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
中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P-3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2 小题,1~8 每小题 1.5 分,9~12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紧密相关。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量体裁衣
B. 米饭变馊
C. 切割瓷砖
D. 轮胎爆
炸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体裁衣过程,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不正
确;
B、米饭变馊过程,有微生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
C、切割瓷砖过程,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不正确;
D、轮胎爆炸是气体膨胀导致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不正确。
故选 B。
2.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措施或行为符合
这一理念的是
A.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 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C. 所有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D. 工业废水集中直接排入海洋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原试剂,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A 错
误;
B、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所以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B 正确;
C、所有垃圾集中焚烧处理,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C
错误;
D、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洋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
亡,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D 错误。
故选 B。
3.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热胆矾
C. 吸取液体药品
D. 氧气验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
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
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
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
作错误。
故选 B。
4.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B
C
D
1 个氢分子的质量约为 3.3×10-27kg
分子的质量很小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与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水银温度计中液态汞的热胀冷缩现象
原子的体积受热胀大,遇冷变小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1 个氢分子的质量约为
3.3 10
27
kg
,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该选项解释正确;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
酒香,该选项解释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汞原
子聚集成金属汞,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选项解释正确;
D、水银温度计中液态汞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随温度的
变化而改变,该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D。
5. 举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铝元素:AL
C. 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
【答案】C
【解析】
B. 2 个氮原子:N2
D. 2 个镁离子:2Mg+2
【详解】A、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则铝元素:
Al,故 A 不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2 个氮原子:2N,故 B 不正确;
C、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则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
故 C 正确;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个镁离子:2Mg2+,故 D 不正确。
故选 C。
6. 下列与氧气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制取: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B. 组成:氧气与臭氧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 用途: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D. 存在: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二者沸点不同,因此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
空气法制取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与臭氧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错
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该选项说法错误;
D、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但不能说明氧气的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7. 下图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元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A. X=34,m=8
B.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g
C. 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D.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4,
故 X=3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2+8+m+6,m=18,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不符合题意;
C、硒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符合题意;
D、由“石”字旁可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下图为某化学
反应的微观模型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 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都为单质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前的各物质中氧元素均为-2
价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反应前有 3 个分子,反应后有 2 个分子,则该反应
前后分子个数发生变化,故 A 不正确;
B、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一氧化碳为化合物,氧气为单质,故 B 不正确;
C、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符合多变一,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 C 正
确;
D、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0,故 D 不正确。故选 C。
9. 乙醇俗称“酒精”,可用粮食发酵、蒸馏制得;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则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 乙醇属于氧化物
B. 乙醇分子中含有 3 种元素
C.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乙醇由碳原子、氢原子与氧原子构
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由三种元素组成,乙醇不属于氧化物,故 A 不正确;
B、元素组成物质,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乙醇中含有 3 种元素,故 B 不正确;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 12 : 1 6 : 1 16
24: 6:16
,则乙醇中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 C 正确;
D、乙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故 D 不正确。故选 C。
10.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氧气含量不
同对燃烧剧烈程度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测定空气中
D.探究水的
氧气的含量
组成
的影响
A. A
【答案】C
【解析】
B. B
C. C
D. D
【详解】A、空气中氧气含量比纯氧少,木炭在氧气燃烧更剧烈,可以探究氧气含量不同对
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故 A 正确;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运动到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形成氨水,显碱性,使酚
酞溶液变红色,和热水相连的导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
响,故 B 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补充了消耗的氧气,无法形成准确的压强差,不
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 C 不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干燥的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能探究水的组成,故 D 正确。故选 C。
11. 下列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鉴别水与酒精
实验方法
观察颜色
A
B
C
D
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 CO2 的含量
用燃着的木条
鉴别氧气、空气、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
除去 MnO2 粉末中混有的食盐(NaCl)
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分析】鉴别物质时,出现不同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需满足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
新的杂质。
【详解】A、水和酒精都是无色的,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该选项所选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 2CO 的含量应用澄清石灰
水,该选项所选方法错误;
C、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只能在盛放氧气的瓶内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不能鉴别开,
该选项所选方法错误;
D、KCl 易溶于水,
2MnO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该选项所选方法正确。
故选 D。
12. 下图为几种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反应①是分解反应
B. 反应②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
C. 固体 C 可能是铁,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如固体 C 为硫,则气体 D 会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C
【解析】
【分析】A 为暗紫色固体,加热生成氧气,所以 A 为高锰酸钾;B 为无色液体,通电生成氧
气,所以 B 为水;氧气和固体 C 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气体 D,可能是碳单质在点燃条件生成二
氧化碳气体,或者硫单质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
气,该反应为“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 A 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②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具有助燃
性,故 B 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固体四氧化三铁,而非气体,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所以
C 不可能是铁,故 C 错误;
D、由分析可知,如固体 C 为硫,则气体 D 为二氧化硫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故 D 正确。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4 小题,共 30 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30 分)
13. 实验台上现有药品: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请结合现有药品与以下装置完
成下列填空。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选择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为了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
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
(4)若选择 E 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进气口为__________(填“a”或“b”)。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选用以上装置制备与收集一瓶较纯净的甲烷,所选装置为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水槽
(2)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氧气 或
KClO
3
MnO
2
Δ
KCl+O
2
(3)C
(4)b
(5)AD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水槽。
【小问 2 详解】
A 装置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
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则实验室利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小问 3 详解】
氯化钾 氧气 或
KClO
3
MnO
2
Δ
KCl+O
。
2
C 装置含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实验室选择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为了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C。
【小问 4 详解】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 E 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进,空气从短管排出,则进
气口为 b。
【小问 5 详解】