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内蒙古包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
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 1~7 题,共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处赣皖交界的瑶里古建筑群蕴含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意味,带有浓郁.的徽派风
格:白墙灰瓦马头墙,绿水青山碧蓝天,建筑之美与自然之景相互映衬。观之心旷神怡。
瑶里的木雕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瑶里山林繁茂,盛产木材。瑶里人将徽派木雕艺术
演绎出新的高度。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幢.名为“狮冈胜览”的徽派合院式民居——院内的
梁柱、窗楣……无不镶.有精美繁复的木雕,题材多取自古代名著、神话传说等,多层镂.
空,画面立体分明,场景人物惟妙惟肖。彷徨其间,宛如置身于一座木雕艺术馆,又仿
佛坐在戏台下,眼前似乎就在上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瑶里古建筑的布局也别出心栽。下游的房子比邻幢上游的房子靠里,让出小块土地,
一是为了弘扬谦让文化,房子往里让三分,凡事也都要让三分;二是为了表达美好寓意,
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路”会越走越宽。
1.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郁(yù)
C.镶(xiāng)
B.幢(zhuàng)
D.镂(lóu)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蕴含
C.惟妙惟肖
B.演绎
D.别出心栽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映衬
C.彷徨
B.心旷神怡
D.耳熟能详
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穿紫河,是一条奔流千年的古运河。在祖辈眼里,它是金色的,渔民在河道里捕捞
着鱼虾;在父辈眼里,它是银色的,每一桨都泛着银白的月色。运河的粼粼波光,诉说
着曾经的沧桑。如今,河道两岸,麻石路、吊脚楼、风雨桥呈现眼前,汉剧高腔、常德
丝弦、澧州花鼓萦绕耳畔,糖油粑、桂花糕、芝麻糖留香唇齿…… ,诉说着人们幸福
美好的生活。
A.这些具有传统风情的景、味、曲
B.这些具有传统风情的景、曲、味
C.这些具有传统风情的色、景、曲、味
D.这些具有传统风情的色、曲、味、景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
C.烽火,古时是指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用来借指战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6.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1)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诗》)
(3)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其二》)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5)小大之狱,_________,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6)塞北雪后,天地一片苍茫。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张岱在《湖
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实写山阴道上峰回路转,突
现佳境;后衍生出在困境中只要坚持,也许就会出现转机的人生哲理。
7.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昔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
架南北”结束了。如今,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一带一路”为各国发展提供新动力,
跨越山海沙漠,传递人类文明。为此,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来歌颂这伟大盛世。
上联:天堑变通途,大好江山歌盛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本题包括 8~20 题,共 45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
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
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
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摘选自《小窗幽记》)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耕夫荷.农器
(2)终日可观书鼓.琴
9.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10.上文与刘禹锡《陋室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追求有何相似之处?
11.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小鬼
一个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少年
①嘹亮的号声接连响了好几天。今天,我碰到一小队号兵。我走到一个很神气的小
号兵面前。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头戴褪色的灰色帽,帽徽虽然有些暗淡..,但在这
帽下的号兵却毫不暗淡....!他有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你看到这样的孩子——
一个充满温情和友善的勇敢少年,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热起来……
②我初想:他一定很想家!但通过和他一番交谈,我立刻就明白:他不只是妈妈的
孩子,更是一个老练的红军。
③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
④“四年!”我不大相信地惊喊道,“那么,你加入红军时一定是十一岁?你参加长
征了吗?”
⑤“是的,”他带着稚气而骄傲的神情回答道,“我当了四年红军了。”
⑥“长征很艰苦吧?”我冒昧地问。
⑦“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一点儿都不苦。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总去想事
情苦不苦,我们只想完成当前的任务。如果需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需要
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
⑧“你为什么加入红军?”我问。
⑨“我家在福建漳州附近。我常听村里人说到红军,他们说红军帮助穷人。我的家
很穷,无田无地,田租吃去了我们收成的一半。冬天我们用树皮烧羹汤吃,把谷省下来
做来春的种子。有一年,红军来到漳州近旁,我翻过山岭去请他们帮助我们家。他们对
我很好,暂时把我送到学校里,我吃得很饱。几个月后,红军占领漳州,来到我们村庄
里,我家分到田地,用不着再捐税和交田租。两个哥哥和我都加入了红军。”
⑩“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
⑪“现在?我不知道。我们离开江西的时候,他们在福建的红军里,同方志敏在一
起。”
⑫“农民喜欢红军吗?”
⑬“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红军!他们用自己的手替我们做千双万双鞋子。妇女
们给我们缝军衣,男子们侦察敌军。每个人家都送子弟入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对待我
们红军的!”用不着问他喜不喜欢他的同志们,有哪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会跟自己不喜欢
的军队走近两万里路!
⑭红军里还有无数像他这样的少年。少年先锋队是共产主义青年团所组织的,西北
苏区里共有队员四万左右。单在红军里总有几百人,他们都是十二岁到十七岁的少年,
从全中国各地来的。其中有许多经历过长征的艰苦,像这个小号兵一样。
⑮中国苏区的这些“红小鬼”们,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我猜想大人们看到他们,
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鼓起勇气来,想到自己正在为这一类孩子的未来而战斗。他们
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他们不管行军的倦怠,一碰到人就向他问候:“你好呀!”他们
有坚韧、苦干、活泼的精神,有强烈的求知欲,你一看见他们就会感觉到中国不是没有
希望的,会感觉到任何民族最有希望的都是少年人。如果这一类孩子都能被解放,受教
育,使他们有机会建设一个新世界,那么,从这里的少年先锋队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未来。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2.在外国人眼里,“红小鬼”是怎样的少年?
13.品析本文开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4.请结合文本简述红军用生命捍卫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在岩石上的“史记”
①我们伫立于宏大的岩画石壁前,遥望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图像,就如同站在万里
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面前一样。它那博大宏伟的气势,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
的艺术魅力,使我们的心弦震颤不已;它那含蓄律动的线条,古朴稚拙的形象,简括凝
练的造型,令人惊叹震撼。
②徜徉于此,便不难体会国内外专家们为岩画的丰富内容而惊叹——狩猎图、战争
图、人面图、舞蹈图、祭祀图,日月星辰、穹庐毡帐、虎豹狼鹿、驼马牛羊。看,一群
猛虎,怒目圆睁,张着大口,像是在嘶吼,它们的身体由长短和粗细不一的曲线组成,
看似简单的线条却极其写实,突出强化了老虎的鲜明特征,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
③阴山岩画主要集中于巴彦淖尔市磴曰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
境内阴山山脉的沟壑石壁之上,分布在东西约 220 公里、南北约 60~120 公里的范围内,
海拔高度大约为 1800~2100 米。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出现于公元五世纪,北魏地理学
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阴山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
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④阴山岩画题材包括动物、人物、飞禽图案及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以及
符号、标记等。它们是刻在巨石上的图腾,它们是勾勒先民生活的随笔,它们是时间磨
刻出的天象般的画语,它们是岁月积淀成的奇妙史诗。作为一种早于文字的原始视觉语
言,岩画用直观的图画形象和抽象符号表达着人类思想意识,是远古人类生活的浓缩和
历史的积淀,被誉为史前社会人际交流的“前文字”和留在岩石上的“史记”。
⑤阴山岩画所处的河套地区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高度融合区域。中国历史上的许
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成为多民族从发展至繁盛的摇篮。岩画中关于狩猎、耕作、
放牧、祭祀等内容,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见证。
⑥阴山岩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镌刻悠久神秘、文化底蕴深
厚、艺术精湛而闻名世界,在世界岩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让我们走近这远古文
明的千里画廊,感受无字天书阴山岩画的无穷魅力。
(摘选自丁宁《阴山岩画:跨越千年的文明画廊》,有删改)
15.结合文意,简述题目的含义。
16.请简要说明第③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只答一种即可)
17.请你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并描绘岩画反映的生活情状。
(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一
二
材料二:
图
(摘选自曲青山《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
2010 年 9 月,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立项实施。经过全体参研参试人员 11 年的
不懈努力,我国在 2021 年至 2022 年两年内组织了 11 次发射,完成了空间站在轨组装
建造。中国空间站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独立掌握了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建造技
术,具备了开展空间长期有人参与科学技术实(试)验的能力,为不断推动我国空间科
学、空间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提升我国在国际载人航天领域的影响力提
供了重要支撑。
2023 年 5 月 30 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三位航天员分别
是四征太空的指令长景海鹏、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三人
跨代组合,实现“三人合一”的高度默契目标。
(摘选自杨宏《“太空之家”遨游苍穹》和新闻信息,有删改)
材料三:
2023 年 4 月 12 日 21 时,正在运行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 403 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了
此前 101 秒的世界纪录。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长期以来,
科学家希望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创造出一个“太阳”,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能源。位
于安徽合肥科学岛的 EAST 有着“人造太阳”之称,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拥
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我国经过十几年聚力攻关,历经 122254 次实验,终于
实现了今天的突破。
近年来,EAST 性能不断提升,装置运行区间不断扩展,取得了多项国际托卡马克
运行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目前,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
计,未来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
(摘选自常河、丁一鸣《中国“人造太阳”刷新世界纪录》有删改)
18.阅读材料一,你从图一、图二中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19.结合材料二、三,说出我国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读了以上材料,请你抒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之情。
三、写作(本题包括 21、22 题,共 50 分)
2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公益广告图,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
150 字。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许多次“告别”,每一次“告别”,既意味着前一段经历的结束,
也是新征程的开始。
请你以“成长,从告别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 500 字。
(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