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选择题(共 40 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1 年 6 月 5 日是第 50 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 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答案】B
【解析】
B.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D. 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
题意。
故选 B。
2.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B. 氧气
C. 硫酸钠
D. 氢氧化
A. 水
钙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水是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B、氧气是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C、硫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故选 A。
3.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B. 氨气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A. 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 错误;
B、氨气是由分子构成的,B 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 正确;
D、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D 错误;
故选 C。
4.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B. H2O2
C. H2CO3
D. SO2
A. 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A 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C、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分清楚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
5. 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B. 碳
C. 氢
D. 氧
A. 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 碳、氧、氢、氮、磷、钾等都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元素,铁、钴、铜、锌等属于人
体内的微量元素。故选 A。
6.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2 个氢原子:H2
B. 锌元素:ZN
C. 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D. 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 价:
2
Mg 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
氢原子表示为:2H,不符合题意;
B、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锌元素为:Zn,不符合题意;
C、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 1 个电子后形成的,故钠离子核外第一层有 2 个电子,第二
层有 8 个电子,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不符合题意;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
前面。故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 价,表示为:
2
Mg O
,符合题意。
故选 D。
7.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
导管连接
B.
胶塞塞紧
C.
气体验满
D.
气体收集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连接导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
将其插入,符合题意;
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
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C、气体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过长,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蜡烛燃烧
C. 加热碳酸氢铵
【答案】C
【解析】
B.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D. 加热铜片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
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
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 A 错误;
B、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
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 B 错误;
C、加热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 C 正确;
D、加热铜片,是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
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蒸馏水和矿泉水都属于硬水
B. 清洁的空气和碳酸饮料都属于混
合物
C. 氧化镁和食盐水都属于化合物
D.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属于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杂质,属于软水,选项错误;
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碳酸饮料中
含有水、二氧化碳、糖类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C、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故选 B。
10.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B. 氦气难溶于水,可填充探空气球
C.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D. 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可作烟
花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选项错误;
B、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填充探空气球,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选项错误;
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可作烟花,选项正确,故选 D。
11.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 O2 的含量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 1 处
D. 水槽中液面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 1 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 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 C。
12.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 5.62g 蔗糖
B. 用 10mL 量筒量取 4.82mL 水
C.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 用品尝的方法区分糖水和石灰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精确度为 0.1g,故只能称量 5.6g 蔗糖,故 A 错误;
B、10mL 量筒的精确度为 0.1mL,故只能量取 4.8mL 水,故 B 错误;
C、肥皂水可用来鉴别软水和硬水,硬水浮渣多泡沫少。故 C 正确;
D、实验室中禁止品尝任何药品,故 D 错误。故选 C。
13. 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原子核内有 14 个质子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
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由汉字结构可知,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硅原子核内有 14 个质子,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1,错误;
D、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错误。
故选 B。
1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在试管中加热铜绿,绿色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在空气中灼烧葡萄糖,固体先熔化,后燃烧,留下黑色的炭黑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试管中加热铜绿,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绿色
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雾出现,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在空气中灼烧葡萄糖,固体先熔化,后燃烧,留下黑色的固体,留下炭黑属于实验结论,
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溶有氧气
B. 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完全纯净的水
C. 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2,释放 O2
D.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 的含量比 O2 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溶有少量的氧气足以支持水中生物呼吸,选
项正确;
B、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完全纯净的水,选项正确;
C、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2,释放 O2,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占比很少,且呼出气体中仍含有较多的氧气,氧气含量依然高于二
氧化碳含量,选项错误,故选 D。
16.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2H O H2CO3
A. CO2
C. H2O 通电
O2
【答案】D
【解析】
B. Cu
Δ
CuO
O
2
D. KCl
2MnO
O2
Δ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实现。
B、铜 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可以实现。
C、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可以实现。
D、氯化钾与二氧化锰共热不能生成氧气。不可以实现。
故选 D。
17.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则做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化合物的定义可知,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与氖原子的质子数都为 10,但不属于
同一种元素,选项错误;
C、做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还有可能是氮气,选项错误;
D、原子核中不一定都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选项错误;
故选 A。
18. 下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 C、P 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B. Fe 在 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 I 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 I、Ⅱ两类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量,不产生白烟;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
量白烟,放出热量,故 A 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Fe 在 I、Ⅱ两类反
应中的产物不相同,故 B 错误;
C、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 C 错误;
D、I、Ⅱ两类反应均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