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
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为创建良好校园文化,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学校要举办校园朗诵日活动,请你参与进去,完
成下列任务。
1. 有位同学准备朗诵《沁园春•雪》,请你阅读这首词,完成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①,引无数英雄②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③,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在上面文字①②③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姣
B.①娇
C.①娇
D.①娇
②竞
②竞
②竞
②竞
③骄
③骄
③骄
③姣
(2)依次给上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分(fèn)
汗(hán)
B.分(fēn)
汗(hàn)
C.分(fēn)
汗(hán)
D.分(fèn)
汗(hàn)
(3)为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略输/文采
D.只识/弯弓/射大雕
(4)同学在朗诵时,需要播放一个带有标题的背景,请你选择一幅,结合字体特点说明理
由。
2. 有同学找到一段活动献词。请你阅读献词,完成问题。
这束光,激发了井冈山上的革命理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束光,照亮了长征路上的正确方向
雄关漫道,万水千山
这束光,辉耀了宝塔山上的民族希望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这束光,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你看,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当家做主人,建设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满怀豪情的激昂
你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①
你听,大庆铁人“拼命拿下大油田”的②
你听,“两弹一星”震惊世界的③
你听,红旗渠“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迈乐章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誓言铿锵
②东方巨响
③军歌嘹亮
B.①东方巨响
②誓言铿锵
③军歌嘹亮
C.①军歌嘹亮
②誓言铿锵
③东方巨响
D.①军歌嘹亮
②东方巨响
③誓言铿锵
(2)依据上文对“这束光”的意义的理解,在文中画曲线处完成诗句仿写。
这束光,
,
。
3. 有同学找到一段朗诵材料。在材料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美丽的生命会执着地追求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
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甲]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但
是,它始终高扬着一个永恒的主题[乙]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
知与渴望。
A. [甲]分号[乙]句号
C. [甲]句号[乙]句号
【答案】1. (1)C
(2)A
(3)D
B. [甲]句号[乙]冒号
D. [甲]分号[乙]冒号
(4)A 示例:选择 A,因为 A 是楷书,笔画平直,书写时一笔一画独立完成,用笔多有提
按,字形方正端庄,符合诗歌背景特点。示例:B,这幅作品是隶书,蚕头雁尾,古朴典雅,
符合诗歌背景特点。示例:C,这幅作品是行书,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也认
得清。示例:D,选书体为草书,它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有潇洒飘逸之风。
2. (1)C
(2)示例:映照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翻地覆,正道沧桑
3. D
【解析】
【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字形。
①多娇:十分娇娆。 ②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③一代天骄:指能称雄一世的人物。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字音。
分外:fèn wài,意思是特别;成吉思汗:chéng jí sī hán,本名铁木真,蒙古族,即“元
太祖”。
故选 A。
(3)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D.有误。“只识弯弓射大雕”意为:只知道挽起弓箭,来射落大雕。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只
/识弯弓/射大雕;
故选 D。
(4)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赏析。选择任意一幅带有标题的背景,结合书法字体特点,阐述理
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1:选 A。A 为楷书,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方正端庄,符合本诗歌的特点;
示例 2:选 B。B 为隶书,字形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符合诗歌背景
的特点;
示例 3:选 C。C 为行书。字体收放结合,大小相兼,疏密得体。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
符合诗歌的背景特点;
示例 4:选 D。D 为草书。字体“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
笔势流畅。潇洒飘逸,笔画连绵。符合诗歌背景特点。
【2 题详解】
(1)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结合“你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可知,此处是对中国人民子弟兵参与抗美援朝战争
的深情赞美,此处应使用“军歌嘹亮”;
结合“你听,大庆铁人‘拼命拿下大油田’”可知,此处意在赞美大庆油田石油勘探人员艰
苦奋斗的执着精神,此处应使用“誓言铿锵”;
结合“你听,‘两弹一星’震惊世界”可知,此处意在歌颂“两弹一星”这一国防科技壮举
震惊世界,此处应使用“东方巨响”;
故选 C。
(2)本题考查仿写。
根据“这束光,辉耀了宝塔山上的民族希望”的提示,“这束光”指中国共产党点亮真理绽
放出的光芒;前几节诗歌历数中华民族革命历程中的重要时刻,党对革命的伟大指引,横线
上所填内容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因此可以填“映照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翻地覆,
正道沧桑”加以衔接。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甲处,结合“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和“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为两个并
列分句,中间用分号隔开;
乙处:“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是对“它始终高扬
着一个永恒的主题”中“主题”的阐述,因此乙处用冒号起解释说明;
故选 D。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4. 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充满哲理。
【答案】 ①. 千里共婵娟
②.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
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婵、愁、畔”等字词
的正确书写。
5. 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开头写“金樽清酒”“①_____”,描绘了豪华盛大的饯行宴饮场面接着用连续
的动作“停杯投箸”“②_____”表现诗人内心苦闷;然后又用“③_____”“雪满山”比喻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诗中引用姜尚“垂钓碧溪”和宗悫“乘风破浪”的典故,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
①. 玉盘珍羞
②. 拔剑四顾
③. 冰塞川
(2)以“垂钓”自比姜尚,表达了作者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政治抱负的强
烈愿望;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诗的开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极夸张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
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连续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
化;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闲来垂钓碧溪上”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
“垂钓”自比姜尚,从中表现了诗人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诗人运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
里浪”的回答,表明自己的对待挫折的态度。自己虽然有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对前
途的茫然,但他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6.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甲]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化其民,处江湖之运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之大观. 天下奇观. 蔚为大观.
B. 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开. 开.卷有益
C. 去国.怀乡
忧国.忧民
D. 政通人和. 和.颜悦色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文章内容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精忠报国.
和.盘托出
[甲]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感受,满眼萧条
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岳阳楼,看到眼前如此阴暗的情景,联系被贬遭遇,内心产生
的忧虑悲伤的情绪。
[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翻译:到了春暖花开、景色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碧绿的荷叶连接天际,一望
无边。
理解:写出春风和畅、水天一碧的景象,色调明丽,是迁客骚人心情美好的原因。
[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古仁人的旷达胸怀,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感受形成对比,
引出下文忧国忧民的情怀。
(3)上文体现了范仲淹心系天下的政治情怀。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分别说明这种思
想在欧阳修和季文子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链接材料二]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②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③,且不华④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
其父兄之会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见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
人者手?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
注:①相宜、成:担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的国相。②仲孙它:春秋时期鲁国人。③汲:吝啬。
④华使……光彩。
【答案】(1)A
(2)丙
(3)欧阳修的情怀:看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感到欣慰,看到滁人游、众宾欢感到快
乐,体现了心系天下的政治情怀。
季文子的情怀:看到父老乡亲们吃粗粮、穿破衣服的还有很多,因此我不敢这样做。体现了
心系天下的政治情怀。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一词多义。
A.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
指文物等)。观,均为“景象”之意;
B.句意: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放晴。/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开,消散。/
读书总有好处。开,打开;
C.句意: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指北宋。/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国,国家。/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国,国家;
D.句意: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和,和乐。/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和,和蔼。/
形容一个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和,连同;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和内容的理解。
[甲]翻译有误,句意:(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
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担心诽
谤”中“谗”的意思是“谗言”;“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岳阳楼”错误,登楼观景产生悲
伤情绪的是迁客骚人,不是作者;
[乙]翻译有误,句意: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
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春和景明”的意思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丙]正确。
故选丙。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结合[链接材料一]“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可知,太守与民同乐,有写下文章记录事情的情趣;“太守之乐”即指前文所
写的观赏山间四时之景之乐,尤其是前文所写的见到滁人游山之乐、与众宾客宴酣之乐,这
个内容是全文主旨所在。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
结合“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知, 作者为政一方的自得之情;作者被贬到滁州,由
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
慰,体现了心系天下的政治情怀;
结合[链接材料二]“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会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见食
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手?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可知,季
文子然而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他因此不敢不节俭;
季文子认为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如果他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
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据此可见,季文子的心系天下的政治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
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增加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
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
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
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
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
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
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
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
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
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
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
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
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