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月
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 “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详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 A 错误;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故 B 错误;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 C 正确;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
故 D 错误。
2. 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盐时,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B. 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50mL 酒精和 50mL 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
D. 手中的笔杆不易被压缩或拉伸,说明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炒菜比腌菜时温度高,盐扩散的快,菜咸的较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
有关,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极细微的尘粒是固体小颗粒,也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不是微观分子,故 B 错误,符合
题意;
C.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 50mL 酒精和 50mL 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故 C 正
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分子间斥力,笔杆不容易被压缩;由于分子间有引力,笔杆不易被拉伸,故 D 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
性无关的是( )
A. 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 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 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
变化较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
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
C.发现人中暑时,在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 物体在 0℃以下时没有内能
C. 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多
D. 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可能比同状态质量小、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与是否运动无关,故 A 选项错误;
B.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但在 0℃以下时仍有内能,故 B 选项错误;
C.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物体的状态等等因素有关,不能说明高温物体内能一定高,
故 C 选项错误;
D.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物体的状态等等因素有关,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
有可能大,故 D 选项正确。
故选 D。
5. 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0℃水含有的热量一定比 20℃水多
B. 内能少的物体可以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C.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
D. 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因为它吸收了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 A 错误;
B.热量总是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的物体传递,高温物体可能内能少,故 B 正确;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但温度保持不变。故 C 错误;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因为它吸收了热量,
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功,故 D 错误。
故选 B。
6. 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但下列四个描述中有一个与另外三个改变
内能方法不同,它是(
)
古人钻木取火
小孩下滑时臀部发热
酒精灯加热水
下落的弹性小球越跳越低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头的温度升高,
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小孩下滑时臀部发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使臀部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下落的弹性小球需要克服
空气阻力做功,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酒精灯加热
水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水的内能,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水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
故选 C。
7.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
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升温较快的是甲,吸热能力较强的是甲
B. 实验中物体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
C. 分析图乙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2.8×103J/(kg·℃)
D. 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D.本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根据
Q=cmΔt 可知,水,食用油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温较快,吸热能力弱,乙升
温较慢,吸热能力强,故甲是食用油,乙是水,故 A 错误,符合题意,D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物体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衡量的,故 B 正确,不符合
题意;
C.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加热时间与食用油的加热时间之比为 3∶2,
则吸收的热量的关系为 3∶2,由
c
Q
吸 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之比
m t
等于吸收热量之比,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c
油
2
c
3
水
2
3
×4.2×103J/(kg·℃)=2.8×103J/(kg·℃)
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 下列关于表中所提供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水
酒精
煤油
冰
4.2×103
2.4×103
2.1×103
2.1×103
水银
沙石
铝
铜
0.14×103
0.92×103
0.88×103
0.39×103
A. 2kg 的煤油温度升高 10℃,吸收的热量是 2.1×104J
B. 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烧开水时用铝壶比用铜壶好
C. 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 0℃的水比 0℃的冰效果好
D.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传热介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油吸收的热量
Q c m t
煤油=
Δ 2.1 10 J /
=
吸
3
( ℃)
·
kg
2
kg
10
℃=
4
4.2 10 J
故 A 错误;
B.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铜的比热容较小,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由 Q cmΔt
可
知,铜壶吸收的热量少,所以用质量相等的铜壶和铝壶烧开水,从节能角度考虑,选用
铜壶较好,故 B 错误;
C.用质量相等的 0℃的冰冷却食品,冰吸收热量首先熔化成 0℃的水,比用 0℃的水直接
冷却物体多了一个冰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要使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 0℃的冰和 0℃
的水,冰的效果会好些,故 C 错误;
D.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传热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
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取暖效果好,故 D 正确。
故选 D。
9.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 20℃,乙物体温度从 25℃升高到 40℃,乙
物体吸收的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 2 倍,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
)
B. 4∶3
C. 3∶2
D. 3∶8
A. 8∶3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m 甲∶m 乙=1∶1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之比
Q 甲∶Q 乙=1∶2
甲物体的温度变化为Δt 甲=20℃,,乙物体的温度变化为
Δt 乙=40℃-25℃=15℃
甲、乙两物体的温度变化之比为
Δt 甲∶Δt 乙=20℃∶15℃=4∶3
根据 Q 吸=cmΔt 可得
c
c
甲
乙
甲
Q
m t m t
Q
∶
甲 甲
乙
乙 乙
甲
Q
m t
甲 甲
乙 乙
m t
Q
乙
Q
Q
甲
乙
m
m
乙
甲
t
t
乙
甲
1 1 3
2 1 4
3
8
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0. 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某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冲程和它的下一冲程都靠飞轮惯性完成
B. 该冲程汽缸内的物质只有空气
C. 该冲程中存在两处能量转化
D. 该冲程汽缸内物质的内能在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冲程是压缩冲程,下一个冲程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并不是依
靠惯性完成的,故 A 错误;
B.该冲程汽缸内的物质有空气和汽油,故 B 错误;
C.该冲程中存在一处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C 错误;
D.该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汽缸内物质的内能在增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11. 如图所示,装置甲、乙和丙完全相同,燃料质量均为10g ,烧杯内液体初温和质量都相
等,燃料完全燃烧完后,液体均未沸腾,液体的末温分别为 t甲、 t乙 和 t丙 ,且 t
t
乙
t
丙 ,
甲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 a 的热值比燃料 b 的大
B. 液体 2 吸收的热量最少
C. 液体 1 的比热容比液体 2 的大
D. 燃料 b 放出热量最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甲、乙可知,使用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对初温和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加热
后,甲中液体的末温更大,故可知甲中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可知相同质量的燃料,燃料 a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更多,故由 Q=qm 可知,燃料 a 的热值比燃料 b 的大,故 A 正确;
B.由图甲、丙可知,燃料的质量和种类均相同,故可知两图中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故 B
错误;
C.由图甲、丙可知,燃料的种类和质量相同,故液体 1 和液体 2 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由题
意可知,液体 1 的温度变化量大于液体 2 的温度变化量,故由 Q=cmΔt 可知,液体 1 的比热
容比液体 2 的小,故 C 错误;
D.由 A 中可知,燃料 a 的热值比燃料 b 的大,故相同质量的燃料,燃料 a 放出的热量最多,
故 D 错误。
故选 A。
12. 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现将甲与乙、
丙分别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B. 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C. 乙球可能带正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D. 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答案】B
【解析】
【详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当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所以甲球
带负电,由图可知,甲球和丙球相互排斥,所以丙球一定带负电,甲球和乙球靠近时相互吸
引,甲球带负电,所以乙球不带电或带正电,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1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甲,甲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所示。
再用 a 棒去同时接触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甲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乙的金属箔片张
角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验电器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 a 棒与其手柄 b 均为导体
C. 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由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 当 a 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流方向由甲到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A.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 A 错误;
B.a 棒是导体,手柄 b 是绝缘体,故 B 错误;
C.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缺少电子,带正电,故 C 错误;
D.当 a 棒接触两验电器时,电子从乙到甲,电流方向是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所以电
流是从甲到乙,故 D 正确。
故选 D。
14. 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中的电荷只要移动就会形成电流
B. 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会有电流
C.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D. 无论正负电荷,只要它们定向移动就能形成电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 A 错误;
B.电路中有电源,是闭合回路,才能形成电流,故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