毕业演出的开场白,面对的是老师 和同学们,所以开场白中应有称呼,有对往日生活的追忆,表达感激、不舍之情,然后宣布 活动开始。 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忆往昔,岁月如歌。我相信,在这个收获的季 节里,我们会一起度过这段快乐的时光!现在我宣布,毕业演出正式开始! 【小问 3 详解】 考查对联。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 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老师 们一生辛劳,最后天下弟子无数,而自己却是一头白发。正如桃李满园,“桃李”比喻学生。 题干的要求是送给老师,表达感谢与敬意。据此分析可知,“日暖风和”对“笔酣墨浓”;
“开桃李”对“写春秋”。 故选 B。 二、古诗文阅读(25 分) (一)古诗阅读。(9 分) 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古诗诵读比赛,请你参与。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②,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此词写于 1182 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 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②觉(jué):睡醒。 4. 小风需要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 短视频脚本(上片部分) 诵读内容 画面内容 画面意境 背景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 舞。 ①__________ 昏暗荒凉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 窗间自语。 屋外狂风急雨。被吹得破 裂的窗纸,瑟瑟作响,好 ②______ 像在自言自语。 低沉、渐急的 音乐 5. 小雅请你帮助她,在朗诵下片时应读出哪些..情感。 6. 朗诵最后一句时,小雅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 语即可) 【答案】4. ①. 昏暗的屋内,饥饿的老鼠绕着床奔走觅食,黑色的蝙蝠围着灯上下翻 飞。 ②. 破败、孤寂(“荒凉、凄凉、孤独、伤感”等亦可) 5. 下片前三句应读出词人辛酸、孤寂之情,最后一句“眼前万里江山”应读出词人失意时 仍心系中原统一大业, 志在千里的报国豪情。(答出“壮志难酬的愤懑”“报效国家的豪 情”等亦可。) 6. 重音应在“江山”上,体现诗人失意时仍心系中原统一大业,志在千里的报国豪情。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①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
绘画面即可。“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的意思为“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 到室内围灯翻飞”。据此描绘即可。示例:在夜晚出门觅食的老鼠围绕我的床来回的爬行, 黝黑的蝙蝠居然也在室内围油灯翻飞。 ②本题考查画面意境。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的意思是“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 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被吹得破裂 的窗纸”的画面是破败不堪的。“自语”二字,写窗纸被吹的瑟瑟作响,就像在自言自语, 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而“自”又和“独宿”相照应,衬托了诗人在 博山孤寂的心境。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的 意思是: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 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表现出词人辛酸、孤寂之情。“平 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此二句,仿佛见到一个须发灰白的老人,终究被打压没能带 兵与金人一搏,眼看时光易老,壮志难酬。以至于方从梦中醒来,眼前恍惚竟然还是万里江 山,可见一颗赤诚为国之心。而上片内容则是为下片做铺垫的,表现了诗人的报国之情,诗 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 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 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 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 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朗读。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意思是:布被单薄,疾风骤雨的秋夜,从梦里醒来,眼前 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词人为国事从塞北辗转江南,却落得归隐山林的下场,如今已是 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但此时这位须发灰白的老人,仍未忘却他的祖国,从梦中醒来,眼前 恍惚竟然还是“万里江山”,足见词人赤诚的爱国之心。因此朗读“眼前万里江山”时,重 音要放在“江山”上,以体现出词人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 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二)文言文阅读。(16 分)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 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
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 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 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 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 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 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 光笑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7. 小风发现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有一项相同,请帮他找出。( ) A. 轼庐.于其上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B. 而下有钱荒之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C. 盖略等.矣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D. 轼昔闻公道.其详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8. 下面关于词句的分析,小雅觉得有一项是有误的,请帮她找出。( ) A. 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徙知徐州”的“知”是 “做知州”,而“知免役之害”的“知”是“知道,了解”。 B. 文言文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根据语境添加原句省略的成分。例如:“驱使复入”一句, “驱使”的对象是“富民”,翻译时要将其补充出来。 C. 名词活用作状语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例如:“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中“畚锸”, 本义是“挖运泥土的用具”,在句中要解释为“用畚锸”。 D. 名词活用作动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之一。例如:“王安石相神宗”中的 “相”,本义是“宰相、丞相”,在文中解释为“做宰相”。 9. 下面两个句子,小颂觉得不好懂,请你翻译。 (1)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10. 小风认为选文记叙了苏轼为官期间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条不超过 15 字) 11. 结合选文内容,请你帮小雅概括出选文中苏轼的形象特点。 【答案】7. C 8. C 9. (1)(苏轼)派官吏在各处城墙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2)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生气。 10. 指挥抗击水患,保全徐州;力陈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11. 从选文看,苏轼担任地方官时尽心尽责,治理有方,勤政爱民;任职中央时又考虑全面,
敢于直言,正直无畏。可见苏轼兼具气节与才能,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A.庐:搭起茅屋/茅庐; B.患:灾难/担心、担忧; C.等:等同,一样/等同,一样; D.道:说/道路;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分析。 C.“在句中要解释为‘用畚锸’”错误,句意为“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 “畚锸”在此处是原义,指挖运泥土的用具。无其他意义;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中重点词语:堵,古墙体单位,长于高各一丈为一堵;卒,终于;全,保全。 (2)中重点词语:陈,陈述;于,在;忿然,愤怒的样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根据文章第①段“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 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指挥抗击水患,保全徐州; 根据文章第②段“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 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可知,苏轼力陈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选文第①段“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担任地 方官时不畏辛苦,勤政爱民,尽心尽责,治理有方; 结合选文第②段“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 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可知,任职中央时不畏权贵,全面考虑时政,敢于直言,与上司据理力争,正直无私。 文中苏轼一心为民、公正无私的做法,体现了他气节与才能兼备,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又
有实际为民的措施。 【点睛】参考译文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 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 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 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 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 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城墙六尺高度(三版 高度)的地方才没有被水没过。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 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 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 “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 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 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 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 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 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 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三、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议论文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之用勇,不可不慎 李方刚 ①勇敢,可能是人类在动物兽群野蛮争斗时代就拥有的现象,并作为一种精神基因传承 到人类时代。所以,无论在哪一种文化中,勇敢都是让人热血澎湃的人生品质和精神力量。 不管是善良之人,还是邪恶小人,都对勇敢和勇敢者尊崇有加。然而,勇敢在所有人群中的 普适性,却使这种精神容易走向极端,成为莽撞的代名词。孔子关于勇敢的智慧,其深刻意 义在于告诫人们勇敢是复杂的。 ②孔子认为,真正的勇敢是见义而为,而“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非常推崇勇敢的 精神品质,他认为“勇者不惧”,乃是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并为人生三种支柱性的 品质,即所谓的仁、智、勇。 ③孔子提醒人们的是,“勇”要与“智”相结合,真正的“勇”应该是将“智”融合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