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四川广安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四川广安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8 分) 1. 我国力争于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即 CO2 的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 随手关灯 B.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 “低碳”出行 D. 露天焚烧垃圾 【答案】D 【解析】 【详解】A、随手关灯,可降低碳排放; 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可降低碳排放; C、“低碳”出行,可降低碳排放; D、露天焚烧垃圾,会加大二氧化碳排放; 故选:D。 2. 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水的电解 C. 燃料燃烧 D. 粮食酿酒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 A。 3. 小平故里——广安,物产丰富,许多美食成为当地的名片。下列美食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广安盐皮蛋 B. 邻水脐橙 C. 武胜渣渣鱼 D. 岳池米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广安盐皮蛋富含蛋白质,故 A 不符合题意; B、邻水脐橙富含维生素,故 B 符合题意; C、武胜渣渣鱼富含蛋白质,故 C 不符合题意; D、岳池米粉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 ①——给液体加热 B. ②——配制氯化钠溶液 C. 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④——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 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 45°夹角,故 A 实验操作错误; B、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的,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所以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 量筒内进行,故 B 实验操作错误; C、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 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 C 实验方案错误; D、根据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 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该装置可用于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故 D 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 D。 5. 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角度对宏观事实 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 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合理;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选项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释合理; C、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 C。 6. 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结构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 B. 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C. 乙酸由 2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D. 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乙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正确; B.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正确; C.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乙酸分子由 2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D.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最大;正确; 故选:C。 7.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 家中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腌制食品 D. 为预防森林火灾,常在进山路口处张贴含右图所示的图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开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 A 说法不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 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天然气引爆,故 B 说法不正确; C、亚硝酸钠具有毒性,所以不可以代替食盐腌制食品,故 C 说法不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 害,所以进入森林要严禁携带火种,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D。 8. 学习了水的净化后,某同学利用课外时间自制了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 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成软水 C. 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起过滤作用 D. 草木灰水经过该装置后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 A 不符合题意; B、该简易净水器,不能减少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的含量,不能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故 B 符合题意; C、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起过滤作用,故 C 不符合题意; D、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草木灰水经过该装置后 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 B. 用 CO 冶炼金属——CO 具有可燃性 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D. 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 Fe2O3 反应 【答案】B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详解】A、熟石灰显碱性,可以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 A 正 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所以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故 B 错误;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够将大油污乳化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冲走, 故 C 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可以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盐酸除铁锈,故 D 正确; 故选 B。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 NaOH、NaCl、CuSO4 三种白色固体 水 B 鉴别 NH4Cl、KCl、KNO3 三种化学肥料 熟石灰 C 除去 NaNO3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NaCl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后过滤 D 除去 CO2 气体中少量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 B. B C. C D. D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OH 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没有变化;CuSO4 溶于水溶液变成蓝色,可以鉴 别,故 A 合理; B、氯化铵和熟石灰(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氨气,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硝酸钾、氯化钾都和熟 石灰不反应,故 B 不合理; C、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过滤除去了氯化银,但是硝酸银溶液过量,引入新杂质 硝酸银,故 C 不合理; D、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水,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主要物质被除去了,故 D 不合理。 故选:A。 11. X、Y、Z 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B. t2℃时,将 20gX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可得到 70g 溶液 C. t3℃时,将 100gX 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2℃,可析出 20g 晶体 D. t1℃时,分别将 X、Y、Z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的大小关系为:Y>Z>X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X>Y>Z,没有指明温度, 故选项说法错误; B、t2℃时,X 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所以将 20gX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可得到 65g 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t3℃时,X 的溶解度为 50g,则 100gX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00g  50g 50g+100g  100% 33.3g  , 溶剂的质量为 100g-33.3g=66.7g,而 t2℃时,X 的溶解度为 30g,则析出晶体 33.3g-66.7g  30g 100g  13.3g , 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 t1℃时,X、Y、Z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X 和 Y 的溶解度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仍然是 Y 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X,而 Z 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大于 X,故所得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Y>Z>X,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2. 某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 HCl、Na2CO3、H2SO4、MgCl2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某兴 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Ba(OH)2 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Ba(OH)2 溶 液的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已知:BaSO4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 H2SO4,可能有 Na2CO3 B. b 点产生的沉淀为 BaCO3 和 Mg(OH)2 C. a、b 两点之间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 c 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 BaSO4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由图可知,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才会生成沉淀, 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一定含有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者不能共 存,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会出现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 【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 H2SO4 和 Na2CO3,一定含有 HCl 和 MgCl2,故 A 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HCl 和 MgCl2,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 和水,待盐酸反应完全,氯化镁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b 点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 表示氯化镁恰好反应完全,此时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故 B 说法错误; C、a 点开始产生沉淀,表示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 点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表示氯化镁恰好反应完全,a、 b 之间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未反应完全的氯化镁和生成的氯化钡两种,故 C 说法正确; D、c 点表示此时氢氧化钡过量,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两种,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17 分) 13. 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下图罗列了元素周期表中 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NaClO,标出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4)由 8 个 16 号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__(填化学符号)。 (5)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和硫元素排在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Na+ (2)N2 (3) 1  NaCl O (4)S8 (5)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都是 6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所含的阳离子是钠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Na+; 【小问 2 详解】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 【小问 3 详解】 NaClO 中钠元素显示+1 价,氧元素显示-2 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 0 的原则,设氯元素的化 合价为 x,则有(+1)+x+(-2)=0,解得 x=+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 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 1 时, 不能省略;故标出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NaCl O ; 【小问 4 详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