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四川内江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四川内江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与水稻相比,下列选项中青蛙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B. 细胞壁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A. 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由分析可知,青蛙为动物,水稻为植物,动物细胞内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因此 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 B。 2. 科学家发现某种生物主要蛋白质和 DNA 组成,它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增殖。下列选项中,与该生物 在结构相似的是( ) A. 噬菌体 【答案】A 【解析】 B. 草履虫 C. 酵母菌 D. 大肠杆菌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 胞内也能独立生活和繁殖。 【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 DNA 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A 正确。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结构,B 错误。 C.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细胞结构,C 错误。 D.大肠杆菌是细菌,具有细胞结构,D 错误。 故选 A。 3. 打太极拳是人们喜爱的种健身方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打太极拳需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参与 B. 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太极动作 C. 除运动系统外,太极动作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参与 D. 打太极拳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练习逐渐学会的,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A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析】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骨连接有不活动的、半活动 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 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打太极拳需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参与,而关节仅是骨连接 的一种类型,A 错误。 B.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 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可见,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 太极动作,B 正确。 C.太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 正确。 D.打太极拳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练习逐渐学会的,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 正确。 故选 A。 4. 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课堂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为了让视野更明亮,应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C. 观察时,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D. 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需用纱布擦拭镜头 【答案】D 【解析】 【分析】1.对光步骤: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 2 厘米 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 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2.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 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 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 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3.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 【详解】A.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数的镜头。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 正确。 B.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B 正确。 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 正确。 D.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 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D 错误。 故选 D。 5. 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大多需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淀粉、脂肪、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B. ①中既能发生物理性消化,也能发生化学性消化 C. ②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 D. ④既是消化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口腔,②肝脏,③胃,④小肠,⑤大肠。 2.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 样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A.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淀粉、 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 消化道壁吸收,A 正确。 B.在口腔中,食物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大的食物颗粒逐渐变为小的食物颗粒,但物质成分并没有 发生变化,这属于物理性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对淀粉进行分解,将其部分分解成麦芽糖,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这属于化学性消化。可见,①口腔中既能发生物理性消化,也能发生化学性消化,B 正确。 C.②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胆管流入胆囊中储存,消化食物时再通过胆管进入小肠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C 错误。 D.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 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 正确。 故选 C。 6.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一般不宜采用下列哪种器官进行繁殖( ) B. 茎 C. 叶 D. 种子 A. 根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 有性生殖能增加子代适应环境的能力。 【详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植物无性 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利用根、茎、叶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 过程,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 育而来,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因此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 D。 7.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的呼吸运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其成分如下表。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 78.00% 21.00% 0.03% 0.97% 乙 78.00% 16.00% 4.00% 2.00% A.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B. 人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 D.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只发生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答案】A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析】1.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 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2.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 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A 正确。 B.人在吸气过程中,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 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B 错误。 C.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 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乙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C 错误。 D.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D 错误。 故选 A。 8. 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制作酸奶时,在新鲜的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蔗糖并煮沸后,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立即加入乳酸菌并密封 B. 立即加入乳酸菌不密封 C. 冷却后再加入乳酸菌并密封 D. 冷却后再加入乳酸菌不密封 【答案】C 【解析】 【分析】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 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 【详解】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 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在新鲜的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蔗糖并煮沸后,立即加入乳酸菌,会把乳 酸菌杀死,因此,立即加入乳酸菌,不密封是不对的,必须冷却后再加入乳酸菌并密封,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9. 2023 年 3 月 9 日是第 18 个世界肾脏日。下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 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B. 图甲中,A 中的液体流经 B 被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C. 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尿道 D. 图乙中,①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中,人便立即产生尿意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 A 肾小囊,B 肾小管,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详解】A.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A 错误。 B.图甲中,A 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 正确。 C.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输尿管,C 错误。 D.图乙中,①肾脏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膀胱中,膀胱贮存尿液,当膀胱中的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产 生尿意,D 错误。 故选 B。 10. 人类新生命的诞生属于有性生殖过程,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叙述错误的 是( ) A.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 B. 睾丸和卵巢都能够分泌性激素 C. 精子与卵细胞在卵巢中完成受精作用 D. 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因此,生命的起点是受 精卵。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 雌性激素。 3.分娩是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 38 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 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详解】A.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因此,受精卵是新生命 的第一个细胞,A 正确。 B.睾丸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B 正确。 C.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C 错误。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 38 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 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诞生,D 正确。 故选 C。 11.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耳对于我们感知世界十分重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眼观六路”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有关 B. “耳听八方”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有关 C. 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而形成近视 D. 远离噪音、不用尖锐物体挖耳,以及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是保护听力的有效方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 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 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 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3.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 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 【详解】A.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故“眼观六路”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有关,A 正确。 B.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故“耳听八方”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有关,B 正确。 C.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 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C 错误。 D.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中会对耳朵造成损伤,因此应尽量避免噪音环境,或者佩戴耳塞、耳罩首颂等防 护设备。故远离噪音、不用尖锐物体挖耳,以及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是保护听力的有效方法,D 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选 C。 12. 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下图是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 过程中,根据其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成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于胚乳 B. 曲线甲代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 C. 曲线甲中 a→b 变化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水分 D. 曲线乙中 d→c 变化是因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逐渐积累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在光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反的两个 生理过程。2、种子的萌发需要能量,所以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不断被分解释放能量,供萌发需要。 【详解】A.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于子叶,A 错误。 B.曲线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的水分,长出真叶又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 其鲜重大体趋势是增加的,因此表示幼苗细胞鲜重的变化曲线是甲。表示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曲线是乙,B 正确。 C.曲线甲中 a→b 变化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水分, 因此其鲜重增加,C 正确。 D.大豆幼苗长出叶,光合作用开始进行,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从 c 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 正确。 故选 A。 13. 下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